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路旁的橡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路旁的橡樹》講述的是一棵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的故事。小編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路旁的橡樹》,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路旁的橡樹》

  從北方到南方的兩座大城市之間,人們打算修建一條公路。這條公路將會寬闊、平坦又漂亮。

  開始築路了。一天,工人們來到田野上,那裡長著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師批示未來的路要鋪在哪裡,工人們就往土裡埋進排水管。

  突然,工人們停了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著一棵高高的橡樹。它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

  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說。工人們也沉默不語。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築路計劃,然後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嘆著氣。

  “計劃[hu4]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師說。

  “橡樹也不可以砍。”工人們說。

  工程師拿出一根楔子,走到離橡樹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進了地裡。“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他輕聲地說。

  幾年過去了,一條寬闊的瀝青公路從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坐車過往這裡的人不約而同地讚歎道:“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

  一、多種方式落實詞語教學

  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只有教活了,學活了,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曾經說過:兒童大腦的自然屬性要求,對他的智力培養須直觀形象中,首先是在大自然中進行,使得思維由具體形象向著這個形象的資訊“加工”轉換。如果脫離大自然,從一開始學習起就只感知詞語,腦細胞很快就會疲憊,以致無法完成教師佈置給他的工作。因此,他常常把學生帶到大自然這本百科全書裡引導學生學習,這樣的課堂是令人神往的,但我們無法把每一堂課都把學生拉到大自然中去,所以得藉助媒體等有效手段,給學生創設情境,加深理解與記憶。新課伊始,我先給學生欣賞了筆直平坦的公路和高大的橡樹的圖片,然後讓學生到課文中尋找相關的詞語,這樣的學習,讓學生增加了感性的認識,當讀到平坦、挺拔等詞語時,頭腦中會顯現出相關的畫面,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是很有幫助的,相信這種聯想,也會延伸到他們今後的學習中,看到類似的畫面,會很自然地把這裡學到的詞語運用到自己的語言中去。另外,課文中有一個很生僻的詞:鍥子。我查了相關的詞典,發現裡面的解釋是越解釋越模糊,其實這是我們在建築工地上常見的木釘子。於是,我到學校的建築工地找了一個鍥子,當學到這個詞時,給學生展示了實物,讓學生一看就非常明瞭,也懂得了語言反映的就是我們整個生活。

  二、留足空間實現多元解讀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作為三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但對文字內涵的深層理解,離不開老師的引領。這篇課文的主旨是培養學生環保的意識。對於這一點,相信每一個學生讀完文章,都會被文中建築工人這種自發的保護環境的行為所打動,但我們要的不是語言上的巨人,最困難的是怎樣把理解落實到自己的行為中去。我覺得課文中最後一句中對於高尚的理解,可以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我反覆地出現這一段話,讓“高尚”一詞在學生的心靈上打上深深地烙印。一開始,讓學生質疑,他們對高尚一詞是不太理解的,然後通過研讀課文,體會工程師內心複雜的思想鬥爭,特別是理解他如果選擇砍去橡樹,也一樣可以得到讚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讚美,但最後卻作出了這樣的選擇,讓學生懂得,高尚並不是非要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在這樣的平凡小事中,在矛盾掙扎中,能讓好的思想佔上風就是一種高尚。

  另外,在讀建築工人和工程師說的話時,讓學生補充詞語,想象他們是怎樣說的,學生讀法不一,把課文中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自己的解讀中明朗化了。

  三、人文性與工具性並舉

  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但縱觀這一冊實驗教材,審視我們新課程下的課堂,凸現了人文性,淡化了工具性。記得前幾天參加小學語文的培訓時,虞哲中老師曾經講過:現在的課堂要呼喚工具性的迴歸。當然我們並不是要回歸到以前只注重語文的工具性,著重字、詞、句的訓練,將文章分析得支離破碎,毫無美感,而是要努力達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因此,在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美好的行為時,除了讓學生感受他們品格的高尚,還不失時機地安排一些語言訓練。看著這個彎曲的馬蹄形進行說話練習,讓學生想象風中的橡樹在跟人們說些什麼,這樣的練習既讓學生體會到這像箭一樣筆直的公路上,這唯一的馬蹄形的彎,昭示了築路工人高尚的心靈,又讓學生在說話練習中,錘鍊了文字的準確性,提高了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四、聯絡生活拓展語文外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我們在課堂裡大談特談環保,可是學生走出課堂卻依然我行我素,那麼這就是教育的最大失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把學生的視線引向廣闊的生活課堂,讓學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發現多姿多彩的美。因此,在學完課文之後,我佈置了這樣兩個作業,一是瞭解建水月亭大橋時花大量的資金移香樟樹的事例,二是瞭解身邊保護環境或破壞環境的事例。把學生的視線從語文之河引向廣闊的生活之海,而不再只是在課堂裡紙上談兵的蒼白。

  只要是真實的課堂,就會有遺憾。雖然自己也努力過,想離完美更近一些,但回頭審視自己的課堂,還存在著許多不足,現列舉幾點:

  1、可能是理解課文時每一個一個環節都緊密聯絡,所以在分析課文時,過於注重了對文字的解讀,卻忽略了朗讀的訓練,如工程師與築路工人沉默不語時的場面,如果能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體會,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2、一開始我出示了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的介紹,目的是想讓學生明白,寫這篇文章的年代是在距今三四十年以前,以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因為那時,我們都和《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裡的人們一樣,只知道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還沒有環保意識的覺醒,以體會作品中人物的高尚,但後面的閱讀理解中卻忘了這一環節。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但自感放手不夠,老師扶得還較多。對於略讀課文,如何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很困惑。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路旁的橡樹》教學建議

  1、佈置學生蒐集有關資料。

  2、本課生字不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認讀,可在檢查學生朗讀時糾正讀音。

  3、教學這篇略讀課文,可以通過學生自主閱讀領會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就自己讀後的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

  對於主要內容的把握,學生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但要注意體會人們在處理這棵橡樹與路時的心情和開始時不同的態度。

  ⑴“突然,工人們停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為什麼停下來,他們看到了什麼,又是在想什麼呢?原來,“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著一棵高高的橡樹”,這棵橡樹“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同時與環境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個“美”的象徵。面對這個結合著生命與美感的高大的橡樹,他們或者是為橡樹的生命力與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願砍伐橡樹埋上排水管,總之工人們停了下來。學生閱讀時要注意讀好“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這句話,聲音要響亮、有氣勢。

  ⑵“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說。工人們也沉默不語。”為什麼工程師和工人們都沉默不語呢?工程師“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說”,表明他在此時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徵著生命的活力與美感的橡樹,內心深處同樣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沒有命令工人將其砍倒,但該怎樣做呢?他也還不是很清楚,於是工程師沉默不語;工人們不想砍掉這棵橡樹,但又必須得到工程師的同意,他們沉默不語是在等待工程師考慮清楚以後作出安排。學生們讀這兩句話,語速要舒緩、語調要略顯低沉,以便表達出人們當時肅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⑶“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築路計劃,然後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嘆著氣。”“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築路計劃”,一個“長久地”說明了工程師在內心深處經歷了比較複雜的心理鬥爭,他“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那麼,工程師是為什麼嘆氣呢?聯絡上下文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樹應該得到保護,另一方面“***要修築公路的***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使公路繞過橡樹,但這樣一來,公路就不會像箭一樣筆直了,因此,這聲嘆息含蓄地傳達出工程師為了保護橡樹,在沒有改變築路計劃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無奈的選擇。“工人們也沉重地嘆著氣”,表明工人們在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覆之前,看到工程師在嘆氣,內心非常擔心、沉重。這兩句話語速也要舒緩、語調同樣要略顯低沉。

  ⑷“‘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師說。‘橡樹也不可以砍。’工人們說。”工程師的話是陳述了一個客觀的事實,因此,他的語氣應該比較平靜。工人們的話則是出於對橡樹的愛護,因此他們的話應該含有一定的激動的情緒,讀出來應該略顯激動。

  ⑸“工程師拿出一根楔子,走到離橡樹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進了地裡。‘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他輕聲地說。”工程師的行動給了工人們一個最好的答覆,也使整個事件得到了較為圓滿的解決;“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表明了工程師在解決問題之後的一種輕鬆心態。因此,這段話讀起來要輕快,但一連串的動作名詞“拿出、走到、打進”,語速稍緩、語氣略重。

  ⑹“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筆直”與“彎曲”在這句話裡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公路來講,自然是“寬闊、平坦、漂亮、筆直”為好,但人們為保護橡樹卻將其築成“彎曲”的,顯示了人們愛護樹木、注意環保的高尚品質;“只在一個地方”則突出地強調了人們的良苦用心,只有一個彎兒,這個彎兒還是為橡樹特別設定的。因此,這句話中的“筆直、只有一個地方、彎曲”需要注意重讀。

  ⑺“坐車過往這裡的人不約而同地讚歎道:‘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不約而同地讚歎”,表明人們都很認同、讚賞工程師和築路工人的決定、行為***正應了上文工程師的那句話“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因此,他們也贏得了人們的尊重;“高尚的心”則是對工程師和築路工人的非常準確的、也是最好的評價。學生閱讀時要注意這兩處的詞語。在準確把握主要內容和領會人物心情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以小組或全班為單位,圍繞課文前面導語中提到的“交流一下對這件事的看法”進行討論交流。

  4、引導學生積累詞句。如果學生有興趣,可以把自己認為優美的詞句摘抄下來。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八課彩色的非洲
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二十七課賣木雕的少年同步練習題
相關知識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路旁的橡樹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路旁的橡樹課文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古詩兩首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課驚弓之鳥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九課寓言兩則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九課和田的維吾爾同步練習題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九課和田的維吾爾同步練習題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各具特色的民居同步練習題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各具特色的民居同步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