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國工匠精神的演講稿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6日

  工匠精神就是專注敬業,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至臻完美。小編為你分享了,希望能夠幫到你。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工匠精神與集體個人發展”。

  很多人認為工匠精神意味著機械重複的工作模式,其實工匠精神有著更深遠的意思。它代表著一個集體的氣質,耐心、專注、堅持、嚴謹、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等一系列優異的品質。

  工匠之行,在行動中體悟修行的樂趣,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看過一則報道,說的是:截止2012年,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祕訣是什麼呢?研究者發現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在我們的生活中,取得某一方面的異於常人的成就,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取得這種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一部分的工作。”不可否認, “工匠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它可能默默無聞,無私地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從而確保了一個集體的正常運轉。試想,若沒有這種精神,一個集體將會怎樣?作為你所在的集體中的一分子,我們都應認識到“今天我以我所在的集體為榮,明天集體以我為榮”,“我是這個集體中的一員,我應該對我的集體負責”。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有工匠精神。比如:在學習的時候,我們要用一種執著、精益求精的工匠態度積極的面對學習,將學習中的任務當做工藝品去雕琢。在生活當中,不要再大費力氣去尋找什麼捷徑了,承擔責任,把自己當下的做好,捷徑可能就來了。所以請大家在學習生活中做到精益求精,腳踏實地,傳承工匠精神,做一個熱愛集體的成員。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篇2

  在這個日益浮躁的社會,倡導工匠精神就要重新喚起人們對勞動價值觀的正確認識,抵禦和消除“不勞而獲”和“投機取巧”等錯誤思想對人們的負面影響。從而激發廣大勞動者參與改造客觀世界、建立美好生活的實踐中。

  當前社會有這麼一種奇怪現象,一方面是每年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發愁,而經濟發達地區的一些企業面臨著用工荒,導致企業開工不足、裝置閒置。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學生不願當工人。事實上,當前人們在尋找工作時,往往首先考慮更多的是這份工作能給自己帶來多少物質報酬,工作條件是否優越。然後才會考慮自己能否從這份工作中學到什麼、自己能得到什麼樣的成長經驗、自己能為所在的單位做出什麼樣的貢獻。我們可以想象,持有這種急功近利想法的人,很難在單位安心工作,也很難為單位做出多大貢獻,更不用說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工匠。

  重塑勞動光榮的價值認識,對於端正人們對勞動和勞動者的根本看法和態度,糾正財富獲得不再需要誠實勞動等錯誤思想,防止社會出現勞動觀念淡薄、勞動行為功利化等都有重要意義。然而,僅僅靠每年五一前後的宣傳和口號是遠遠不夠的。將勞動價值觀這個抽象概念外化為行動落實到社會實踐,讓全社會認同“勞動光榮”,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首先要完善勞動保障機制,加強勞動監管,以落實政府責任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四個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勞動。尊重和保護一切有利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社會成員的地位是否公平,政治訴求是否得到滿足,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廣大勞動者是否能切實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要改革薪酬制度,完善分配政策,彰顯勞動價值,有序扭轉“弱勞動,強資本”的傾向。

  其次是大力宣傳“勞動光榮”,提倡勞動奉獻精神。指出,要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理念,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鏗鏘的時代強音,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要在全社會營造“體面勞動”的工作環境,不斷促進勞動關係和諧。應該說 “體面”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獲得,更是精神層面的感受,只有讓廣大勞動者擁有更多的“獲得感”,才能激發勞動者的創造熱情和奉獻意識。

  最後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性關懷。人文關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當前,隨著社會轉型的步伐不斷加快,每個用人單位只有與時俱進,做到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要反思當年富士康連環跳樓事件給我們帶來的深刻教訓,更多關注底層勞動者在生存狀態和工作、情感壓力。所有用人單位都應給予職工更多的人文關懷,解決職工精神需求,從而增強職工對單位的歸屬感,進而激發職工的創造力為社會多做貢獻。

  大力弘揚勞動光榮的價值認識,將讓勞動者更有尊嚴,更有獲得感,將更有利於和諧社會的構建,也必將讓更多勞動者全身心投入本職崗位將工作做到極致,最後成為一名出色工匠。

  篇3

  各位同事們:大家好

  眾所周知,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目前我國製造業還存在著大而不強、產品檔次整體不高、自主創新能力弱等問題。要從“製造大國”變為“製造強國”、從“中國製造”轉向“中國智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

  “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一個充滿傳統色彩的詞彙,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人力資源、土地、資本、技術和資訊這五大生產要素中,我國唯有在人力資源數量上佔有一定優勢。因此,如何提高人力資源整體素質、充分發揮高素質人才作用,促進企業精益求精、提高質量,使認真、敬業、執著、創新成為更多人的職業追求,對我國實現製造業轉型升級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創新資助方式,激發人才價值

  改革之初,為了鼓勵富有闖勁的企業家突破計劃體制的樊籠,政府通常採取對符合國家發展導向的工業企業和專案予以資助的方式,激勵這些“草莽英雄”參與經濟改革。但是獲利的往往只有企業主和專案中介人員,從而嚴重挫傷了技術人員的積極性。網際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徹底顛覆了傳統的資源配置方式,“網際網路十創新”也催生了“創新模式”。通過眾包、眾籌等方式,人們調配資本、技術和資訊等生產要素的便利程度遠超過去。與之相應,提供原始創意和智慧的人力資源上升為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對於生產製造領域來說,一線專業技術人員自然成為決定企業成敗的最關鍵要素。

  在這樣的新背景下,政府應當創新專項資金資助方式,使其激勵作用“縱向到底”,直接惠及實施專案的技術人員,從而使財政資金真正發揮出鼓勵引導作用。比如,激勵企業推廣採用眾包方式,通過網際網路向內部員工或社會力量“懸賞”解決企業遇到的技術難題。政府設立專項資金,對於企業支付給解決問題的個人或團隊的獎金予以一定補貼,即企業“借貸”大眾智慧、政府補貼部分“利息”。這種類似於“智力貸款貼息”的資助方式,將企業的發展目標和專案實施人員的經濟利益捆綁在一起,專案實施人員可以直接從中獲益,從而不斷激發出專業技術人員的創新動力。

  2.完善職教體系,培養技術人才

  專業技術人員是製造業創新發展的頭腦和靈魂。然而2010一2015年,我國超過60%的省、區、市第一批本科文科錄取分數線高於理科。可見當前我國中學生對文科的青睞程度超過理工科,這對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而言顯然是一個不利訊號。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快完善專業技術人員培養教育體系,提高理工類專業對青年一代的吸引力。

  在這方面,德國應用技術型大學模式和“雙軌制”高職教育模式可以給我們有益啟示。德國應用技術型大學模式是在傳統大學基礎上,吸收某些職業教育的特質建立起來的一種技術大學教育模式。它通過與社會和工商界合作辦學,開設社會和工商界亟需的工業技術和管理專業課程,為工商界培養符合需求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目前,德國約有2/3的工程師、1/2的企業經濟學家和計算機資訊科技人員畢業於應用技術型大學,而且應用技術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始終高於其他受教育人群。

  為此,按照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 的總體要求,建議充分借鑑德國先進經驗,加快完善中、高層次職業教育體系。一是加快推進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嚮應用技術類高等學校轉型,引導一批獨立學院發展成為應用技術型別高校,重點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二是加強應用技術類高校與國內高水平綜合型大學、高水平工科大學以及國***境*** 外高水平院校的合作,聯合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完善職業教育學生學習深造通道。三是鼓勵發揮企業辦學主體作用,支援企業發揮資源技術優勢舉辦企業大學,並且按照我國職業教育規律規範管理。四是鼓勵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以市場為導向共建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有針對性地培養製造業亟需的中高階人才,選拔其中的優秀人才到海外培訓,或為其創造協助國內外專家工作的機會。

  3.創新方式方法,培養能工巧匠

  如果說專業技術人員是製造業創新發展的“頭腦”和“靈魂”,那麼能工巧匠則是創新發展所需的靈巧“四肢”。目前,中國部分沿海發達地區已經出現“新藍領收入秒殺眾白領”的現象,許多製造業領域高階技工的缺口極大。以數控機床為例,掌握操控多軸聯動數控裝置進行數控多軸加工技術的“高階藍領”嚴重匱乏,企業難以找到適用的技能人才,較大程度上影響了生產裝置的更新換代和產品升級。

  為此,建議採取多種方式,加快培養符合先進製造業發展需要的高階技術工人。一是鼓勵高職院校聯合企業建立一批實訓基地,為學生創造接觸前沿技術和最新裝置的機會,在實踐中提升業務技能。二是選擇具備條件的企業和高職院校,組織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示範,聘請一流高水平技術能手為導師,為製造業企業培養一大批未來的“巧匠”“巨匠”。三是堅持學歷教育和非學歷培訓並舉、全日制與非全日制並重,發展多樣化的職工繼續教育,為技術工人終身學習提供更多的機會。

  在網際網路時代,製造業的社會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有些人認為再提“工匠精神”已經落伍了。但是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目前我國製造業還存在著大而不強、產品檔次整體不高、自主創新能力弱等問題。要從“製造大國”變為“製造強國”、從“中國製造”轉向“中國智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

  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弘揚工匠精神的演講稿最新
關於個人修養散文
相關知識
關於大國工匠精神的演講稿精選
關於工匠精神的演講稿精選篇
關於愛國精神的演講稿精選篇
關於祖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關於大一新生軍訓的演講稿範文
關於煤礦工人夢想的演講稿
關於大學生談理想的演講稿
關於愛國主義讀書的演講稿
關於祖國在我心中的演講稿_你值得擁有
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