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麻黃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9日

  麻黃是人們最熟悉不過的一種中藥,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中藥麻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1、發汗解表

  麻黃輕揚上達,性溫辛散,善於宣肺氣,開腠理,透毛竅,散風寒,常用於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

  2、宣肺平喘

  麻黃辛溫則入肺經,宣暢肺氣,溫散肺寒。常用於風寒咳嗽,哮喘等證。

  3、利水消腫

  麻黃辛溫,入肺,膀胱二經。肺為水之上源,宣降肺氣,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因而有利尿消腫之功效。

  4、散寒通痺

  麻黃辛散溫通,《藥性論》:“治身上毒風頑痺,皮肉不仁。”《日華子諸家本草》又言:“麻黃能調血脈,開毛孔面板。”《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提出:麻黃 “輕陽上達,無氣無味,乃氣味中又最輕者,故能透出面板毛孔之外,又能深入凝痰停血之中,凡藥力所不能到之處,此能無微不至,較之氣雄力厚者其力更大。”故宋、金、元、明、清以來,本品用作佐使藥,廣泛用於治療風寒溼痺,面板疾患,癰疽腫痛,損傷瘀腫等證。內服外用皆可。

  中藥麻黃的食用方法:

  1、麻黃湯《傷寒論》

  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用治因感受風寒之邪證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疼,無汗而喘,脈浮緊的傷寒表實。《傷寒論》曰:“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2、三拗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麻黃、杏仁、甘草。用治感受風邪,鼻塞身重,語音不出,或傷風傷冷,頭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滿氣短。

  3、大青龍湯《傷寒論》

  麻黃、桂枝、甘草、杏仁、生薑、大棗、石膏。三方用於外受風寒之邪,內有鬱熱的表寒裡熱證。證見:發熱惡寒,寒熱俱重,脈浮緊,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傷寒論》曰:“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燥者,大青龍湯主之。”

  4、小青龍湯《傷寒論》

  麻黃、芍藥、細辛、乾薑、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本方治風寒束表,水飲內停的表寒裡飲證。證見:惡寒發熱,無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飲咳喘,不得平臥,或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者。《傷寒論》曰:“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 小青龍湯主之。”

  5、麻杏石甘湯《傷寒論》

  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本方用治風熱襲肺,或風寒鬱而化火,壅遏於肺的喘咳症。證見:身熱不解,咳逆氣急、鼻煽、煩渴,面赤脣紅,有汗或無汗,舌苔白或黃,脈滑而數者。《傷寒論》曰:“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6、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金匱要略》

  麻黃、杏仁、薏茹仁、甘草。本方用治風溼在表的風寒溼證。證見:身痛,脈浮者。《金匱要略》曰:“病者一身盡痛,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溼。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7、射干麻黃湯《金匱要略》

  射干、麻黃、生薑、細辛、半夏、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太棗。本方用治寒飲鬱肺的哮喘病。證見:咳嗽、哮喘,喉中痰鳴如水雞聲,吐涎沫,不得平臥。《金匱要略》曰:“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8、麻黃附子甘草湯《傷寒論》

  麻黃、附子、甘草。本方用治素體陽虛,感受風寒的表裡俱寒證,或水腫,小便不利的虛寒證。證見:惡寒身疼,無汗,微發熱,脈沉微者,或水病身面浮腫,氣短,小便不利,脈沉而小。《傷寒論》曰:“少陰病脈微細,但欲寐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

中藥馬鞭草功效作用
中藥鹿銜草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知識
中藥麻黃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藥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大黃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大黃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用法用量
中藥雄黃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牛黃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中藥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中藥竹黃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竹黃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