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科學複習資料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學習科學可以讓你懂得大自然的神奇之處,讓你遨遊於太空之間,認了解到人類的進化史。科學的好處這麼多,一起去複習吧。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人教版小學科學複習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人教版小學科學第一單元複習資料

  1.種子發芽的必須條件是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

  2.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但生長需要陽光。

  3.植物生長需要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 、陽光、土壤。

  4.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

  5.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境裡。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互相影響的。

  7.食物是動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係叫食物鏈。

  9.食物鏈中能自己製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製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

  10.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凶猛的肉食動物終止。

  11.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複雜的食物關係形成了一個網狀結構,叫食物網。

  12.像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群落。如: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個湖泊,一個海洋。

  13.自然界裡某一區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生態系統。

  14.如果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環節受到了破壞,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態瓶一樣,如果環境條件受到破壞,生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

  16.寫食物鏈:草、兔、蝗蟲、鳥、蛇、鷹

  1、草→兔→鷹 2、草→兔→蛇→鷹

  3、草→蝗蟲→鷹 4、草→蝗蟲→蛇→鷹

  5、草→鳥→蛇 6、草→鳥—→蛇→鷹

  人教版小學科學第二單元複習資料

  1. 向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 像這樣,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遮擋物和螢幕。

  4. 影子的長短、方向與光源的位置、方向有關。

  5.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6.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觀測儀計時。

  8. 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線的形式傳播,速度約每秒30萬千米。擋光的物體會有影子,是因為光是直線傳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線形式傳播的。

  11.運用光的反射的有額鏡、反光鏡 、潛望鏡。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線。光弱時瞳孔放大,光強時瞳孔縮小。

  13. 許多光源在發光時也在發熱。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14. 匯聚太陽光的方法有凹面鏡、凸透鏡。

  15. 人們對太陽能的利用有:太陽灶、點燃奧運聖火、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池板。

  16.太陽表面溫度達6千多攝氏度,內部溫度高達2千萬多攝氏度。

  17.吸熱本領最強的是黑色的粗糙物體。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熱快。

  人教版小學科學第三單元複習資料

  1、地形及地形的特點:

地形

特點

山地

地勢較高,蜿蜒起伏,層巒疊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較緩,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

高原

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

平原

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勢較高,中間低平

       2、地球上海洋麵積比陸地面積大;我國西部多高山,東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絕大部分的地震發生在地殼內,火山活動與地幔和地殼的運動有關。

  4、地球內部的運動使地表形態發生不斷的變化,這種變化有時表現出來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時是極其緩慢的變化,像喜馬拉雅山年復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變化都是在流水、風、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緩慢的進行的,我們在短時間內難以察覺。

  5、很多的高山是因為板塊的擠壓後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峽谷是板塊拉伸後形成的斷裂谷。

  6、岩石變化的原因有冷和熱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動物的活動等。

  7、由於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這種現象叫風化。

  8、土壤分層實驗中,最底層是沙礫***小石子***,中間是沙和粉沙,最上層是顆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殘體。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著幾十億個生物體。土壤為他們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殘體和排洩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質更豐富。動物和植物的根能鬆動土壤,為空氣和水營造空間。

  11、雨點降落時的力可以打散並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動時,攜走了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帶走了,這就是侵蝕。雨點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蝕的開始。

  12、影響土壤被侵蝕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會被侵蝕;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會發生沉積。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時每刻都由侵蝕和沉積的現象發生。侵蝕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積卻填平了一些低窪的地方,侵蝕和沉積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風、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會侵蝕土地。

  16、房屋應該建在坡度比較平緩的地方,在坡度較大的地方應該植樹和種草,來減少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17、保護森林、退耕還林可以減少土地的侵蝕。

1.小學四年級科學手抄報內容素材

2.粵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複習資料

3.人教版小升初科學試卷

4.小學六年級常識複習資料

5.人教版小學科學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學科學複習資料提綱
人教版小學語文畢業總複習提綱與資料
相關知識
人教版地理中考複習資料有哪些
人教版八上歷史複習資料有哪些
人教版中考物理複習資料有哪些
人教版高一物理複習資料有哪些
人教版初中政治複習資料有哪些
人教版地理七下複習資料有哪些
人教版地理七下複習資料有哪些
人教版生物會考複習資料有哪些
人教版生物會考複習資料有哪些
人教版地理會考複習資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