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草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草原》文章記敘了老舍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小編在此整理了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草原》課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草原》-原文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裡,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裡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裡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後,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並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草原》-同步練習

  [題旨說明]

  1.第一題,是熟悉課文內容的練習,同時包含口頭表達能力。運用所學詞語練習。

  2.第二題,是比喻句的練習,要弄清楚“本體”、“喻體”,但不能出現術語。

  3.第3題,是語言積累的練習。

  【自主性練習設計】

  一、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1***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新,天空是那麼明朗。

  ***2***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那麼……那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找出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抄下來,說說把什麼比作了什麼。

  句子: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___***

  三、把“一碧千里”一類的詞語找出來,摘抄積累;再把課外讀到的寫下來。

  課文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讀到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價指導]

  1.組織指導自我評價:積累的詞語有多少,為什麼能有這麼多。

  2.進行小組互評,重點是:①比一比誰積累的詞語多;②背誦的情況。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草原》-說課稿

  一、說教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草原》這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一是從文章的思想內容出發考慮,讓學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團結友愛情感的薰陶。作者筆下的草原風情圖如詩如畫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讀的極好素材。通過感情朗讀的訓練可以深化對文章表達情感的體會。因此,第二個教學目標確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反覆地、有感情的朗讀,也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通過突出重點藉以突破教學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

  在確定了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之後,我將此文教學課時安排為兩課時。在第一課時中,師生一起解決了為數不少的生字,讀熟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是著力表現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此次,我向大家彙報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教法與學法。

  二、說教法與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說過: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我通過抓住明線、緊扣暗線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這個關鍵,把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感情,昇華民族精神的教育融為一體。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美景,動聽音樂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讀再現場景等多種形式,喚起了學生對美的嚮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拓展思維,更深層次地體味美的意境,最終“水到渠成”,輕鬆地突破了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並大膽鼓勵學生質疑,巧妙引導,資料鋪墊,將“蒙漢情”昇華為“民族情”,進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實現整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程式

  1、激趣揭題,牽出明線

  上課伊始,我以充滿激情的開場白帶領學生回顧本學期所學課文帶給我們的快樂,“登上長城、走進北國、瀏覽桂林灕江、飛到鳥的天堂……”薄薄的語文書,使我們大家人在課堂,心在飛翔……這一行行動人的文字使學生對即將要

  學的課文充滿了期待,為心的繼續飛翔鼓足了勁、加足了油。學生在第一課時理清文章線索和快速瀏覽課文的基礎上,很快牽出文章表現草原景色美、人情美的這條明線,並迅速開始了認識草原景色的學習。

  2、“讀佔鰲頭”、突出重點

  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學語文,首先要把握好語言的工具性。多讀、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認的學習語言的基本規律。引導學生從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讀上升到飽含深情、充滿激情的誦,也是衡量學生是否突破難點理解“蒙漢情深”的關鍵。因此,接下來的課文教學,我採取的“讀佔鰲頭”的學習方法。

  首先是精讀草原景色一段,品味意境美,掣起“暗線”,品味“動情”。

  啟發想象,體味文章的意境美。審美教育能有效地培養和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發達的想象、聯想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多種多樣的藝術形象,發展學生感受美的能力。《草原》中寫羊群在小山丘上“上上下下”,真象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向老舍先生學習,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這樣的美景,使學生不僅理解了原文描寫的羊群的靜態和動態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維,更深層次地體味了美的意境。

  巧設活動,增強美的趣味。完成美育和智育融合的最重要手段,是把死板的課堂教學轉變成具有美學趣味的活動。《草原》中在寫小丘的綠色和線條的柔美時有這樣一句話:“……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渲染”和“勾勒”都是美術上專用名詞,講起來抽象難懂,我讓兩名學生用美術描繪的方法分別為同學們解釋這兩個詞語,學生寥寥幾筆,大家便輕鬆理解了“翠色慾流、一碧千里”的美的精髓。

  多媒體展現草原風光。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再現草原美景,牽起了作者初步動情想高歌一曲、低吟小詩這條暗線,並引導學生拓寬視野,會低吟一首怎樣的小詩?課內外結合在“敕勒歌”、“賦得古原草送別”深情吟頌中結束了此段的教學。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段融合“賽馬、迎賓、熱情會面、盛情款待”內容的音樂,組織學生在音樂聲中放飛自己的想象,模仿主客雙方的動作,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萌發出學習草原人情美的濃厚興趣,再因勢利導,組織學生細讀品味作者又動情到更動情的感情變化。具體作法是:

  默讀二到五自然段,找出能體現“蒙漢情深”的句子,同桌交流體會。這一設計便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較好的發揮。

  著力於語言文字訓練。抓關鍵詞“襟飄帶舞”,比較“飛”與前文中“走”的異同,在作者感悟“又動情”的基礎上再讀課文。

  充滿激情的煽情讀。反覆吟頌結尾詩句,體會作者愈加強烈的感情,用飽含深情的頌讀,體現學生對“蒙漢情深”的深刻理解。

  3、總結遷移、形成積澱

  在夕陽的餘暉灑在一碧千里的草原的課件展示中,在悲涼、滄桑的音樂聲中,在學生深情的吟頌中,我本想結束課程的學習,但王主任的話給了我啟示:為何不把平時鼓勵孩子大膽質疑的作法大膽展示一下呢?引導學生質疑、思考,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反覆考慮後,我接受了王主任的建議,大膽放手讓學生質疑,並很快理清學生提出的主要問題。“蒙漢為何情深?僅僅是蒙漢才情深嗎?”並順勢引導學生將“蒙漢情”昇華為“民族情”,在“56個兄弟姐妹一家”的動人旋律下,課件展示“青藏鐵路”、“西氣東輸”等動人畫面,繼而鼓勵學生心兒繼續飛翔;“提供旅遊網址、推薦老舍名著”,在學生專注的沙沙記錄聲中,我似乎看到一扇扇知識之門在他們面前開啟,孩子們從這扇門出發,帶著更多的思考走向未來的人生。

  四、教後反思:

  《草原》這節課孩子們聲情並茂的朗讀和精美的課件給聽課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也留下了一些遺憾。因為我的設計不周,學生對草原景色的認識還有些浮於表面,對人物情感的理解談的還不夠深刻。但是,我堅信,在有色小學的這方沃土上,下次,我一定能夠更精彩。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草原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草原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草原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草原教學設計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打電話教學設計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我想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半截蠟燭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暑假作業及答案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景陽岡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