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級思品下冊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幸福生活的地方

  教材分析

  “幸福生活的地方”是小學《品德與社會》河北人民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溫馨的社群生活》中的第一個主題。

  教材中“幸福生活的地方”,是指學生自己生活居住的地方,教材首先通過兩幅社群俯檢視一幅完整的城市社群環境圖和鄉村社群圖來非常直觀、感性地幫助學生認識城市和農村不同的生活環境,學生建立起“社群”的概念,使學生對社群的理解更加具體化、生活化,符合兒童的認知習慣和心智發展水平。通過系列圖片和文字說明引導學生認識社群環境、社群裡的機構、公共設施及其功能,瞭解社群與每個人的密切關係。通過“社群的變遷”感知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的提高。通過認識和了解社群,使學生懂得生活環境和生活設施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關注社群生活,愛護公共設施的責任和意識,有利於提高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成為社群的合格公民。教材充分關注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和方法的有效指導,通過組織學生分組分批開展實地調查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通過調查提綱和調查表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完成實踐活動,從而使學生學會蒐集和處理資訊,並利用資訊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彙報交流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學情分析

  每個人都有較為固定的生活環境,學生也不例外,但大多數學生對周圍生活的環境熟視無睹,平常他們也不太在意身邊的變化,加上他們年齡偏小,社會閱歷不豐富,不知道過去的生活環境是什麼樣的,對生活的地方沒有去深入認識的意識,所以,幫助學生認識生活的地方就顯得很有必要了。其實,生活地方環境的好壞將直接關係到人們的生活質量;,三年級學生已對周圍環境和生活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讓他們進一步瞭解社群的特徵和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社群環境的變化,有益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環境的美好情操,而人的活動也將直接影響到社群的環境。社群環境是學生直接參與生活、學習的港灣,學習和認識社群有利於增強學生參與社群生活的能力,感知社會環境與自己生活的關係,樹立學生關注社群環境的主人翁責任感,通過調查參觀等到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能力水平將會有所提高,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社會性的發展。本校地處偏遠農村,學生只對農村生活有直接的感性認識,對城市社群環境只停留在表層認識上,要讓學生很快的感受出城市和農村社群的不同,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現在幸福的生活。

  教學資源

  社群機構、新農村公用設施和商店以及社群裡的老人都可以成為教學資源,另外再加上相關內容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建議

  1.課前,學生可以自願或在教師的指導下組成調查小組開展自己生活地方的調查活動。並做好記錄和總結。

  2.調查瞭解周圍的社群環境與前些年相比有什麼變化。感受社會的進步和祖國的強大。

  3.教師也可利用一課時的時間帶領學生在學校周圍的文化、商業社群和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進行集體考察,使學生有目標、有計劃地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觀察。

  4.指導學生利用前面的知識畫出社群的平面圖和路線圖,並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想象進行創新設計。畫出理想中的“幸福生活的地方”。

  教學設計理念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對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都比較熟悉自己的生活環境,也曾經在大人的帶領下到過城市上游玩過,對城市社群樣子也有一點模糊的認識,還寫過諸如“我的家鄉、我的學校”等描寫景物的作文,獲得了比較豐富的經歷體驗。本課教學注意以兒童的身邊生活的環境為基礎,充分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結合實際調查活動中的本來景象和真實感受,讓他們從自己的生活體驗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認知水平,內容和活動設計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需要和感知水平。

  教學目標

  1.瞭解周圍生活的環境和各種設施,懂得生活環境和生活設施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2.培養學生對周圍環境的瞭解、認識能力。認識不同社群的環境,學會運用觀察等方法蒐集資訊,會總結比較資訊反映出來的相關內容。

  3.知道什麼是社群,瞭解社群的重要場所、公用設施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瞭解社群的變遷,感知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的提高。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生活的環境。激發學生去創造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4.通過分組合作調查,並及時總結交流出答案,培養自主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感。

  教學重點

  能說出城市和農村的社群的不同之處,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有愛護公共設施的責任和意識。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調查小組,小組內有人負責組織工作,有人負責記錄。準備好調查提綱和調查表,其它調查相關的用具,如錄音機、攝像機以及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說明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本課教學的整體設計思路是:

  1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學校周圍的社群,旨在通過實地調查建立學生對社群概念的感性認識取得第一手真實的材料,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學會調查收集資訊,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意識。

  2總結交流調查結果,比較出城市和農村社群的相同和不同,讓學生認識和了解不同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知道,雖然生活環境不同,但每個社群都在努力為人們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園,

  3通過實地調查和圖片欣賞,使學生了解社群的主要特點和公共設施的作用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密切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在鮮活的生活中認識社群的功能,使社群具有人文性和生活性。

  4通過新舊社群的課件的觀看,引導學生比較,看社群變遷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向長輩們調查瞭解社群的舊貌,旨在和現在社群環境進行對比,使學生在學會獲取資訊的同時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為校園畫張像

  教材簡析本課教材是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讓校園更美麗”的第一課,本課活動圍繞為校園

  畫張像,從學校的環境、學校的佈局幾個方面展開。本課以學校為背景,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當中、自己親生體驗當中,感受學校環境的優美,學校設施給學習帶來的便利。通過每個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討論交流,在活動中獲得正切的感受,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及分工合作的能力。

  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入校兩年多,他們對學校環境有一定的認識,學生通過學習和鍛鍊,

  已經具有觀察、蒐集資訊的能力,並通過老師的引導能夠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雖然在以前的學習中有過多次合作學習的機會,但是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分工合作的意識識還比較欠缺,教師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要認真觀察,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在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生的分工合作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目標

  態度目標: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學習精神。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動手、合作的能力。

  知識目標:小組分工合作畫學校的景觀圖並進行正確的組合。

  教學重點小組分工合作畫學校的景觀圖並能正確的組合。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學習精神。

  教學準備1.學生準備: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蒐集整理有關校園事物的照片。

  2.老師準備:1瞭解學生蒐集資料的情2希望小學黎明的來信3美妙的音樂4貧困山區校園實錄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驚喜,猜猜看,把信藏在身後給你們點提示,還記的開學初在獻愛心活動認識的一位小朋友嗎?自從獻愛心活動以後,我們班的同學一直和黎明同學保持聯絡學生的實際出發,在愉悅的氛圍裡,創設情景,引入新

  2、書信聯絡呢?瞧,今天,黎明同學給們來信了,出示信想知道他說了些

  什麼嗎?現在就讓我們隨著美妙的音樂一起來聽聽吧。請同學讀信.

  3、聽了黎明的來信怎樣才能讓黎明看到我們美麗的校園呢?你有什麼好辦法

  嗎?用錄影、照片、模型、畫圖

  二展示照片,體驗校園之美從大家總結的方法來看,為校園畫張像是最簡

  便易行的辦法了,為了同學們能夠將我們的校園畫的更漂亮,課前,同學們利用課餘的時間觀察學校的各種事物,並讓同學們收集了相關的照片,你們是否能將你收集到的照片與大家一起分享呢?在收集照片的過程當中你發現學校有什麼特點?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在這樣設施比較齊全的現代化教學環境裡學習你有怎樣的感受呢?

  1、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介紹照片。

  2、小組交流討論,整理小組意見,小組派代表彙報。

  3、談感受。4.教師總結。

  三神奇小畫將,描繪校園

  在這樣漂亮的校園裡學習知識和本領是多麼幸福的事呀,同學們現在就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畫筆把你喜歡的校園事物用畫筆描繪下來吧。

  1.小組交流分工合作畫圖並進行組合。

  2.展示作品,參加評比。

  3.學生互評。評價內容包括:畫得如何?是否正確組合了校園景觀圖?是不是每個同學都參與了活動?小組之間合作是否團結?等等。教師要參與到學生中,和學生一起評價。

  4.做出修改意見。

  5.評出獲勝組,及時獎勵。

  6.教師總結。

  四聯絡生活,情感昇華

  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還有很多同學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非常艱苦,他們的學習環境究竟什麼樣呢?那就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去看看。

  1、觀看貧困山區校園實景教師播放錄影

  2、剛才的錄影,你發現山區的校園與我們的校園相比有什麼不同呢?在今後學習生活

  當中有什麼想法呢?談你的感受?課,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巧妙自然的匯入新課。學生課前已經收集了很多資料,以小組為單位梳理、概括資料,目的一是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總結概括能力,二是讓學生親身感受學校的美麗,為學生們能正確畫好組合校園景觀圖做鋪墊,回憶體驗學校各種設施對學習的幫助,加強對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以學校為素材,利用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題性,由表及裡,指導了學生畫好學校實景圖後,如何拼成一幅學校的全景圖,如何與學生團結合作,讓學生自己在發現問題的過程當中,主動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正確組合學校景觀圖的目的。通過觀看山區校園實景錄影,

  3、學生各自發表意見。

  4、教師總結。同學們聽了同學們的心聲,能看出大家非常有決心和愛心,都願意珍惜現在的學習環境,那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將來有了本領,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同學們,那就讓我們一起,幫助黎明和他的同學實現他們的願望吧!課後請同學們將畫好的畫寄給他們吧。讓他們一起來分享我們的快樂,好嗎?老師真心的祝福你友誼長久,在學習和生後上都能百尺竿頭,更近一步。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
科教版品德與社會二年級上冊計劃
相關知識
冀教版三年級思品下冊教案
蘇教版三年級思品下冊教學計劃
人教版三年級思品下冊複習資料
蘇教版五年級思品下冊複習題
人教版六年級思品下冊複習提綱
鄂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反思
蘇教版五年級思品下冊複習題有哪些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鄂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