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利丹毛驢的比喻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布利丹毛驢。出自14世紀法國哲學家布利丹的寓言。有一頭飢餓毛驢站在兩捆同樣的乾草之間,居然不知吃哪邊的乾草才好,結果餓死了。

  布利丹毛驢比喻那些優柔寡斷的人。

  布里丹是大學教授,他的出名主要在於據說他證明了兩個相反而又完全平衡的推力下,要隨意行動是不可能的。他舉的例項就是一頭驢在兩捆完全等量的草堆之間是完全平衡的。既然驢無理由選擇吃其中哪一捆草,那麼它永遠無法作出決定,只得最後鋨死。故事是這樣的:

  布里丹養了一頭小毛驢,他每天要向附近的農民買一堆草料來喂。

  這天,送草的農民出於對哲學家的景仰,額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邊。這下子,毛驢站在兩堆數量、質量和與它的距離完全相等的乾草之間,可為難壞了。它雖然享有充分的選擇自由,但由於兩堆乾草價值相等,客觀上無法分辨優劣,於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終無法分清究竟選擇哪一堆好。

  於是,這頭可憐的毛驢就這樣站在原地,一會兒考慮數量,一會兒考慮質量,一會兒分析顏色,一會兒分析新鮮度,猶猶豫豫,來來回回,在無所適從中活活地餓死了。

  布利丹毛驢效應的啟示:

  那頭毛驢最終之所以餓死,導致它們最後悲劇的原因就在於它們左右都不想放棄,不懂得如何決策。人們把這種決策過程中猶豫不定、遲疑不決的現象稱之為“布里丹毛驢效應”。

  俗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布里丹效應”產生的根源之一,恰恰是違背這條目標定律,既想得到魚,又想得到熊掌,其行為結果是魚和熊掌皆失。這種思維與行為方式,表面上看是追求完美,實際上是貽誤良機,是在可能與不可能、可行與不可行、正確與謬誤之間錯誤地選擇了後者,是最大的不完美。

  每個人在生活中經常面臨著種種抉擇,如何選擇對人生的成敗得失關係極大,因而人們都希望得到最佳的結果,常常在抉擇之前反覆權衡利弊,再三仔細斟酌,甚至猶豫不決,舉棋不定。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機會稍縱即逝,並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讓我們去反覆思考,反而要求我們當機立斷,迅速決策。如果我們猶豫不決,就會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超人的出處
奧吉亞斯的牛圈的比喻什麼
相關知識
布利丹毛驢的比喻
關於讀書的比喻句名言_形容讀書重要性的比喻名言
關於春天的比喻句有哪些
有關讀書的比喻句
關於書籍的比喻句
關於下雨的比喻句
關於生活的比喻句
高爾夫球練習的比喻
關於書的比喻名言
春天的比喻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