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怎樣讀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擇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的靈感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名人讀書的方法。

  名人讀書的方法

  華羅庚愛猜想書的謀篇佈局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佈局,斟酌完畢再開啟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侯寶林為看一本書抄10萬字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裡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朱迅家藏上萬冊書

  讀書是朱迅最大的愛好,她說自己是個超“宅”的人,“家裡有上萬冊書,這是我家最大的寶貝”。說起讀書故事,朱迅說,自己在日本留學和做主持人10年,漸漸習慣了日語的說話習慣和思維方式,回國後,她說話顯得有點奇怪。一次,自己跟導演田壯壯吃飯,田壯壯送了一本《紅樓夢》,說:“我送這本書不僅想讓你讀到中國最優美的文字,而且還想讓你知道中國的人情世故,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在哪裡。”

  朱迅說,如果有一天她不做臺前工作了,就去做翻譯工作或者自己寫書,“這是我的夢想,不知是否能成真”。朱迅非常喜歡劉震雲的作品,“我非常喜歡他的原狀態。他的作品有那種‘看不見刀,但到處都是血’的犀利。他的作品我不止看一遍,看很多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而對於莫言,朱迅說:“他的書在我家都是老書,從最初一開始出版我就買,書的價錢都有幾毛錢的,看定價就知道走過年代的。莫言老師說‘時間是減不掉的,剪掉的都是廢話’,說得特別好,我覺得做主持人也是這樣。”

  朱迅透露,大學四年級曾作為交換生去英國學習一年,她喜歡上了莎士比亞,常跑到劇院去看歌劇,“如果說心中的最愛,那應該是莎士比亞”!

  孫楠不愛玩遊戲,文字更精彩

  孫楠一直很喜歡看書,他家裡整個二樓和走廊全部是裝滿書的書架。小時候,孫楠最喜歡看《三國志》,“我爸爸喜歡看《唐書》,那種線裝本的古書,我也受影響,當時最喜歡看《三國志》,所以我的古文不錯,都是那時候練的”。

  孫楠平時看書很雜,兒童、教育、小說、人文、歷史都讀,“在機場有大把時間,我不喜歡玩遊戲,文字更精彩,文字的感動比其他都有意思”。孫楠讀書很快,他看書不熬夜,長篇小說一般一個星期就看完了。看得最多的書是《禪師一枝花》,很多遍,“因為很難懂,看得比較累,晚上睡覺前動動腦子,很快就能睡著了。”孫楠推薦的書是《愛的覺醒》,“現代人太浮躁了,對外要求太多,這本書告訴你,內心的愉悅才讓人感到幸福,現在大家都在追求這個,我也在追求這個,希望能通過看書得到內心的平靜和愉悅。”

  作為3個孩子的父親,孫楠覺得培養孩子看書是一種家庭氛圍,所以家裡有很多書,孫楠自己也不少教育類和兒童類書籍。他睡前也會給孩子們講故事,講得最多的是《西遊記》。

  鄧亞萍讀書時喜歡站著

  被譽為“乒乓皇后”的鄧亞萍5歲時就跟隨父親練習打乒乓球。上學後在堅持練習的同時,沒放棄文化學習。她尤其喜歡讀書,很多世界名著。小時候,她的身材就比同齡的孩子要矮些。一次,她問爸爸:“我怎樣才能長高啊,爸爸?”他爸爸開玩笑說:“你每天少坐多站,就會長高的。”鄧亞萍信以為真,打乒乓球站著,讀書時也站著,後來漸漸形成了習慣。

  1997年,帶著四枚奧運金牌和18個世界冠軍的榮譽,年僅24歲的鄧亞萍從國家隊退役。退役後到清華大學外語系學習時,她就每天站著讀書。她說:“雖然我早就知道站著讀書不可能長高,但站著讀書有個好處就是,不會睡著。”1998年2月,鄧亞萍到英國劍橋大學讀書時,仍然保持著這一癖好。

  蔣勤勤家中設兩間書房

  清秀如水,靈氣逼人的蔣勤勤,如今已是一個小男孩的媽媽了。她這個媽媽當的怎麼樣呢?稱職不?我想蔣勤勤應該是一個好媽媽,為什麼呢?因為她讀書極為刻苦,她家裡有兩間屋子是書房,光是這一點,就是兒子的一筆財富了。蔣勤勤說,古人黃庭堅的名句“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最形象地道出了讀書的真諦,她上學時偶然讀到這句話,對讀書的好處更加深信不疑,而她在演藝圈的成功更是離不開書籍的薰陶和滋養。

  讀書不是為裝門面,也不是為考試,而是為豐富內心世界,提高文化修養,完善個人品格。蔣勤勤涉獵的書籍非常廣泛,包括文學、歷史、心理學、方言、表演學以及各個時期的暢銷書。隨著讀書越來越多,眼界也越來越開闊,思路也越來越敏捷,看問題越來越深刻,一天不讀書就渾身難受。

  蔣勤勤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澳大利亞女作家考琳·麥卡洛所著的《荊棘鳥》。這本書對蔣勤勤的影響很深,她的內心一直希望自己就是一隻追夢的荊棘鳥,同時又個性獨立、倔強執著。

  高圓圓從小養成讀書習慣

  高圓圓和蔣勤勤一樣受媽媽影響,從小就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她從上小學就開始看家裡訂的《讀者》《青年文摘》《十月》之類的雜誌,上中學後,高圓圓喜歡上了林清玄的散文,那些講述禪宗,有些玄妙的小文章陪伴著她走過了極易浮躁叛逆的青春期。高圓圓坦言,中學那幾年是形成人的價值觀很重要的一段時間,林清玄的文章對她的影響很大,他讓她懂得人應該花時間維護的是情感,包括親情、友情,同時他讓她能夠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注重發現生活中美好的小細節。

  上大學後,高圓圓看書的時間一下子多了起來,甚至連“上課都在看閒書”。書的範圍也更廣了,餘秋雨、餘華、張賢亮、薩特,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或者別人推薦的,都會拿來看。她家裡有兩個通頂的灰色大書櫃,每格的高度都不相同,是高圓圓量好了書的不同尺寸,找人定做的。書櫃裡按照作者的國籍、地區分門別類地擺放著幾百本書,有中國的,外國的。

  讀書的好處

  1、刺激精神

  研究表明保持精神亢奮可以減緩***甚至可能避免***老年痴呆症和精神錯亂。因為保持你大腦的活躍和忙碌可以防止它失去能力。就像身體的其他肌肉一樣,大腦也需要通過鍛鍊來保持它的強壯和健康,因此那句話“不用就沒用”特別適用於你的大腦。研究發現:做謎題、玩遊戲例如國際象棋同樣有助於刺激大腦認知能力。

  2、減輕壓力

  無論你在工作上、個人交際中又或者日常生活中其他無盡的事情中承受多大的壓力,當你沉浸於一個好的故事時,所有的壓力都會消失不見。一本好的小說可以帶你進入另一個境界,而一篇迷人的文章將會分散你的注意力,讓你享受現有的時刻,忘記壓力,享受放鬆。

  3、增加知識

  你所讀的所有東西都會給你的大腦帶來新的資訊,而你永遠無法知道什麼時候它們就會派上用場。你掌握的知識越多,對於將來所面對的挑戰,你就準備的越充分。此外,這裡還有很多引人深思的事情:你是否發現過自己處於悲慘的情形,但是請記得儘管你可能失去一切:你的工作、財產、金錢甚至你的健康,但是你永遠不會失去知識。

  4、擴充詞彙

  它伴隨著上面的話題:你讀的越多,你碰到的詞增加的也就越多。而它們也將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在你每日的詞彙中。發音清楚,用詞得當在任何工作中都很重要。意識到你可以很自信的跟你的上司說話,這將極大地增加你的自尊心。它甚至有助於你的事業發展。相比那些詞彙匱乏、對文學、科學突破和全球事件缺乏敏感度的人而言,那些在各種話題上都很博學、健談、知識淵博的人更快***也更經常***得到提升。

  讀書對於學一門新的語言也至關重要。因為非母語者會在文章中碰到詞彙,這將讓他們的口語和書寫更加流暢。

  5、提高記憶力

  當你讀一本書的時候,你就必須分清楚它們的任務、它們的背景、野心、歷史以及細微的差別,同時也必須記住貫穿故事適中的多角的複雜的情節,這只是要記得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大腦是一個很奇妙的器官,它能很輕鬆的記住這些東西。令人驚訝的是,你創造的每一個新的記憶將打新的神經鏈***大腦路徑***並且同時加強已存在的路徑,這將幫助你召回短期記憶同時也將穩定血液。這是多酷啊?

  6、增強分析思維能力

  你是否曾經讀過引人入勝的推理小說並且在小說讀完之前自己就解開了謎題?如果是的話,你就可以通過記錄並整理所有提供的細節,利用批判、分析的思維去分析偵探小說。

  在評論情節的時候我們同樣需要分析細節的能力;來界定它不是一篇好的小說,人物發展是不是切當,故事情節是不是順暢,等等……。如果你有機會和其他人討論那本書,你將能很清楚的表明自己的觀點,因為你已經考慮過小說所涉及的各個方面了。

  7、提高集中注意力

  在我們網路瘋狂的時代,當我們每天多工同行時注意力將會立馬被分散到一百萬個不同的方向。在簡單的五分鐘的內,一般人將會把他們的時間分在做工作、檢視郵件、和幾個人聊天***通過視訊聊天、網路電話,等等……***,留意微博、檢視他們的智慧手機和工友互動上。這種類似加法的行為提升了我們的壓力水平,同時降低了我們的生產率。

  當你讀一本書的時候,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故事上。世界上的其他事將會消失,而你將沉寂於有趣的每一個細節裡。在工作之前嘗試著讀15-20分鐘***例如:在你早上去上班的公交車上***,當你到辦公室的時候你將會很驚訝的發現你的注意力是多麼的集中。

猜您感興趣:

名人小時候怎樣讀書
練英語聽力的方法
相關知識
看看名人怎樣讀書的名言
看看名人怎樣讀書
名人怎樣讀書
當代中國人怎樣讀書
外國名人怎麼讀書的
名人小時候怎樣讀書
關於怎樣讀書的名言
雙語美文欣賞怎樣讀書
雙語散文對照怎樣讀書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