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這一重要講話精神,把握好增強文化自信的著力點,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三大文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3篇,歡迎大家閱讀。

  篇1

  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儘管,紅軍長征已經過去了七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長征精神萬歲!

  人民是革命的母親

  人民是革命的母親。紅軍一切為了群眾,又很好地依靠了群眾。在長征中,紅軍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人民群眾的財產秋毫無犯。在經過少數民族地區時,紅軍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與少數民族群眾坦誠相見、交朋友。劉伯承同志與彝族首領小葉丹面對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結為兄弟的故事,成為紅軍長征中的千古佳話。由於紅軍所到之處,真心誠意為群眾辦事,打土豪分田地,幫助窮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廣大群眾把紅軍視為自己的子弟兵,是窮人的隊伍,把紅軍稱為“菩薩兵”。紅九軍團經過雲南東川一帶,由於得到當地幹人兒的幫助,因而順利攻下了東川縣城。紅軍開啟糧倉,把糧食發放給窮苦群眾,並且根據群眾的要求,公審處決了反動縣長和一個大土豪,城內外群眾對此拍手稱快。在東川縣城,紅軍得到群眾的大力支援,籌款達6萬餘元,幹人兒踴躍參加紅軍,不到一天半的時間,便擴大了800多個紅軍戰士。

  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的許多難以想到的困難,都是依靠地方群眾的幫助解決的。紅軍強渡大渡河時,不僅要冒著對岸敵人的炮火,還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險灘。要強渡過河,必須找到熟練的船工。經過做工作,十幾名船工來了。戰鬥打響了,老鄉們冒著槍林彈雨,一槳連一槳地拼命划著。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幾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臨船毀人亡的危急關頭,四名船工跳進滾滾的急流裡,用背頂著船,船上的船工盡力用竹篙撐著,經過驚心動魄的搏鬥,終於脫離了險境,把紅軍勇士們送到對岸。在紅軍面臨茫茫草地的時候,當地一位六十多歲的藏族通司不畏艱險,帶領紅軍在水草地行軍四天四夜,終於開闢了一條可以讓紅軍大部隊通過的生命線。

  長征中軍民魚水情,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攻佔湖南錫礦山。工人群眾個個興高采烈,不僅夾道歡迎,而且還燃放鞭炮,自發地在門口點上小油燈給部隊照路。時值初冬天氣,紅軍的衣著單薄,群眾紛紛把好房子騰給紅軍,把厚實的被子讓給紅軍,並主動為紅軍做飯、燒水。我們的紅軍戰士也爭著為群眾做事,真是軍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連一排30多名紅軍戰士夜裡睡覺煤氣中毒,周圍群眾聞訊後,很快弄來了新鮮蘿蔔和淘米水,把鮮蘿蔔磨碎後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後一口一口地餵給中毒的戰士們吃,由於搶救及時,中毒的戰士全部甦醒過來了。紅17師在一次作戰後,有47名傷員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經過新寨時,苗族首領揚以沙老人帶領全寨男女老少,趕到路邊,硬是把傷員們“搶”到他們寨子裡去治療休養。傷員們到新寨後,全寨三十幾戶人家爭著讓出自己的床鋪安置傷員。婦女們為傷員端屎端尿,男人們扛上火槍站崗放哨。在遇到民團搜查時,苗族群眾就把傷員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後來,有幾位傷員因傷勢惡化,光榮犧牲,苗寨用最隆重的儀式進行安葬,並特意為烈士們修建了“紅軍墳”,成為長征中軍民魚水情的歷史見證。

  紅軍長征,當時各個方面軍團結一致,統一聽從中央軍的指揮,密切合作,最後勝利會師,取得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勝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各級組織、各個單位、各個部門也需要發揚團隊精神,團結友愛,優勢互補,互相補臺,向著共同目標齊心協力,“人心齊、泰山移”!

  紅軍長征,走到哪裡都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紅軍為人民服務,也得到了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援。結合今天的改革發展,我們所有的工作也都需要密切聯絡群眾,走群眾路線,與群眾充分溝通,特別是涉及到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方案要充分考慮群眾的利益和需求,使企改革和發展得以順利進行。

  篇2

  偉大的民族產生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薪火相傳。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的民族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和發揚了這一民族精神,並在實踐中形成了共產黨人獨特的精神品格和精神風貌,培育出了紅色精神,例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等等。如果說中華民族精神史是一部偉大的詩史,那麼紅色精神就是其中最重要最輝煌的篇章。紅色精神是實現民族復興的精神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具有恢巨集深邃的精神文化意義。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需要對紅色精神的美學性質進行研究和理論建設,彰顯其美學價值。

  紅色精神屬於社會美型別。美不是藝術的專利,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都是美的存在形式。社會美離不開社會的審美標準,承載著人類的社會理想和美學理想。對人的行為評價,必然會涉及到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真善美的關係是美學理論的重要問題。真是客體尺度,肯定了人對真理的追求。善是主體功利性的尺度,即真理為我所用;美是主體內在的尺度,它體現著主體自由創造的本質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是共產主義,這是人類至善至美的社會理想。它並非唯美空想,而是具體的、科學的,具有真的價值。如果沒有將真理付諸實踐的行為和勇氣,真理無以實現。中國共產黨人的社會理想就是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種善的追求,體現著真的價值。還需指出,善不但具有價值尺度含義,也是倫理學的重要範疇,有著道德尺度的含義。中國共產黨人也同樣追求崇高的道德,“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即是社會的道德楷模。紅色精神之美是以真為基礎、以善為內容的,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社會實踐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新中國的誕生,彰顯了理想的勝利,肯定了中國共產黨人奮鬥的價值,這其中即有合規律性的真、合目的性的善,而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就是美的規律。

  紅色精神的審美範疇是崇高。美學上以優美、崇高***壯美***、悲劇、喜劇等界定審美範疇。崇高美集中體現了美與真、美與善的內在聯絡,許多美學家都致力於美與道德關係的研究。有的學者將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內涵概括為:共產主義的崇高信念,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開拓創新的無畏氣概,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尊重群眾的人本意識,艱苦奮鬥的堅強意志。這都具有積極肯定的社會意義。紅色精神的代表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他們能夠超越生活的平庸、狹隘的私利,甚至能夠超越生死而為信仰獻身。在這裡,犧牲不是毀滅,而是通往永恆的崇高方式,是英雄的自由意志,有強烈的主體合目的性,更充滿了實現自由意志的勝利和歡愉,使人生價值得以彰顯。這就是崇高對優美在形式上的突破。紅色精神肯定和張揚了人的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體現了人的尊嚴和道德感、使命感,而這正是崇高美的特徵。

  紅色精神具有特殊的審美價值。崇高審美往往必須經歷“痛感”,審美主體在物件中直觀自身,隨之在震驚、覺醒中喚起主體內在力量或人類的本質力量,從而將自己提高到物件的高度。這是一種高峰體驗,是人類對有限生命的超越。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這種解放使主體獲得自由,產生美感。紅色精神則不只是以情感人,它可以喚起人的道德理性,促使人對自身進行道德審視和理性思考,從而有利於人的道德的培養和重建。

  紅色精神對德育和美育不乏啟迪意義。道德精神的塑造,不僅需要道德理性,更需要美的薰陶啟迪。紅色精神不僅是一種歷史資源和政治資源,也是一種美學資源。崇高審美對人的心靈有著強大的震撼力、衝擊力,更能激發人的潛質,重塑人的精神。在對紅色精神美的審視中,崇敬感油然而生,可以使我們更嚴肅地對待生活,更能超越自身侷限,更加具有責任感。

  篇3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奮鬥史,也是革命精神不斷弘揚發展的歷史。開展對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的研究,不僅要解決其學科內涵問題,也要明確其歷史定位問題。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實踐中形成了很多具有各種具體表現形態的革命精神,有的在各個階段成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座標。在20世紀90年代,研究者多將革命精神歸納為三種,即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進入新世紀以後,又將西柏坡精神納入其中。近年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更多的研究者把蘇區精神和四大革命精神並列在一起。但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的完整性和科學性來考察,現有的“五種革命精神說”還是沒有完整反映中共建黨以後整個大革命時期的精神狀態史。筆者認為,紅船精神可以作為中共創黨初期及大革命時期的革命精神的歷史座標,與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起,成為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最光輝、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革命精神。

  紅船精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歷史起點

  紅船精神產生於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們開展創建黨組織活動的全過程,蘊含著整個建黨初期開展革命活動所體現出來的革命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歷史起點,而紅船精神的提出則使中共革命精神史與中共黨史在時間序列上實現了一致性。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了《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一文,明確紅船精神就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將紅船精神提升到“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的高度。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們的建黨活動和革命實踐,充分體現了這種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他們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用最先進的理論指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使一個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走上了一條光明大道。

  井岡山精神: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路先鋒

  井岡山精神是黨在領導井岡山軍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培育和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2001年5月,江澤民同志在視察江西時對井岡山精神的內涵作了精闢概括:“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井岡山精神的核心特徵是“敢闖新路”。大革命失敗以後,中國的革命應該走什麼道路,這是一個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迫切而重大的問題。蘇聯的革命經驗不能照搬,馬列主義又沒有現成答案。在白色恐怖的包圍中,依靠弱小的革命力量,革命先輩們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一條中國革命的勝利道路,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燎原之火。這正是堅持發揚勇於開拓、敢闖新路的革命精神的鮮活反映。

  蘇區精神:建立政權、執政為民的重要實踐

  同志在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建立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0週年座談會上明確提出:“我們要始終大力弘揚蘇區精神,推動創先爭優,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在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中,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以此為標誌,蘇區精神成為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並列的中共革命精神歷史座標。蘇區精神的核心特徵是“一心為民”,我黨倡導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作風,正是從中央蘇區時期開始形成的。毛澤東同志曾在全國二蘇大會上提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蘇區各級黨政軍幹部自覺踐行“一心為民”的宗旨,關心群眾生活、真心為群眾著想、積極為群眾謀利益,形成了影響深遠的“蘇區幹部好作風”。

  長征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的恢弘篇章

  江澤民同志曾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週年大會上對長征精神作出過概括,他認為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長征無論在中國軍事史上還是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偉大壯舉,是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不畏千難萬險,不怕流血犧牲,頑強拼搏,敢於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已經突破了時空界限,深入人心,不僅在中共革命精神史上,而且在人類精神史上樹立了一座豐碑。

  延安精神: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現

  延安精神是中共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現,其內涵非常豐富,可以說,中共革命精神的主要內涵在延安精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突出的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延安時期鮮明地打出了“為人民服務”的旗幟;二是延安時期用實事求是來概括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三是在延安時期提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了大生產運動,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斷髮揚光大,並形成了南泥灣精神。延安精神的核心特徵是“實事求是”。在延安時期,我黨首次全面接受了實事求是精神的洗禮。按照實事求是的精神整頓了“三風”,即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按照實事求是的精神在全黨興起了調查研究之風,促進了理論聯絡實際,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染下,數以萬計的進步青年聚集到延安寶塔山下尋求真理,奉獻青春和熱血;正是源於這種精神,形成了改造中國社會的巨大能量,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西柏坡精神:邁入新中國殿堂前的精神洗禮

  西柏坡精神的內涵包括:“兩個務必”的精神,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兩個敢於”的精神,即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精神,中國共產黨人敢於抓住歷史時機,展開戰略大決戰,展現將革命進行到底、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膽識和氣魄;“兩個善於”的精神,即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箇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的精神。這些精神內涵都是在由革命時期向建設時期轉變、由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其中“兩個務必”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特徵。毛澤東同志將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提升到執政黨建設的歷史大課題的高度來認識,並作為中國共產黨人長期執政的重大法寶和思想武器。西柏坡精神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執政後發展趨勢的科學判斷,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上的高瞻遠矚。

  綜觀中共革命精神史,從紅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都是黨在奮鬥歷史過程中積累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們一脈相承,在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樹起了一座座豐碑,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形成完整的精神序列。
 

  看完“”的人

1.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2.黨員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3.黨員

4.領導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5.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專題研討稿

企業關於中國夢的演講稿
關於愛國愛黨優秀演講稿
相關知識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領導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黨員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5篇
基層黨員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範文
領導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