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克萊的哲學觀點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喬治·貝克萊,通稱為貝克萊主教。他是愛爾蘭哲學家,與約翰·洛克和大衛·休謨被認為是英國近代經驗主義哲學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貝克萊哲學觀點一物質就是“虛無”

  貝克萊深知物質概念是一切唯物主義和無神論者的基石,因此,他千方百計地攻擊唯物主義的物質不說,否認物質的客觀實在性,以圖達到他取消物質的目的,宣稱物質就是“虛無”。他說:關於“物質”或“有形實體”的學說,是“懷疑主義”的主要支柱,同樣,一切“無神論”和“不信宗教的瀆神的企圖,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物質的實體從來就是“無神論者”的摯友,這一點是無需多說的。他們的一切古怪系統,都明顯地,必然地依靠它;所以一旦把這塊基礎去掉,整個建築就不能不垮臺”。他認為,物質是一個虛構的詞,不表示任何實在的東西,在人的心中也沒與之相應的觀念。由此得出結論,物質就是“虛無”,他譏笑唯物主義者說:“假如你願意的話,你可以把物質一詞用成和別人所用的無物一詞的意義一樣”。貝克萊就是這樣攻擊唯物主義的,但是,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感覺的客觀存在,是人類長期實踐所證實的,決不是貝克萊可以取消得了的。

  貝克萊哲學觀點二“存在就是被感知”

  貝克萊認為,人們認識的物件就是觀念,觀念並不反映觀念之外的任何事物,而且觀念之外就沒有任何事物,人們平常所說的事物,不過是觀念的各種不同的結合而已。例如,我們看到一個圓的形狀、紅的顏色,嗅到香的氣味,把這些感覺集合起來,人們就用蘋果這個名稱來表示它,並把它當做一個單獨事物來看待。由此得出結論,事物就是“觀念的集合”。然而,觀念本身並不能獨立存在,要有一個能感知它們的主體,這個主體就是“一個能感知的主動存在,要有一個能感知它們的主體,這個主體就是”一個能感知的主動實體,就是我所謂的心靈、精神、靈魂或自我。……觀念只存在於這個東西之中,或者就被這個東西所感知。主觀唯心主義在我國也同樣存在,明代的王陽明1472——1528,集宋明時期主觀唯心主義之大成,有四個字就可以概括他的全部哲學叫做“心外無物”。就是說,萬事萬物,包括月亮、太陽……都存在於他的心中。這種主觀唯心主義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它不可避免地要陷入唯我論的可悲結局,既然,世界只存在於他的感覺中,那麼世界上也就只有他一人是存在的了,這是何等荒謬呢!如果我們質問主觀唯心主義者,既然你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你的感覺,那麼當你還沒出世之前也就是還沒有你的感覺的時候,生你的父母是不是客觀存在的呢?對於這樣的問題他們是無法回答的。

有關哲學家赫爾巴特的介紹有哪些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簡介介紹
相關知識
貝克萊的哲學觀點有哪些
桃子的中醫營養學觀點有哪些
桃子的營養學觀點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觀點有哪些
必讀的哲學書籍有哪些
做人如水的哲學語錄有哪些
與社會生活有關的哲學故事有哪些
與人生價值有關的哲學故事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正確觀點有哪些
會克父母的面相特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