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學情感教學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數學教育與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因此,我們要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不斷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從而更有效地提高數學課的教學質量。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檢視!

  篇一:初中數學情感教學模式分析

  情感屬於非智力的範疇,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標準指出,數學教學目標不僅要對知識與技能加以關注,更應該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進行培養,這就為當前時期下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數學教學目標,數學教師常常需要將情感目標作為達到認知目標的根本途徑與手段。通過加強情感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很好地體驗其身心健康與愉悅,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初中數學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與教學情境,採用靈活、生動的教學對策,將情感因素滲透並融合於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之中,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與動力。

  一、注重學生與數學課程之間的情感培養

  學生對一門課程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興趣。初中數學本身就屬於一門趣味性很濃的學科,同時數學教材的設計本身也注重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做的就是加強對學生合理地引導。此外,對一門課程的情感還取決於學生對該門課程所獲取的情感體驗。對於青少年而言,可以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存在感、成就感,從而使其自信心十足。對此,筆者首先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了全面地調查與把握。對於每個學生能力方面存在的差異,為其設定建立在他們能力邊緣的任務,在其獨立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他們經歷了處於能力巔峰的情感體驗。很多學生均痴迷於這種情感體驗,從而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二、注重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培養

  學生對一門課程的情感,不僅取決於其與課程之間的關係,而且還取決於自身與該門課程教師之間的情感培養。相關調查研究證實,學生對某一位教師的喜愛程度會直接影響該門課程的教學效率與質量。調查雖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是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教師的個人魅力在課程教學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新課改時代背景下,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教學素質和教學能力,而且還應注重情感方面的素質,教師為人師表的行為常常會得到學生的愛戴與尊敬。同時,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注重引導學生對課程以外的知識的瞭解,是促使師生關係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之中,筆者努力做到積極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同時還注重自身的氣質等,從而抓住學生對該門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

  三、注重學生與自己之間的情感培養

  學生與自己之間的情感培養,實際上是對學生全面素質培養的不斷延伸。對學生與自己之間情感的培養策略,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在某門課程上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這個方面主要靠教師對學生全面瞭解的基礎上進行因材施教,從而充分挖掘每位學生的潛能。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感”。例如,筆者將假想的學習方法引入其中,在遇到比較棘手的問題時,想象一下自己將問題解決了,且一步步地邁向班級第一的成績。某些學生並不是天生樂觀的,因此注重對學生學習快感的培養就顯得非常有意義。加強學生與自己之間的情感培養是新課改時期的一項全新課題,具有很大的潛力。

  四、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用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題情境創設之後,緊接著就是分析問題,然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善於引導學生帶著疑問去思考,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讓學生去自主探究,這個過程能夠很好地讓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發展潛力等,將枯燥無味的數字、符號、公式、定律以及圖形等與現實生活之間相聯絡起來,讓學生能夠意識到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密不可分,從而使得學生產生親切感,不斷激發其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是編劇,而且還是導演與演員。所以,若要使得表演扣人心絃,耐人尋味,就應該對數學教材進行總體性的把握,對每節課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流程靜心進行策劃與選擇。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以情感來感染學生,這也是情感教學的關鍵之處。

  作者:陳增偉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第六中學

  篇二:數學情感教學質量研究

  【摘要】在情感教學心理學基礎上研究了優化數學教學的情感教學策略, 通過實驗探索出一條貫徹“以情優教”教學理念的途徑。對實驗結果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資料分析顯示實施這些情感教學策略能夠顯著優化數學教學, 獲得較這些策略實施前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情感; 教學; 策略; 實驗研究

  1 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佈和實施, 在我國有關通過情感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研究越來越多, 已有的研究表明, 情感因素對學生學習活動有巨大影響, 實施良好的情感教學策略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情感效果[1 ] , 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 能使數學教學目標中的情感目標積極體現。

  為了印證已有的研究結論在本地區的適用性, 更為了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情感教學策略, 以德巨集州民一中高一年級學生為調查物件, 我們對學生數學學習中的情感現狀的表現進行了問卷調查, 從教學實際與調查德巨集州民一中高一年級的學生共12 個班 564 人顯示, 在學校設定的九門課程中, 最喜歡學數學的僅佔2916 % , 認為學習、研究數學有實際用處的佔15 % , 認為自己在數學學習上努力了的佔43 % , 努力學習數學但成績還是不好的佔27 % , 數學學習上沒有努力是因為自我原因不努力的佔40 % , 認為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態度影響自我對數學學習效果的佔78 % , 認為數學老師講課能切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的佔4713 % , 認為自己數學課上注意力基本上能集中的佔3318 % , 做數學作業時常感到沒勁的佔5319 %。

  分析認為民族地區大部分學生約佔60 % 數學學習情感特徵的現狀中往往表現為: 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不足, 數學學習缺乏興趣, 數學學習動力不足, 對數學價值認識缺乏, 數學學習毅力不足, 對數學有畏難心理, 對數學教師有情感依賴現象等。因此一致認為, 瞭解影響學生數學學習情感的相關因素, 針對當地民族地區學生數學學習情感的一些共性, 從而對症下藥, 選擇和調整數學教育教學策略和手段, 教師從情感角度來優化當地數學教學, 構建出適應當地學生的情感教學策略, 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與突破點。

  2 實驗研究及其結論

  2. 1 實驗理論與設計本研究中優化教學的情感策略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在以往各教學變數注重或偏重認知因素的狀況下力圖從情感維度上進行優化, 以求情知互促並茂[2 ] 。這裡僅以建議的形式提供情感教學各策略的操作思路。以下策略的劃分是相對的, 僅僅是為了在教學實踐中便於教師本人更好地掌握要領、易於運用。

  211 匹配認知心理策略基本原理: 儘可能的使教學內容成為能匹配學生認知心理需要, 激發內在學習動機誘因, 以調動學生的學習心向。所謂心向, 也就是學生學習有關教學內容的意願, 即主觀上是否樂意去學。

  操作要點: 1、在教學形式的選擇上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而採取相應的形式, 巧妙組織教學內容, 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一般來說, 高年級的學生需要富有成就、自我表現的形式選擇。

  2、教師要通過適當的啟發、誘導, 來改變學生原來的對教學內容與自己需要之間關係的認知評價,使之認識到所接觸的教學內容是符合其需要的, 從而達到調節學生學習心向的目的。

  212 超出預期思維策略基本原理: 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恰當處理教學內容, 使呈現的教學內容超出學生預期, 引發學生的興趣, 以有效調節學生的學習心向, 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

  操作要點: 1、將看上去似乎是比較平淡的教學內容出乎意料地與奇異現象聯絡起來, 使學生驚奇地發現其中所存在的不可思議的事實。2、將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出乎意料地與生動事例、有趣知識聯絡起來, 使學生驚奇地發現其中所蘊涵的趣味性, 產生學習的興趣情緒。3、將看上去似乎是簡單易懂的教學內容, 出乎意料地與學生未曾思考過的問題、未曾接觸過的領域聯絡起來, 使學生驚奇地發現其中所具有的深層內涵, 產生欲進一步琢磨、推敲的興趣情緒。

  213 發掘文化情感策略基本原理: 教師通過自己對教學內容的加工品味, 寓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學內容於情感化的講解之中, 以賦予其情感色彩, 讓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隱性情感因素或內容背後的歷史素材得以儘可能地發掘, 利用情感的訊號與感染功能, 以使學生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 並有陶冶情操的目的。

  操作要點: 1、教師本身要不斷鑽研, 塑造自身科學文化素養。2、對數學文化、數學史、數學欣賞要有一定的品位。3、要了解和善於發現教學內容背後的情感素材和歷史素材。4、要善於通過想象引發情感, 要善於表達情感以引發感染。

  214 誘發美感情感策略基本原理: 是指教師通過自己對教學內容的加工提煉, 讓教學內容中所蘊涵的悟性情感因素為學生所儘可能地感悟到, 從而使學生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該策略所依據的主要心理學原理是認知評價在情緒發生機制中的作用。

  操作要點: 1、需要教師把自己對該教學內容的感受用優美的語言和豐富的表情向學生表達出來,以引發學生相應的情感。2、一些教學內容完全反映客觀事實及其規律, 本身不含顯性情感因素, 但卻具有引起情感的某種因素。如和諧的美、對稱的美、簡潔的美和奇異的美等, 在教學中則往往需經教師點撥才能使學生感悟到。3、要幫助學生建立評價美的標準。即啟發學生運用諸如和諧、簡潔等特定的科學美的特徵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提高他們對數學美的鑑賞能力, 引導學生按照美的規律去想象、去判斷。

  215 積極性評價策略基本原理: 教師可以通過情感性地評價學生課上課下的表現, 來表明教師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做出的各種反應的積極肯定態度, 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激發他們的內部動機。德國的威廉·傑姆斯認為:“人性最深層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欣賞。”

  操作要點: 1、對那些成績不佳的學生, 教師要以學生自己原有的成績為背景而不是以學生同伴的成績為背景描述他們現在的成績, 對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點滴進步, 都要予以及時的鼓勵。

  2、對那些取得成功的學生, 尤其是當學生在付出很大努力後才完成困難的學習任務時, 教師則更應該給予表揚, 而且在表揚時要注意將成功歸因於努力和能力, 暗示將來仍有希望取得類似成功, 注意鼓勵他們進行內源性歸因。3、當學生的課堂回答基本正確時, 固然要予以積極的評價; 當學生的回答只有部分正確時, 也應肯定其合理部分, 鼓勵其發揚優點, 彌補不足; 當學生的回答基本錯誤時, 也要肯定其有敢於回答的勇氣, 並告知如何得到正確答案。

  216 師生角色轉換策略基本原理: 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 教師組織學生暫時充當“教師”的角色, 通過引起學生的新奇感、發揮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以達到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情感融入的效果。

  操作要點: 要求教師改變慣常的角色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嘗試讓學生在一定條件下擔當“教師”的角色, 在這種情況下, 教師主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引導、協助、糾錯, 變單向傳授知識為雙向的資訊交流。

  217 有張有弛調節策略基本原理: 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 注意激發和調控課堂氣氛, 使不同的課堂氣氛有節奏地交替轉換, 並與認知活動相對應, 從而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豐富和諧的情感體驗來達到知情互相促進和交融的效果。

  操作要點: 要求教師在課的設計中將一節課的不同認知活動階段與張弛不一的氛圍組合, 並在教學中有效把握。隨著不同的認知活動而產生相應的交替, 使學生處在一定的情緒氛圍中。在一個課時中安排多種認知形式或活動形式, 為每一種不同的認知形式或活動方式設計一種情緒氛圍緊張、好奇、有趣、輕鬆 , 教師應有情緒化和感染力的語言、表情、動作等激發出相應的情緒氛圍。

  2. 2 被試物件被試物件是德巨集民族中學高中一年級172 班學生。選擇在男女比例、學習成績、學習態度、紀律狀況等方面都比較接近的171 班作為平行班, 他們都由筆者執教數學教學。學校在高一新生入學編班時, 已作了嚴格的平均分班工作, 各班的情況基本一致。實驗班171 班 53 人, 民族生10 人。對比班172 班 51 人, 民族生13 人。

  2. 3 工具1 教學材料:

  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教科書實驗修訂本, 必修 第一冊上 與第一冊下 , 教師根據各情感性處理策略的內涵及其運用要求, 並結合教學內容編寫的教案。

  2 測試材料認知前測和後測: 以實驗開始前的德巨集州民一中高一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分數為前測成績, 實驗過程中的德巨集州民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分數為後測成績, 比較認知方面的數學成績變化。兩份試卷均由出題組提供, 校教科處審定, 難度適中, 略高於會考水平。課後認知測試題: 用志鴻優化設計叢書中的《高中15 分鐘隨堂訓練》中該小節課測試題。每節實驗課後進行認知測試, 以觀察出策略在該課中對學生的影響。

  情感前測和後測: 在實驗前和實驗末分別進行同一份的學生數學學習情感問卷調查, 用以比較學生在數學學習情感方面的變化; 課後情感問卷調查表: 自己設計、編制的, 主要用於調查學生情感在教學中受感染的程度和對教學內容的傾向程度。

  實驗變數: 對實驗而言起主要制約與影響的變數。自變數: 優化數學教學的情感教學策略。因變數: ①學生的認知因素變化, 主要是認知學習方面的成績變化; ②學生的情感因素變化, 主要是實驗期間的情感變化。

  2. 4 處理過程實驗週期一學年200319 —200415 , 由同一位教師擔任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數學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和認知方面的要求在兩個班上也是一樣的, 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課時、相同的練習題、相同的認知和情感測試反饋方式。所不同的是, 在實驗班上, 教學中運用了情感策略進行教學, 而在對照班裡, 則按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均不知道正在進行實驗。

  2. 5 資料分析和結果 用SPPS15 統計之星軟體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1 實驗班與對照班數學成績及格率、數學成績平均分前測和後測該策略的實施過程中一年級上學期期末成績實驗班還出現了滑坡趨勢, 實驗班與對照班比較, 及格率方面從相差2148 %下降到了812 % , 平均分從相差2137 下降到了6104 分。但經過一學年後成績得到了明顯提高; 在提高及格率方面, 實驗班與對照班比較, 及格率從相差812 %提高到了12148 % , 平均分從相差6104 提高到了7109 , 效果比較明顯。

  其次, 實驗班學年前測平均分級名次從第6 升到第2 名, 對比班學年前測平均分級名次保持第5名。

  第三, 對平均分差異進行了Z 檢驗。前測平均數差異不顯著 Z = - 01669 , P > 0105 , 而後測平均數差異顯著 Z = 31203 , P < 0105 , 說明該教學實驗對數學成績的提高方面效果是明顯的。

  2 實驗班和對照班當地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數學成績前後測比較實驗班和對照班當地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數學成績平均分前後測.情感教學策略實驗, 對漢族學生在數學學習成績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同樣, 實驗班和對照班少數民族學生相比較, 前測平均分差異不顯著 t = - 013445 , P > 0105 , 而後測平均分顯著差異 t = 31312 ,P < 0105 , 說明實施情感教學策略實驗, 對少數民族學生在數學學習成績方面的提高是明顯的。

  3 實驗班和對照班數學學習情感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情感問卷調查表在實驗班與對比班分兩個時間段發出, 第一時間段是2004 年9 月25 日, 實驗班發出53 份實有人數 , 收回52 份; 對比班發出51 份實有人數 , 共收回51 份。第二時間段是2005 年5 月22 日, 實驗班發出53 份實有人數 , 收回53 份, 對比班發出51 份實有人數 , 收回51 份。2. 6 結論從上述統計的結果分析來看, 實驗班與對照班相比較, 其教學效果的提高主要表現在認知、情感發展兩大方面。

  1 情感策略對學生認知學習有促進作用教師在實驗班上運用各種情感策略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情感處理, 一改傳統的理科教學的風格, 提高了學生認知學習的效果。在認知前測中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認知成績沒有顯著差異 Z = - 01669 , p> 0105 , 但經過9 個月的實驗教學後, 實驗班學生在有關數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方面比對照班學生好, 認知後測的平均分成績兩者相比有顯著的差異 Z = 31203 , p < 0105 。

  2 情感策略對學生情感發展有促進作用情感策略的綜合運用不僅有利於學生的認知學習, 而且也有利於學生情感的發展, 對學生的情感積極發展有促進作用。從情感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參見實驗結果分析表3 ] , 可以看出, 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了提高, 數學學習信念增強, 數學學習情緒能在學習過程中比以往有了良好的體驗。進一步分析發現, 情感策略對學生情感品質的發展還有影響作用。3 情感策略對民族學生的認知學習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經過一學年的教學實驗, 由表3 的資料分析統計, 實驗班和對照班少數民族學生相比較, 前測的平均分差異不顯著 t = - 013445 , P > 0105 , 而後測平均分顯著差異 t = 313126 , P < 0105 , 表明實施情感策略對當地少數民族學生數學學習成績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3 建議

  1 加強教師自身的情感教學素養。教師的情感教育素養是指教師在情感教育實踐中進行情感教育教學研究所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和修養, 可從情感態度、情感能力、情感品質這三個方面來分析, 其中情感態度可用以下幾句話來簡述: 1、愛崗敬業, 為人師表。2、熱愛學生, 循循善誘, 昇華魅力。3、刻苦鑽研, 提高水平。4、互相尊重, 團結協作。

  2 要鑽研教材, 領悟其情感內涵; 要能通過研究學生, 掌握其情感表現; 特別要注意和認知目標和諧統一的情感目標, 確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選擇符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 設計符合教材內在的邏輯性和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過程。

  3 在數學教育中, 對學生情感的培養把握住“抓聯結點, 以激發情感為動力, 啟發主動性”這一“維度”。其做法是: 在引入新知時, 創境激情; 在引導學習中, 啟智動情; 在培養習慣時, 曉理定情; 在滲透思想時, 以意示情。

  4 教師自身不良情緒因素的調控: 要善於控制不良激情, 使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適宜的情緒狀態1 調控的方法有: 1、理智調節法: 理智地對待教學過程出現的問題, 既看到問題的本身,又看到它發生的原因; 既看到其危害性, 又看到轉化的可能性。2、言語調節法: 當激情快要爆發時,通過內部言語加以控制。也可輕聲提醒自己: “冷靜”、“制怒”。3、注意轉移法: 教學過程中遇到不愉快的事, 可快速回憶一件愉快的事或轉換一下教學活動方式, 也可利用請學生讀、講、寫之機, 贏得控制自己的時間, 平息憤怒。4、愛心化解法: 教師對學生充滿愛, 很多事情皆易化解。公務員之家

  6 中學生的學習過程隨著年級的升高反而有傾向於接受式學習的趨勢, 數學學習過程中成功體驗的機會逐漸減少, 學習積極態度也逐漸下降, 作為教師應儘可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數學學習成功體驗、保持永續性的情緒注意力。情感教學策略的應用是一種選擇的理想教法。

  7 在研究實驗中, 有些實驗課是須花工夫的, 課前須做一些必要的教學準備如道具、畫圖、分組、學生準備任務等 , 因課堂時間的限制與教學目標的落實, 教師應在教學設計時考慮到各教學因素的權重, 應有恰當的安排。

  8 實施教學目標認知目標和情感目標 的檢驗與評價時, 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測試評價,往往更為可取. 因為無論如何, 我們也不可能把一節課或一階段數學教學達到的目標完全用語言表達出來[3 ] 。

  9 “以情優教”中的“情”是教師應把握好的一個重要教學因素, 要據情況“用之有度”。不要為了討好學生使用此法, 結果可能使得其反。有時真誠的消極評價也會帶來積極的教學效果。

  10 現今教育教學方法可謂百花競放, 教學風格的多樣化、資訊的多元化, 不能以某種固定眼光與教學模式看問題, 尤其是對數學教學來說, 重要的不是你使用什麼手段策略, 而是你是否達到了讓學生很好地掌握所學數學內容, 是否使學生受到了很好的數學思維訓練與影響, 是否促使了良好的數學學習情感形成這一目的。

  本論文網專業從事教育論文發表業務!如需轉載請保留一個連結:數學論文

  參考文獻:

  [1 ] 王汝發1 數學課堂中的情感教育[ J ] 1 數學通報11999 2 1

  [2 ] 盧家楣1 情感教學心理學[ M ] 1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 P191

  [3 ] 吳兆豐, 劉明1 在高中新教材的教學中如何實現“情感目標” [ J ] 1 數學教學研究1 20038

  篇三:數學情感教學探究

  摘要:情感是否融洽直接影響了教學的效果。本文從情感對數學教學的重要性,情感在數學教學中的實施兩個方面闡述了數學教學中情感因素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情感教學;情感教育

  一、教學與情感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有兩個心理過程:一是感覺——思維——認知的過程;二是情感——意志——性格的過程。智慧的形成和發展是兩個心理過程協調發展的結果,單純強調某一個過程只會事倍功半。情感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與願望、觀點而產生的心理體驗。它反映是具有一定需要或願望、觀點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係。一般說來,凡能滿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願望、觀點的客觀事物,就使人產生愉快、喜愛等肯定的情感體驗,反之,就使人產生煩悶、厭惡等否定的情感體驗。

  從教學論的角度看,教學不僅要有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同時還要有情感的交流。情感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皮亞傑說:“沒有一個行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為動機。”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情感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與質量。教師應充分挖掘學生的情感源泉,以恰當的途徑,激起學生健康積極的情緒體驗,以優良的情感感染學生,促使學生自覺接受知識探究技能。

  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心理素質、個性品德素質及審美素質,這些都是數學素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學科枯燥乏味,巧妙利用情感的獨特功能,使學生在學中求樂、學中求趣,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引起師生間的思維共鳴,其教學效果顯著。可以看出情感是數學教學的潤滑劑、催化劑。

  二、情感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一在良好的師生關係中,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

  所謂學習態度,是指學生對學習及其學習情境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是學習者對學習持有的積極、肯定的或者消極、否定的反映傾向。它也是個人對學習所抱有的一種內在的心理準備狀態,具有一定的永續性和穩定性的特點。一般來說,學習態度的好壞受到學習價值觀的影響,取決於學習者對學習的價值和對個人意義的看法。學習的價值越大,對個人的意義越大,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就越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是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一種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二保持和諧多樣的情感表現

  首先是採取靈活多樣的教法。比如:用創設情景法講概念;用發現法、比較法講性質、法則、公式或定理;用講講、練練或議議等方式上習題課或複習課。啟發誘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生動活潑地學習。

  其次是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做一些投影片或教具,讓學生看一看、畫一畫、做一做。藉助多媒體用動態的方式使學生了解圖象變換的全過程,以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動手自己設計和製作課件,這樣既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又增加了趣味,也提高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還有通過講解祖沖之研究圓周率、陳景潤勇探歌德巴赫猜想、華羅庚自學成才……使學生從數學家的趣聞軼事中獲得榜樣的力量。

  聯絡生活滲透情感教育。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既來源於生活、提煉於生活,在更高層次上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學生才會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在教“黃金分割點”時,可以告訴學生,女士穿高跟鞋其實是把下半身增長,使上半身和下半身長度剛好形成黃金分割比,產生美感,所以不是所有的女士穿高跟鞋都漂亮。使學習越來越輕鬆有趣。

  通過教師自身滲透情感教育。作為一名數學老師,自己對數學的情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學生對數學的情感。教師應熱愛自己的學科,應有嚴謹的教學態度,並有發自內心的對數學的感情和思維,把講數學課當成是一種享受,那麼對於你的學生而言,很自然的也會去愛數學,把聽你的數學課當成一種享受,這樣可以把自己對數學的熱愛傳遞每一位學生。

  三進行及時恰當評價,強化學生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人對自身的認識及對周圍事物關係的各種體驗。它是認識、情感、意志的綜合體,是人心理髮展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自我概念包括當事人對自己身份的界定“我是誰”、對自己能力的認識“我能做什麼”以及對自己的理想或要求的規劃“我應該怎樣”。學生的自我概念是指學生對於自身作為學習者的認識以及學習過程的認知體驗。學生自我概念的形成與教師的評價有著密切的關係。

  評價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和鼓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儘量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和多種鼓勵,捕捉學生的思維亮點。對學生的一次精彩的發言,一個獨到的見解,一回勇敢的嘗試,一次進步的努力,都應及時評價和表揚,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即使是錯誤或不夠準確的理解,也應鼓勵學生正視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通過及時引導和評價,讓學生強化自我概念。公務員之家:

  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評價方式有許多,如:課堂觀察、口述法、書面測試、調查報告、學生自評、作業評語等方式。每一種評價方式都有它獨有的特點,不管用哪種方式都要注意做到:真實、及時、激勵、表揚為主。就算批評也要語言委婉,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結束語

  數學教育與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因此,我們要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不斷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從而更有效地提高數學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許盈.《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陝西:《中學數學教學參考》1998.1-2.

  [2]尹松青,陳為民.《數學教學中如何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安徽:《中學數學教學》1995.5.

  [3]劉康寧,白志新.《非智力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湖北:《中學數學》1987.11.

  看過" "的還:

關於數學數學趣味教學的論文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範本4篇
相關知識
試論小學情感教育的論文
有關情感教育的論文
關於幼兒音樂教育的論文3篇
關於罪犯個別教育的論文
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如何寫好一篇關於資訊科技教育的論文
關於數學情感教學的論文
關於生活情感方面的經典個性說說
有關小學法制教育的論文
關於描寫情感壓抑的經典傷感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