論持久戰讀後感2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有人並非總是一凡風順。遇到順境時,不可沾沾自喜;遇到逆境時,亦不可自抱自棄。在抗日戰爭這如此艱難的環境下,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依然能洞觀天下大局,理性總結一時的得與失。何況我們這些太平盛世中的小輩呢?我們既要在順境時,保持憂患意識,清晰的看清眼前的現象,作長遠的打算。也要有一顆冬天的心,那樣才能看到霜和冰雪覆蓋的松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既要謹小慎微,也要不卑不亢,更要勇於展現自我。路漫漫其修遠,各種環境下我們都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工作中的磕磕絆絆,同事間的相互猜忌、相互攻擊,只注重個人利益、小團體不固大局等短視行為,破壞和諧工作環境的現象比比皆是。然而我們不能忘卻這樣一句話------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在工作中,我們更應當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團結精神。互諒互讓,團結互助,杜絕小團體、個人狹隘思想,有事當面探討,做事光明磊落,與同事齊心協力做好本職工作,實現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我們要始終記住一點,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雖然工種不同,但在一個集體中,大家的利益都息息相關,同事之間都是利益共同體。要團結在一起,集眾人之力,攻艱涉險,在為集體創造利益的最大化的前提下,才能使我們自己永遠保持利益的最大化。千萬不要利益近視,只固眼前的自己的,而使集體受損,那樣會得不償失。夫妻之間、親朋之間更要齊心協力。夫妻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只有眾多小夫妻齊心營造美滿幸福的小家庭,才會有我們祖國這溫馨美滿的大家庭。

  生活中,我們更應當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靈敏思維,圓潤的應變技巧,為人處世做到外園內方,不墨守成規、僵固不化、冥頑不寧。俗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審時度勢,看清形勢,在危險的情況下有的放矢,先保全自己。退步思量事事寬,千萬不可短視,去爭一時的得與失,既要學會抬頭闊步、也要學會適當低頭。思想觀念要因時、因境而宜,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要靈活運用適宜的思想觀念。當進則進,當退則退,果斷作出決定,清晰的掌握客觀條件的轉變,以靜制靜、以動制動。要做到洞若觀火,做事要快、精、準,掌控所有客觀條件的變化規律,結合客觀事實和主觀現狀運籌帷幄,顧全大局,深謀遠慮,處理好每一件人生中的大事。

  當今社會官僚主義膨脹,很多地方官員思想嚴重脫離群眾,不顧民間疾苦,只管兩眼上看,獨自享樂,腐化、懶散、平庸。這種社會現象雖然暫時不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局面,但這些風氣極其危險,廣大各級官員和人民群眾當思今天穩定生活的來之不易,牢記百年屈辱,珍惜眼下的繁榮景象和安定環境。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這些道理從事政府工作的人,想必都很清楚。歷朝歷代的實踐證明,脫離群眾的朝代長不了。如今我們國家依然處在微妙的環境中,山河不全,虎狼窺視,小人攪局。萬不可只看到眼前的良辰美景,而只知享樂。要紮紮實實落實好中央政策,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為人民群眾做實事,做好事。要擔負起維護社會穩定的重任,社會穩定了,才有機會發展,只有不斷的發展,我們國家才會持久的繁榮昌盛,民眾才能安居樂業,社會才能實現和諧。

  我們隨手翻一下偉人們的文選,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不斷的總結,在總結中進步!當前我們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點的重要性,孔夫子很早就說過,溫故而知新。我們可以看到身邊的諸多事務,都是在不斷的發展中逐漸進步的,比如歷史的發展、政治的發展、經濟的發展、科學的發展等等。在工作中,很多單位都是要求寫總結的,但有些人卻把這個當成累鰲,敷衍了事,根本不重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也諸多,不做詳述。人生中,我們會經受很多挫折,也會經常跌倒,有人說第一次跌倒是沒有經驗,第二次在同一個地方跌倒是沒注意,第三次跌倒那就是笨蛋。總結可以使我們看清過去走過的點點滴滴,能夠讓我們總結出很多寶貴的人生經驗,在以後的類似事件中,能處理的更加完善。也可以使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避免犯同樣的錯誤。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浩瀚無垠的大學問,我們既要學會總結過去,也要學會從前人的經驗中吸取教訓,使自己少走彎路。時代不同,但生活都是一樣的,我們在各個人生迷茫的階段,可以多讀讀前人著作,從前人著作裡尋找問題的原因,感悟處理當前事情的一些方法。年輕人也可以多請教下父母、老師、長輩,多從他們那裡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為人處世經驗。但我也極其反對明知前人的做法有問題、不夠合理,而為了個人的小利而違大義。這一點是不可取的,如果每個人都能多一份正氣、多一份道德,就能夠很好的扼殺不良社會氣息。我們不要一味的區抨擊一些社會不良現象,很多現象我們其實都是幫凶。當代的我們身處祖國最繁榮安定的時期,我們既然有資格享受,那更應該有義務去維持和發展,既然看到問題,就要一代代人去更正,而不是一代代潛移默化,一代代傳承弘揚。任何理論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有些理論已經不適合當代,既然我們要進步、要科學發展,那就應該學學五四運動的精神,革除不適合的社會陋習,推陳出新,與時俱進。

  我們不可否認毛主席的思想是偉大的。人無完人,我們不能片面的只看到他晚年的一些政治錯誤,我們要辯證的去分析、判斷一個人,不能犯認知上的片面錯誤。毛主席的文選,很有閱讀的價值,值得我們閱讀學習。

  後記:時光飛逝,不知不覺間,回家已有兩個月。在這段時間裡,看著同齡人都在為著自己的事業而努力奮鬥,而我卻站在一邊觀望,還需要家人養活,倍感羞辱。每每想起那段經歷,悔恨不已。然而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谷後,我也清醒的認識到,知恥而後進、知恥而後勇!這段時光也是上天賜予我的一筆寶貴財富,明年工作後,就再也沒有這樣的閒暇時光,沒有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實踐證明,我現在能力較弱,知識面不夠深、不夠廣,沒有多少實際可應用的技術,在如此競爭激烈的當代,能有此段時光,無憂無慮,一心充實自己、提升自己、鍛鍊自己,何嘗不是一件幸事。雖然有些閒言細語,但是目標既然已經明確,就要為之努力奮鬥,萬不可被一時的誘惑所迷倒。人生的難得,在於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近日很想提升下自己的寫作水平,但是每次提筆前思緒萬千,動筆後卻寫不出半句,思來想去不知如何下筆,下筆後經常出現語言貧瘠的現象,有些話過於直白,有些道理辨析模糊,上次本想好好談下讀書這件事,但是下筆卻發現,很多精細處不知該如何下筆,巨集觀概括又不全面,包括這篇文章,本想結合一些事例去說明一些感悟,但腦子裡始終一片空白,只能講些空話、套話。對於寫作,著實令我頭痛,書讀得少,很多東西也不出那個味,很多事情不能有效的總結,並且寫不出來。願能得到各位朋友的指點、教誨,鄙人不勝感激!

  論持久戰讀後感篇3

  《論持久戰》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的講演稿。

  第一次認真研讀的論文。拋開思想性、軍事話題和歷史背景,單從議論文寫作的角度學習這篇文章。學習作者論文的整體框架設計、論證流程和論證方法。

  《論持久戰》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的講演稿。

  第一次認真研讀的論文。拋開思想性、軍事話題和歷史背景,單從議論文寫作的角度學習這篇文章。學習作者論文的整體框架設計、論證流程和論證方法。

  按照邏輯順序,先提出問題,敘述歷史背景和當前形勢,接著分析中日雙方的特點,得到問題的根據,也就是論據,最後得出觀點。因為時間關係,我只問題的根據和駁亡國論,這是最重要的2部分,能以小見大也。

  在問題根據部分,作者一針見血指出戰爭本質,然後分析中日雙方的特點。主要分析影響戰爭的因素:軍力、經濟力、政治組織力,戰爭的性質進步性、退步性和野蠻性。分別分析了日本、中國在這幾大因素的對比。得出,日本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強的,但其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國際形勢又處於不利。中國反是,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比較地弱的,然而正處於進步的時代,其戰爭是進步的和正義的,又有大國這個條件足以支援持久戰,世界的多數國家是會要援助中國的。問題的根據建立在要討論的事物的特點上的,因此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根據。分析非常精闢。

  結下來,開始駁亡國論。作者並沒有開門見山駁斥,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駁斥方法。列出亡國論的所謂的一般論據,接著說出自己的反對根據,然後繼續引用亡國論更有力的根據,接著舉出針對性的根據。論證中,思路是抓住論證的需要的關鍵根據-----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國的進步和多助。抓住亡國論的根據中的片面和主觀性主要是分析中國現狀和印度、阿比西尼亞的不同,說明亡國論的根據站不住腳,同時提供自己全面、客觀的論據中國當前狀況存在勝利的條件。論證非常精闢,有層次感和說服力。論證中,大量使用了矛盾論,緊緊抓住了事物發展的根本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總之,本文是一般論文的典範,好好學習。

 

論持久戰讀後感

持久戰讀書筆記
李強說管理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相關知識
論持久戰讀後感2
小學生家長手冊讀後感2
論語六則讀後感初一作文
論語經典讀後感
論語詮解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論語學而讀後感
于丹論語心得讀後感高中作文
論語六則讀後感範文三篇
于丹論語心得讀後感精選
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摘編讀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