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陰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教師們在教授完《醉花陰》後有什麼樣的教學反思呢?下面請欣賞網路編輯為你帶來的《醉花陰》教學反思,希望你能夠喜歡!

  《醉花陰》教學反思 一

  1.選準詩歌的切入點。這節課內容圍繞詞眼“愁”而展開,問題設計也與之有關,以“愁”貫串教學環節。

  2.採用朗讀和鑑賞相結合的方法。重視誦讀古詩詞的作用。本節課設計多次朗讀,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誦讀中由淺入深地感知詩歌,品味詩歌的意蘊。教師的示範背誦,每篇古詩文都要反覆朗讀,通過多種方式朗讀,達到熟讀成誦。這樣長期堅持,養成習慣,古詩文的閱讀能力就會自然得到提高。

  教會學生賞析的方法。新課標強調詩詞學習要“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設計了賞析環節。這首詞的思想感情不難把握,又設計了總結賞析的一般方法,以鑑賞練習鞏固方法。

  3.相信學生的鑑賞能力。我曾經在兩個班上這節課,第一個班按照教學設計分組討論上片和下片的詩句;第二個班,自選詩句討論。結果表明第二種方案學生討論的結果更滿意,生成的內容全面。因為大多數選擇的是“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和“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兩句也是這首詞的經典詩句,所以應相信學生的鑑賞能力,放手讓學生完成。

  《醉花陰》教學反思 二

  本課的教學設計旨在通過規範化的教學流程,引導學生掌握詩詞鑑賞的一般方法,從而學以致用。由於學生在初中階段就接觸過李清照的作品,因此,在匯入部分設定了對初中所學內容的簡單回顧,使學生在產生親切感的同時激發探究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藉助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著重引導學生髮揮想象,通過對詞中意象內涵的挖掘,把握詞人的情感,賞析詞作寓情於景的寫作技巧,逐步理解李清照詞的婉約、含蓄、蘊藉的特點。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各抒己見,師生進行了充分的互動,課堂氣氛輕鬆、活躍,預設的各教學環節全都得以在課堂時間內完成。我認為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更加註重教學語言的簡潔與規範,並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與課堂反應情況,對課堂節奏和教學內容進行適時、合理的調整,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課堂調控能力。

  《醉花陰》教學反思三

  李清照的兩首詞,一首是《醉花陰》,另外一首是《聲聲慢》,這是我登上講臺後講的第一堂課。

  應該說,講的還是比較順利的,我想這與自己課前的充分準備十分不開的。首先我是將這兩首詞,自己認認真真的好好研究了一下,能夠有感情的背誦這兩首詞;其次我參考了很多比較優秀的教案,從中對自己沒有能夠掌握的知識點進行了補充,對自己的讀法進行了糾正,以及其他知識環節進行了補充;第三,在把正式的教案拿給指導老師看之前,我與小組同學進行了磋商,讓他們對我的教案提意見和建議,自己修改。然後才拿給指導老師看;教案通過之後,我開始了一遍又一遍的演習,直到自己能夠完全熟識上面的每一個環節,無論哪個方面在正式上課前我都能說出個甲乙丙丁出來。《醉花陰》我用的是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回答,教師適機點撥法;《聲聲慢》我採用的是小組討論法。

  在正式的課堂中,整個課堂進行的循序有進,我想這與教師的教學應變能力,教學機智十分不開的。在課堂是,可能是講課緊張吧,我對“佳節又重陽”的“又”字,“薄霧濃雲愁永晝”的“永”字分析掉了,後來等到第一個課時結束的時候,我才想起來,於是我巧妙的安排,做了一個調整,加入了一個課堂質疑環節,結果如想象當中一樣,沒有一個人有疑問,所以我只好自己問了。也就正好,把自己講漏掉的兩個知識點又補充了進去,

  第三個方面,我想談談,這次教學重點一個發現。那就是無論自己準備的多麼的充分,有可能還是會有意想不到的問題或者事情發,學生的思維是非常的活躍的。因而,我們應該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學,這或許比我們單純上自己講給學生的更多。剛剛說到了,對於那個教學質疑的環節,雖然沒有同學課堂提問,但是課下還是有學生給我出“難題”了。她問道:“老師,我在有些參考書上看到的"佳節又重陽"是說的中秋節後又重陽節,這個又到底是什麼含義呢?”幸虧自己當時靈機一動,才說出這樣的話:“當然也可以那樣理解。但是你想想,哪種理解更好,哪種理解更能夠體現此人清照的那種思念丈夫的愁苦?”當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後來我又下來查詢資料,瞭解到“佳節”的出處就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而且在很多的詩詞作品中,佳節指代重陽節的比指代中秋節的多,因此後來我又給問我學生的問題補充了這個答案。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啊必須。另外呢,《聲聲慢》呢,我上的是一節討論課,其中有兩個地方讓我發現了學生的智慧。針對上片我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乍暖還寒”好還是“乍寒還冷”好,我自己設計的答案呢,主要是圍繞這個天氣的變化來答的,結果學生們經過討論分析得出不僅有天氣的變化這一層,而且還從南渡前後此人的情感角度來思考,真的是很出乎我的意料,這比我僅僅簡單的從一個方面來思考更加的全面、合理。在下片當中,我提的這樣一個問題,也同樣遭到這種待遇,就是針對“大雁”這種意象的理解,我設計的答案主要是大雁是一種候鳥,能夠南來北往,而詞人清照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不能夠回到家鄉。從而表現出對國破家亡的一種感慨。我的學生們不僅結合詞人的身世談到了我說的這個方面,還運用典故“鴻雁傳書”來說這隻大雁就是以前為自己和丈夫傳書的大雁,從而來表達自己對丈夫的深深懷念之情。

  這也是初次登上三尺講臺我的一些感悟:課前充分準備;課中靈活多變;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將課堂還給學生。我想只要我做到這幾個方面的內容,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遇到再多的困難,我也會處理的很好。這就是我對這堂課的反思!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期中試卷
相關知識
醉花陰教學反思
花鐘教學反思
蝴蝶花的教學反思
蘇教版一下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
關於落花生教學反思範文
語文梅花魂教學反思
梅花魂教學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百花園教學反思
四年級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