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開學演講發言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新學期又開學了,大學生做了開學深刻發言。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參考。

  篇1

  親愛的新同學,老師們、同志們:

  上午好!今天的風雨真不小。此風此雨,給了我們不同尋常的體驗。這彷彿是為同學們邁入大學、踏上人生的新高地,進行一次精神沐浴和心靈洗滌;也似乎在表明,不管任何風雨都抵擋不了同學們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信心和堅毅。我代表學校對來自15個省區的近6000名新同學加入湛師大家庭表示熱烈的歡迎!對風雨中堅持開會的同學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年度。你們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在我國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我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之年,考上大學,來我校深造,真是值得慶賀。你們的加入,將給湛師帶來新的活力、激情和智慧。

  一、大學是人類文明的高地

  進入大學,首先要追問大學是什麼樣的地方?具體而言,大學是:

  ***一***責任高地。大學肩負著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人才、創新知識和服務社會的重要責任。大學是人類文明的高地,也是人類近現代文明的發源地。義大利在文藝復興之前有博羅尼亞大學;英國先有牛津、劍橋,後才有其崛起;德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能夠成為世界科技文化的中心,跟柏林大學的建立有很大的關係;美國是先有哈佛,後有國家。美國之所以有今天,我們表面上看到是它強大的經濟、軍事、政治,實際上支撐它的是大學,是它強大的教育系統。我國提出“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溫在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強國先強教,強國必強教。蔡元培則早就說過,要看明日之社會,先看今天之校園。

  大學的主要責任,也是教師的天職:就是培養人才,培養最後超過老師的人才。教師的職責,就是引導和幫助學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超越自己,實現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只有這樣,大學才能卓爾不群,長盛不衰,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人才、建樹新風。

  大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就是努力成為超越老師的學生,更好地服務國家需要和民族偉大復興。

  ***二***人才高地。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大學是人才最為密集的地方,也是人才成長的搖籃。哥倫比亞大學校園裡有不少雕塑,其中有一尊雕塑,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這尊雕塑就是哥大賴文森廣場***RevsonPlaza***的“鋼絲上的行走者”***TightropeWalker***。這個雕塑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人走在鋼絲上,另一個人站在他肩上。我覺得,如果把下面那個人看作教師,上面那個人當作學生,那麼這個雕塑便體現了大學教育的理想:培養超越老師的學生。

  培養超越老師的學生,其實也是中國大學的理想和傳統。由魯迅親自設計的北京大學校徽與哥大的上述雕塑有異曲同工之義。它主要由“北大”這兩個字用篆書構成,下面一個“大”字,像一個人,表示教師;上面是“北”字,像兩個人,表示學生。兩個學生背靠背,表示他們是和而不同的君子,具有獨立人格,只追求真理,不互相依附,不拉關係;他們站在教師肩膀上,表示學生在老師的無私教導和幫助下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更有作為;這三個人還構成了一種多元對話的格局,體現了一種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所以,北大校徽是最能體現大學理想和教育精神的。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曾發出“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的感嘆,認為年輕學子是值得敬畏的,怎能斷定他們將來趕不上老師呢?韓愈在《師說》中講到,“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陶行知則說:“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這都實際上寄託了培育超過教師的學生的教育理想。

  令人欣慰的是,在湛江師範學院漫長的發展歷史當中,曾經湧現眾多卓越人才,他們都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傑出代表。如學校前身——雷陽書院,曾為廣東六大書院之一。它的三位著名山長***古時稱校長為山長***:陳璸、陳昌齊、陳喬森。也就是我們說的“三陳”。陳璸、陳昌齊均為進士;陳喬森為咸豐年間舉人,被譽為“嶺南才子”。他們做官清正廉潔,勤政愛民,功勳卓著;做學問則勤謹篤實,以身垂範,學者楷模。還有譚平山,曾任雷州中學校長,是廣東黨組織最早創始人,時有“南譚北李***李大釗***中陳***陳獨秀***”之譽。還有廣東農民運動著名領導人黃學增、南路優秀女共產黨員歐汝穎、粵桂邊區縱隊副司令員唐才猷等傑出代表。

  湛師培育過不少超過老師的優秀學生。如今天坐在主席臺的一些教授,就畢業於本校的前身雷州師專,當時學校一個教授也沒有。不少畢業生考上北大、復旦、人大、南大、北師大、中大等名校的研究生。僅今年就有137名畢業生考上研究生。

  ***三***精神高地。樑英書記說過,大學不僅要有大樓、大樹,還要有大師、大氣。從最高境界上來說,真正的大學,是無形的大學,是精神的大學,是能凝聚和產生大師的大學。有了高遠的精神境界,有了一流的教師,哪怕沒有高樓大廈,也可能成為一所高水平大學。所以,大學首先要有高遠的精神境界,成為精神高地。才能使大學不僅僅停留在“形”和“體”的層面,而進入“神”和“靈”的境界。在這一精神高地上,我們探索人類精神生產、傳承和創新的祕密,與人類最傑出的大腦和最高尚動人的靈魂相遇,爭取那熠熠光輝,照亮自己的人生,然後把這些祕密和光輝與他人分享,傳承發揚下去。

  同學們考上湛師,不必自卑。家庭經濟貧困,也不必自卑。大學是追求真理、崇尚學術的精神高地。在這裡,不是比官大,也不是比錢多,而是比誰的志氣大、用功多、學問高。在這裡,過的需要艱苦付出的寂寞生活。洪堡說過,寂寞是大學精神的特質之一。易卜生則認為:“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獨的人。”在大學高地上,可以瞭望世界,展望未來,通過與高人接觸,知彼而知己,確立自己的人生使命,為做最好的自己奠基鋪路。這是很幸運的。正如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說:“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人生中途,即年富力強時發現自己生活的使命。”站在這一高地上的人們,可以讓一切都變得意義非凡。甚至連貧窮都擁有珍貴的價值。與青春和智慧相比,金錢、地位、美酒、佳餚都微不足道。在這一高地上,即使身無分文,也可以孕育希望!

  二、立足大學高地,努力成為超過老師的學生

  如何努力成為超過老師的學生?我以為,樹立“責任以行,能力為重,創新是魂”的理念,並付諸於行動是關鍵所在。

  ***一***責任以行

  社會學家戴維斯就曾說過,“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機會。”我站在這個講臺,最真切的感受,除了迎新的喜悅,更多的是一種責任。面對眾多渴望求知、立志成才的學生,我深感作為一名校長的責任之重。同學們上大學,要學的東西很多,首先應該學會負責,成為一名負責任的人。每個人都要對自己和親朋負責、對工作和單位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責任以行,就是永不放棄自己做人、做事、做學問的責任。

  責任以行,也意味著寬容和擔當。同學們從今天起就成為湛師大家庭的正式一員。對學校的平安和諧、創新發展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責任和義務協助學校克服各種困難,共同推動學校發展。我曾邀請全國勞模、韶鋼首席技術專家羅東元給大學生作講座,他說,“上蒼安排每個人都有一次做人的機會,就要盡心地體驗做人的責任,享受其過程。要熱愛工作、享受工作。我在工作中遇到太多問題,有時逼得走投無路,但我認為,這時候離問題解決就不遠了。什麼叫成功?成功在於堅持,成功就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儘自己最大的責任,積累能量,然後集中釋放出來。”

  我校師生中也有很多“責任以行”的榜樣。1935年,雷州省立師範學校時期的吳炳宋校長,就把教育事業與國家命運聯絡起來,明確指出“民族之興亡,基於教育之盛衰”,希望“師範教育普及高雷,澤流所被,漫衍全粵”。我前天在新生接待現場,遇到送兒子來報到的一家人,爺爺、父母和兒子四人。爺爺、父母親都是中小學的教師,父親還是校長。爺爺、父親都曾是湛師的學生,現在兒子也成為湛師的學生。我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這個家庭對湛師的一種情懷和對教育的一份責任。法政學院的龐天佑教授,大年三十也一如平日,堅持讀書搞研究;化學院的高利軍博士,2008年來校工作以來,不曾回過家鄉,不論寒暑假還是星期六日,幾乎天天待在實驗室搞研究,32歲就拿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還有鄭光華老教師、譚笑老教師,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在校園裡與學生交談輔導的身影,無私地把自己的時間、生命智慧奉獻給學生。還有今天作為校友代表發言的附中黨總支書記、特級教師樑哲同志,等等。正是有這些對事業、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老師,湛師才能培養出許多優秀的學子。

  ***二***能力為重

  一個人要真正有所擔當,真正能負起責任,就必須有能力,即要有豐富的知識和過硬的本領。這裡的“能力”,是一個建立在紮實的知識基礎上的“能力群”。包含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等。不同的行業所要求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專業培養的能力規格也有所不同。同學們進入大學,最重要的是不能放鬆學習、不能放鬆思考、不能放鬆行動。能力的形成靠學習和實踐積累。那應該如何學習呢?

  1、要學會在“三個世界”裡學習

  一是書本世界。通過閱讀書籍等增長知識,尤其要精讀經典名著。二是經驗世界。要培養能力,就要主動實踐、積極鍛鍊。三是虛擬世界。現在是網路時代、E時代,網路上有海量的資訊,為我們學習提供了很多材料。網路已經成為我們學習生活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影響著我們的認知方式和知識結構。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的便利來促進學習和研究。

  2、要掌握三種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真正的教育必然是自我教育。與中學相比,大學提供了更多的自由與選擇的空間。這裡所強調的是“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同學們要從被動學習轉變自主學習;要學會綜合分析、獨立思考,學會選擇,有所守有所放,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味追求熱點或時髦,人會失去自我和尊嚴。不要讓你的大腦成為他人思想的“跑馬場”。

  合作學習。“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今天,單打獨鬥已難以適合社會和工作的要求。同學們來自全國各地,有著不同的成長背景、性格特點、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等,這是一筆豐厚的精神文化資源。同學們要充分發掘和利用自己同伴的精神文化資源,互相學習、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益,培養合作共事的能力。

  體驗學習。實踐出真知。體驗的過程是學生掌握知識、生成能力,學會思考,學會與經驗世界接觸的一個綜合過程,是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做科學實驗、參加專業社團活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專業實習等,都是體驗學習。

  以上三種學習方式,加起來便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八方友。

  3、要把握三個重點進行學習

  一是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著名教育家南國農先生給我們的深刻啟示是,做人,對己而言,要做第一流的人物。做最好的自己。要多讀書、讀好書、勤讀書,打出紮實的理論基礎,優化知識結構;對他人多一點尊重和寬容,少一點苛求責備;對社會多一點奉獻,少一點索取。第二個重點是“前沿”。我們要了解理論尤其是實踐前沿的新成果、新技術和新手段。不斷更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第三個重點就是“特色”。要有特長,要揚長避短,個性發展,這樣才可能有創新。

  ***三***創新為魂

  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創新型人才。同學們要以一種創新的精神、研究的態度和負責的行動,不斷為家庭、母校、社會和祖國奉獻力量和智慧。當前,學校提出建設鮮明特色的高水平師範院校的發展新目標,判斷學校是否高水平的一個很重要的表徵,就是其培養的學生是否有創新精神、出色的能力和卓越的成就。

  創新是一個探索未知的艱辛卻又有趣味的過程,需要勤奮和專一。要把創新作為自己做事、做學問的價值取向和工作習慣。

  作為院長,我將與同事們一起,致力於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資源。如我們將籌建教師教育創新班,對一批立志從教、學習優秀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我們著力構築現代教育技術高地,為同學在虛擬世界裡學習提供平臺;籌建教育研究院,並以此為平臺吸引教育名家和中小學的優秀校長、特級教師來校講學輔導,讓同學們與名家名師近距離接觸,瞭解最前沿的思想和資訊;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同學們到國內外進行體驗學習,拓展專業視野,增長專業知識和能力,等等。讓你們成為負責任、有能力、能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是我來湛師當院長迎來的第一批學生,也將是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的第一批學生。我對你們寄予厚望,充滿期待。惠特曼有一句名詩:“我獨自在西部放歌,為新的世界而自由歌唱。”我衷心希望,同學們在地處粵西的湛師學習期間,珍惜時光,立足責任、人才和精神高地,用大學精神、青春理想、人生責任、生命熱能去填充大學生活的每一個時空,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去精彩生命的每一個細節,讓每一天都充滿意義,擁有一個健全的身體、高尚的心靈和出色的能力,擔當起服務國家和民族的社會責任,成為超越老師的不是名牌大學的名牌大學生!

  篇2

  尊敬的各位來賓、學校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xxx,高三年級x班學生,很榮幸代表老生在這裡發言。

  首先,我代表高二、高三同學熱烈歡迎高一學妹們的到來,同時,祝願學校明天會更好。今天,在開學典禮上去暢談作為老生的我們對學校的感受,說說自己對明天的追求。

  我們比高一學妹先來到這裡,在這裡成長了一、兩年,這裡是我們圓夢的地方,這裡是我們騰飛的平臺。我們來自農村,從小就面對著大山,但也正因如此,大山也給我們孕育著一個夢——一個醜小鴨要變金鳳凰的夢。貧窮給不了我們什麼物質享受但卻在精神上給足你動力。不是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說的正是我們。學校能有今天很不容易,為了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校長媽媽,每一位老師、學姐們、苗圃行動以及每一位好心人都付出了很多、很多。在一兩個學年裡,我們在感受著華光的溫馨,享受著華光的快樂,吸收著華光的養分,一步步成長,也在一次次見證著女高——我成長的美麗港灣;在這幾百個日子裡,當你驀然回首,才發現你的人生詩篇已譜上插曲,如此婉轉……。我敢說華光給了我們很多,我們可以學到的社會經驗,可以熟識禮節,可以認真充實的過好每一天。華光,它是狂風中的大樹,為我們這群鳥兒提供避風、展翅、飛翔的平臺,為更多少數民族貧困女孩圓高中夢、大學夢、人生夢。

  同時,作為學姐的我們也希望學妹們也能珍惜這一切,好好學習,然後去告訴那些大山:我飛出來了!我們也要告訴在座的每一位嘉賓:金鳳凰會飛起來,飛出我們的精彩!飛出我們青春昂揚的英姿。

  在這寧靜而溫馨的校園裡,在這簡單而隆重的開學典禮上,在這充滿希望的苗圃中,用我們大山賦予的毅力,用青春的激情,用追夢的雙手,為我們的明天而奮鬥。

  最後,我還想宣讀一段話,是老師寫給學姐們、貼在教室裡的一段話:“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優秀;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老師不會教,常常是我們欠思考……”想想這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埋怨而不去拼搏?

  讓我們為自己加油的同時也高聲祝願:學校越辦越好。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下午好

  跨過了嚴寒的冬天,度過了愉快的寒假,沐浴著和煦的春風,我們迎來了新的學期。在此我代表全體同學向辛勤耕耘,諄諄教導我們的老師致以新年的問候:老師您辛苦了!謝謝您!***鞠躬***

  輕風鎖不住流雲,流雲帶走了歲月。轉眼間,精彩的20xx年已經過去,迎接我們的是又一個充滿挑戰、充滿希望的新學期。

  今天發言,我想對全校各年級的同學們送去良好的祝願和建議。

  七年級的同學們,也許,昨天你還是一個稚嫩的小學生,可是,今天你已步入中學的大門一學期了,我相信,在未來兩年多的日子裡,你們在四中揮灑的時光,一定會成為你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應該說,你們是四中最為新鮮的血液。但是,能否讓四中因你們而澎湃,因你們而沸騰,因你們而更加彭勃向上,全在於每天、每月、每年的一步、一步……我想只有走好每一步,才更有信心和能力去邁出下一步。八年級的同學們,你們已跨進了八年級的大門。有人說,八年級是容易使人沉淪的一年,是免疫能力最容易衰退的一年,是中考前命運不定數最大的一年,同學們,你面臨這個學年,將何去何從?我認為首先要戰勝自己,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全力以赴、爭分奪秒,投身於學習之中,搶抓這個可以逆轉人生厄運,走向輝煌的最佳時機,下定決心利用這個黃金時期努力實現自我的超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人生這樣的機會或許只有一次,相信吧,拼搏能改變命運,奮鬥可以拯救未來!

  時間過橋,橋下流走的是歲月,橋上撈起的是學識。九年級的同學們,還記得兩年前,你們還是學校裡最天真的小弟弟、小妹妹,現在你們已經成為四中最穩重的大哥哥、大姐姐了。是啊!你們九年級了。作為九年級的同學,初中旅途你們已走過了六分之五。回首走過的那些日子,不得不感嘆歲月如梭,在四中的點點滴滴,也許都將會成為你們記憶中難以抹滅的感動。九年級,既意味著初中學習的終點,又代表了初中最後一搏的起點。一屆屆九年級的學長為我們四中書寫了輝煌,奮鬥的火炬早已交接在你們手上,來吧,牢牢的握緊它,高高的舉起它,用燃燒的激情去點燃它。衷心祝願所有九年級的同學最後一學期中,共同奮鬥,一起拼搏,最後得到一個令自己滿意的成績,能自豪地為自己豎起大拇指!更對得起含莘茹苦的父母。

  同學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爭做高素質的四中人;用我們的雙手,去開創屬於我們的美好明天吧!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剛剛立秋不久,宜人的天氣,曠遠的藍天,清澈的附中校園。彷彿在每一個角落裡都醞釀著活力與激情。

  今天站在這座莊嚴擁有數十年曆史的老樓面前的兩批特殊的學生,首先我謹代表全校學生向剛剛從軍訓回來的新高一的各位同學們表示熱烈的歡迎,歡迎你們,歡迎來到夢開始的地方。

  看到你們,彷彿時間倒流到了兩年前的今天,同樣是這裡,我和你們一樣,穿著嶄新的天藍色的校服,帶著對未來的期許,在附中的綠茵場上等待著進入夢想的殿堂,高一的同學們,你們選擇了附中,就如同遠航的水手窺見了天邊璀璨的啟明星;你們選擇了附中就彷彿藍天中的風箏掌握了風的方向;一切的一切從你跨進附中這座大門開始,終將會變得更加輝煌。

  同樣,在自由校區,有這麼一個特殊的群體。2012年對於這個群體中的每個成員來說終究會成為人生中不可磨滅的一筆。高三的火炬如期而至,而全體新高三的同學們已經整裝待發,我們承載著父母的期待,老師的期望,我們承擔著光榮附中的責任,[課~件 ]我們肩負著傳承附中神話的神聖使命,最重要的,是我們每個同學都在心中給自己確立了一個理想、一個目標。我相信,每個同學都曾經暗下過誓言,在

  接下來的一年裡,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為自己贏一分尊重。每當我看到附中門口的龍門書店擠滿人的時候,每當我看到大家洋溢著笑臉從這個高高臺階上進進出出的時候,每當我看到午睡的鈴聲輕輕響起時疲憊的進入夢鄉的同學們的時候,我就知道,我沒理由不相信,高考的輝煌同樣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

  同樣也希望所有的同學們,能向在臺上的或者站在我們中間的我們的老師道聲感謝、說聲辛苦。因為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們會時刻陪拌在我們的身邊,無論是太陽剛剛升起的7點是10分,還是月亮已經熟睡在天上的8點30,老師將會與我們同甘共苦,我們將於老師榮辱與共。讀書為了承載責任、實現夢想,我記得在上學期我對高三學長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有這樣一個女孩,她父母吸毒,8歲開始乞討,15歲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收容所,17歲開始用2年時光學完高中4年的課程,並於1996年獲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進入著名的哈弗大學學習,她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風雨哈弗路》,他就是被全美人民稱為“奇蹟女孩”的麗茲.莫里,她的故事感動了一代有一代懷揣夢鄉的世界公民,汙穢的泥潭不能束縛承載理想的翅膀,尤其對於我們,更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讓我們放棄成功。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新的挑戰、新的渡口,面對波瀾不驚的海面,我們即將遠航,成秉承附中一貫高貴的信念,去為歷史做出更好的選擇,就像陪伴我們一路成長的哈利波特,在20xx年收穫一個美好的結局。

高三學生代表的開學演講稿
高考優秀學生國旗下講話稿
相關知識
學生環保演講發言稿範文五篇
珍惜生命的演講發言稿
大學生開學演講發言稿
中學生珍愛生命主題演講發言稿
小學生行為習慣演講發言稿
大學生優秀演講比賽稿
大學生勵志演講比賽稿4篇
關於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稿
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稿
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