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在與幼兒相處的過程中,有何情況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一:選擇誰呢

  一次,在上海的一所幼兒園裡,我觀摩了英國插畫大師科奇•保羅執教的“小貝挖寶”活動。活動開始前,大師需要從上課的孩子中選出一位來當“模特”,只見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看到這種“壯觀”的場面,大師面露難色。停頓片刻之後,他眼睛一亮,問孩子們:“今天有沒有人過生日?”只見一個男孩高高地舉起了手,說:“今天是我的生日!”可還沒有等他的話音落下,旁邊的另一個孩子站起來大聲說道:“不對,你剛剛過完生日!”兩人的對話惹得現場聽課的教師哈哈大笑。到底該選誰來當“模特”呢?茫然的大師把選擇的難題交給了班主任教師。年輕的班主任教師立刻迴應,一抬手便指定了一個小姑娘來當“模特”。於是,在其他孩子的嘆息聲中,大師開始上課了。

  雖然我只是坐在下面聽課,但是有一個問題始終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這位班主任教師是依據什麼選擇的呢?我不禁聯想到另一個場景:早晨升國旗時,教師發現升旗手因病缺席了。“讓我來吧!”好幾個孩子跳躍著,爭先恐後。教師的目光掃了一圈,用手一指,說:“你去升旗吧!”只見那個被選中的孩子興奮地奔向升旗臺,其他的孩子則悻悻然沉默不語。之後,落選的孩子們照常唱國歌、做早操,絲毫沒有異常。看來大家都已經習慣於這樣的選擇與被選擇了。

  確實,作為教師,我們經常會遇到“選擇誰”這樣的問題。同一個提問,選擇誰來回答?每日升旗,選誰來擔任升旗手?值日生工作該由誰先來做?遊戲中出現爭執時,該聽誰的?誰來定規則?這類選擇折射出不同班級的不同文化氛圍,而和諧的班級風氣與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息息相關。

  當然,我們可以採取“輪流制”進行選擇,如“輪流回答”“輪流表演”“輪流遊戲”等,讓孩子們輪流當值日生、升旗手,這樣一個也不漏,一個也不少,讓每個孩子都得到關注。在一定程度上,這種皆大歡喜的方法確實能夠做到滿足每個孩子的需求,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

  但是,事實上並不是每一件事都適合採用“輪流制”的辦法,如同本文開頭大師遭遇的選擇誰當“模特”之場景,顯然就無法“輪流”。但畢竟面對了,那麼,該如何解決才好呢?

  當下,諸如“以兒童發展為本”“讓每一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等教育理念都已被教師熟稔於心,在國家頒佈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反覆強調要理解與尊重兒童,出現了許多如“保護”“接納”“允許”等詞語。既然如此,我們何不聽聽孩子們的心聲呢?

  幼兒園的屋頂農場豐收了,教師帶領中班的孩子們去挖土豆。孩子們一邊收穫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一邊大聲嚷嚷:“發財嘍!發財嘍!”土豆被挖出來了,教師讓孩子們數一數究竟有多少個土豆,接著又說:“你們有38個人,一人一個土豆還有多的,怎麼辦呢?”孩子們回答說:“今天沒來的小朋友,我們給他們留著吧。”教師又說:“但還是多了2個呀!”一個孩子想了想說:“婷婷和朗朗營養不良,讓他們多吃點。”孩子們紛紛表示同意。

  原來,一旦讓孩子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教師立刻會收穫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體現孩子想法和願望的方法,才是真正能讓孩子“口服心服”的辦法。

  在大師的課堂上,面對選擇的難題,或許年輕的教師更在意的是在那一刻快速作出決定,讓現場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故此情此景尚屬情有可原。但我還是建議事後教師要記得“關注”,不僅應該有目的地去觀察孩子們的反應,更應該深入思考,找尋今後應對此類“選擇誰”的棘手問題的適宜方法,以此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

  無論是皆大歡喜的“輪流制”,還是出自孩子的“口服心服”法,對於一位幼兒教師而言,我相信只要心中裝著孩子,時時傾聽孩子的心聲,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

  二:善良教育第一課

  在幼兒園裡,我時常會聽到孩子們大呼小叫:“有蜜蜂!”“有蜘蛛!”……有些孩子會“勇氣十足”地衝上去踩死這些小昆蟲,甚至會肢解這些小昆蟲。孩子們的行為雖然是無意的,卻過於殘忍。我想,這也許是我們疏於對孩子進行相關的教育造成的。記得有人曾說過愛護動物的教育是給孩子上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於是,我在班裡開展了主題活動“動物,我們的朋友”。

  在一次語言活動中,我請幼兒以“大灰狼和某某動物”為題編一個小故事。豆豆想象力特別豐富,在他的故事中不僅出現了大灰狼、小兔子,還有孩子們不常提到的蛇媽媽和小蛇。他的故事編得很有趣,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可是故事的結局卻嚇了大家一跳。他說:“蛇媽媽和小兔子把大灰狼的頭切下來當水桶,天天提著它去河邊打水喝。”孩子們聽得毛骨悚然。

  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大灰狼是凶狠、殘暴的,它常常傷害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所以孩子們會對大灰狼毫不手軟,甚至會殘暴處置。我想雖然孩子們由於年齡小,不可能辯證地理解“食物鏈”等知識,但是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在對待動物時心存一份寬容和仁慈,以免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種下暴力的種子。

  於是,我馬上和幼兒進行了討論:“蛇媽媽噴出的毒液把大灰狼毒暈了,它不能再去追小兔子了。除了殺掉它,誰還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置暈倒的大灰狼呢?”寧寧說:“把它鎖到籠子裡。”田田馬上介面:“對。送到動物園裡。”他們的想法得到了許多幼兒的贊同,孩子們終於鬆了一口氣,看來他們更喜歡這個不那麼血腥的結局。我給予了肯定:“是的,即使是凶惡的動物,我們也不必殺掉它們。今天大家想出了更好的辦法處置大灰狼,說明你們很善良。”

  我認為,生動有趣的故事、琅琅上口的兒歌遠遠比說教更能感染幼兒。所以,在接下來的主題活動中,我經常引導孩子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讓孩子從中受到感染,獲得共鳴。如,我們一起閱讀了宮西達也的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其中講到霸王龍保護和領養了他原本想要吃掉的小甲龍,孩子們驚奇地發現即使是殘暴的霸王龍也有溫情的一面。而故事裡霸王龍父子相處的情景,和孩子們在家與父母在一起的情景相契合,讓孩子們產生了情感共鳴。故事最後,霸王龍和小甲龍分別的場面更是讓孩子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孩子們認識到,人類應該善待自己的夥伴和自然界裡的一切。在平日裡,我還特意選擇諸如《吉利和古拉》《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等圖書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正是在這些作品的感染下,孩子們每當看到樹上的小鳥,都會不約而同地念“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我的心中常常會湧動起陣陣感動,感受到文學作品的力量。相信這樣的“善良教育”能使幼兒的情感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引導他們學習用愛去接納整個世界。

  三:捕捉孩子的閃光點

  每個孩子都有著各自的不同之處,他們就像是一本本有趣的書,但是真正想要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為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我們班有一位叫可鑫的小朋友,第一天來班上時,她一直拉著爸爸的手不放,戀戀不捨地說:爸爸,早點接我,早點接我。在我的勸說下,可鑫滿眼含淚地鬆開爸爸的手。可鑫的爸爸在臨走前,悄悄地對我說:可鑫吃飯的速度較慢,她害怕老師批評、指責她,所以一直都不愛上幼兒園。聽了這些話,我開始留心注意可鑫。在活動區遊戲時,可鑫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於是我走過去,輕輕問她:可鑫,你喜歡玩什麼?她說:我喜歡看書。老師和你一起看好嗎?可鑫高興得點點頭,於是我和她一起看起書來,開始是我講,講著講著,可鑫也不由自主的講起來,我高興地說:可鑫,你好棒呀!能自己看書講故事,你願意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嗎?願意,於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來聽可鑫講故事,可鑫很高興,講得也更起勁了。

  午餐時,為了減輕可鑫進餐的緊張心情,我們給她少盛了一些飯菜,可是當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飯,離開座位後,可鑫哭了起來,我忙走過去,問她:可鑫,你怎麼啦?我吃不下,可鑫,彆著急,你瞧,就剩下這麼一點點了,來,我幫你!可鑫在我們的耐心幫助下,終於把飯吃完了,儘管她是最後一個吃完飯的,但是我們沒有批評她,反而給她以鼓勵,以信心,幫助她逐步克服緊張、自卑的心理,逐漸培養她進餐的良好習慣。

  第二天,可鑫和爸爸一早就來到幼兒園,爸爸手裡還拿著幾本書,他對我說:老師,太謝謝你們了,可鑫以前不願意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說,爸爸,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呢!老師還誇我故事講得好呢。望著可鑫爸爸高興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於一位幼兒教師來說,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卻是多麼重要。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教師善於發現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展。

初三英語我的朋友作文
生活隨筆精選
相關知識
幼兒老師體會隨筆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
幼兒園教師培訓隨筆
幼兒園教師讀書隨筆
幼兒園大班教師心得隨筆
幼兒教師讀書隨筆
大班幼兒教師生活隨筆
幼兒老師教學隨筆
幼兒教師小班教師讀書隨筆
幼兒教師小班教師讀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