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推薦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正確地且有創見地指導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學習的最佳辦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學生的再創造。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按這樣的理念,本冊教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出發,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和興趣需要,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例如,例題、 “做一做”等的插圖,大都展現小組活動、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旨在提示教師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去探索數學,主動地與同伴交流,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教材還為學生精心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如第33頁“做一做”安排了兩個開放性活動,讓學生通過自由自在的 “滾一滾”“推一推”“搭一搭”“猜一猜”等實際活動,感受、體驗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徵……教學中,要本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觀察、操作、思考、交流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發現去學習數學、獲取知識。

  ***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取數學知識

  例如教學“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時,課前為學生準備各種形狀的物品,讓學生憑藉關於形狀的感知方面的經驗,觀察、交流物品的形狀是怎樣的,並把形狀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進而探討“這幾樣物品有哪些地方相同”,瞭解物體形狀的特徵……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和對現實情境的感受進行探索,將感性經驗進一步抽象化,發展空間觀念。

  ***二***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取數學知識

  一年級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形象和動作,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例如教學“9加幾”時,在學生交流不同演算法的基礎上,請學生用“放進1盒湊成10”的操作活動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想法,使學生直觀瞭解湊10的過程。接著,組織“擺一擺,算一算”“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動,邊實際操作邊進行計算,具體形象的操作過程與抽象的計算過程一一對應。外顯的動作驅動內在思維活動,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悟、理解新的計算方法。

  ***三***讓學生通過合作與交流,獲取數學知識

  本冊教材設計了大量合作和交流的內容,如讓學生合作完成比長短、比高矮的活動,共同探討物體和圖形的形狀特徵,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交流自己分類的標準和分的結果等。在教學中,要適時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和交流,提出具體的目標和要求,鼓勵每一個學生去探索數學,並主動地與同伴進行交流。讓學生在互相啟發、互相補充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逐步形成創新意識。

  例如數學“9加幾”時,由“學校運動會”的具體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後,把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任務”交給各組來完成。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並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思考,會產生“點數”“接著數”“湊10”等多種計算方法。接著,請各組向全班學生介紹展示本組的研究成果。使學生了解別人和自己找到的不同的方法,由此領悟到解決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方法。同時,在交流中,學生欣賞自己的發現、欣賞本組的成果、欣賞全班發現的多種方法,不斷體會成功的快樂。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興趣,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篇二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當前課改中教師們努力追求的。一年級上冊教材設計了富有童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例如6~7頁的小豬幫小兔蓋房、第14~15頁的野生動物園、第18頁的排隊購票、第29頁的小猴吃桃……這些都是兒童喜歡、熟悉的,可親可近。在教學中,需要結合實際把靜態的文字資源加工成動態的數學學習資源。例如教學“比多少”,應充分利用主題圖給學生講述“小豬幫小兔蓋房”的童話故事。讓學生走進情境,認真觀察、比較,感悟“多”“少”“同樣多”。再如教學“0的認識”,教師可根據第29頁的主題圖編制多媒體動畫課件:小猴玩耍、小猴回家、小猴吃桃,用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觀察小猴吃桃的情境:盤子裡有2個桃,小猴吃了一個,又吃了一個,盤子裡一個也沒有了……體驗“從有到無”的變化,感知0的含義。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可以把生活與數學融為一體,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

  篇三

  新課標特別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重視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是當前數學課題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

  為了讓學生帶著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走進學習活動,主動建構、理解數學概念,獲得數學方法,獲得探索數學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本冊教材十分注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例如“1~5的認識”,教材先體現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數,接著讓學生通過擺小棒進一步體會數的基數含義;認識物體和圖形,教材先以 “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提升學生對物體形狀的直觀認識,接著呈現立體圖形引出物體形狀的名稱。然後讓學生嘗試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描述所處的生活空間……在教學中,需要以教材提供的基本素材和學習活動線索,為學生設計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例如教學“1~5的認識”時,由學生去過公園或動物園的事例,創設“去野生動物園”的情境,先請學生觀察、瞭解有哪些可愛的動物,再請學生把觀察和數的結果告訴組內的小夥伴,講給全班同學聽,學生通過觀察、數一數、說一說的活動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1~5各數。接著,讓學生根據數擺出小棒,或選擇自己喜歡的學具卡片來擺。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把抽象的數具體化,加深對1~5各數的基數含義的理解。學生通過看、數、說、做各項活動認識1~5各數,經歷了數概念的形成過程。學生不僅體會數的產生和作用、加深對數概念的理解,而且嘗試用數學眼光看周圍事物,並獲得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篇四

  現代教學論認為: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成為傳遞知識的無聲媒體,可以成為啟迪智慧的鑰匙,可以成為陶冶品德的潛在力量。每位教師都有深切的體會:課堂氣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在教學中,教師設計學生喜愛的、富有情趣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愉快地進行數學學習;教師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取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經歷一個生動活潑、主動探索、富有個性的創造過程。這一切,需要良好的課堂氣氛來支撐。

  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課堂上真正的民主、和諧,源於師生的一種愛。教學過程是師生資訊交流的雙向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用愛滋潤學生的心田,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使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以“0的認識和有關的加減法”一課為例,在寫0活動中,教師用到了這幾句話“你想寫0嗎?”“好,伸出小手看螢幕書空”“在日字格里描一行0吧”“你認為寫0時應注意什麼?”“想給咱班小朋友說些什麼?”“老師相信你的0肯定寫得很漂亮,動動手,在下面日字格里寫幾個0吧!”組織學生進行書空、描0、總結寫0的方法、獨立寫0各項活動。教師的語言飽含對學生的理解,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融入了對學生深深的關愛,使學生愉快、主動獲取寫0的方法。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有錯時,不是批評責備,而是再給學生一次機會。如請學生說出“盤子裡1個桃,用數幾表示?”時,出現“小猴吃了1個桃,用1表示”的回答。教師不急不躁,接著問:“那個盤子裡的桃數用幾表示呢?”小朋友馬上說出“用1表示。”又如解決 “兩片荷葉上一共有幾隻青蛙?”的問題時,一位學生說出4-0,其餘學生急於表達自己的等式4+0或0+4。此刻,教師給學生自己糾正的機會,以“老師沒有聽清楚”為由,請學生再說一遍。巧妙地為學生贏得體驗成功的機會。“再給一次機會”讓學生感到溫暖、受到鼓舞,保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保護了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學生在民主、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心情舒暢,思維活躍,敢想、感說,願想、願說,學習潛能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

  

北師大一年級上冊語文試卷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期中試卷及答案
相關知識
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推薦
初一數學學習方法推薦
小學三年級語文預習方法是什麼
小學低年級語文預習方法是什麼
小學一年級語文背誦方法總結
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方法有哪些
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方法有哪些
初一新生學習方法推薦
高效學習方法推薦
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