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魯迅的讀書筆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魯迅寫了很多作品,都有很高藝術價值。那讀者的心得如何寫?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二十四孝圖讀書心得

  魯迅所有的文章裡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塗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麼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於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對《郭巨埋兒》的描寫。這一段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會的腐朽。魯迅先生在《舊事重提》中說:“童年時代的我和我的夥伴實在沒有什麼好畫冊可看。我擁有的最早一本畫圖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圖》。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魯迅先生還不無諷刺地說道,不僅他自己打消了當孝子的念頭,而且也害怕父親做孝子特別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況下,若父親真當了孝子,那麼該埋的就是他了。不是 讓誰照著學,而是一點,讓大家明白,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 我們應該去愛自己的的父母, 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對的,但要學習這種文化,而非是模仿 是通過故事告訴大家孝敬父母。

  紳士赤條條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臥冰求鯉”的故事。《晉書?王祥傳》說他後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借用的是“子路負米”的傳說。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學生。他服侍父母時,自己只吃粗劣的飯菜,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魯迅在前文已說過,學“子路負米”並不難,而“臥冰求鯉”則有點危險。這裡諷刺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期的社會狀況,“整飭倫紀的文電是常有的”,但卻很少看見那些“紳士”、“將軍”為老百姓做出類似“臥冰求鯉”、“子路負米”這樣的善事來。

  讓我們的英雄走下神壇吧,還他們各自的本來面目,那些不見得多麼完美、然而充滿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環、然而閃耀著“人”的光輝的面容。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讚歌吧,歌唱那些軟弱、怯懦、猶豫背後的高貴與堅強,讚美那些挺立於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篇2:兔和貓讀書心得

  “這一對白兔,似乎離娘並不久,雖然是異類,也可以看出他們的天真爛漫來。但也豎直了小小得通紅的耳朵,動著鼻子,眼睛裡頗現些驚異的神色……”“這小院子裡有一株野桑樹,桑子落地,他們最愛吃,便連喂他們的菠菜也不吃了。烏鴉喜鵲想要下來時,他們便弓著身子用後腳在地上使勁地一彈,嚯的一聲直跳上去,像飛起了一團雪,鴉鵲嚇得趕緊走,這樣的幾回,再也不敢來了……”

  “可惡的是一匹大貓,常在矮牆上惡狠狠的看……”

  確實後來這一對白兔的兩個孩子被“可惡的”“一匹大貓”吃掉了。所以魯迅一直以來非常討厭貓,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提到過;甚至後來起了要把這一批大貓用氰酸鉀給毒死的念頭!

  這是魯迅的小說集《吶喊》中的一篇。文章通過可惡的大貓吃掉了作者所喜愛的白兔的事情,表達了作者對弱小的同情,對隨意欺凌弱小者的憎恨;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反對無原則“修善”的主張。在現實社會中,難道可以一味“修善”而寬恕惡人嗎?魯迅之死都堅持這個主張,請看他那篇寫於1936年9月5日,可以當作遺囑來讀的《死》,那上面斬釘截鐵般的宣告道:“歐洲人臨死時,往往有一種儀式,是請別人寬恕,自己也寬恕了別人。我的怨敵可謂多矣,我想了一想,決定的是: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不恕敵,不“修善”,這是魯迅的人生信條,他終生奉行並至死不移。

  魯迅是那樣的黑白分明,在他的眼睛裡是沒有灰色這種顏色存在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當然我是不能用魯迅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更何況我也沒有那麼“高階”的敵人!雖然是這樣,至少有一點我還可以學習並且做到,那就是——認真的態度。

  篇3:朝花夕拾讀書心得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寒假裡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比如範愛農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有比如“卻仍然看見滿床擺著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寫人外貌特徵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

  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讚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豪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討厭她,特別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他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後,在我極度渴望者〈山海經〉時,阿長為我買來了。我又一次對她敬佩。最後,她辭了人世,我默默為她祈禱。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著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如今,中國還有很多陋習,我想我會改變它們,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竹影的讀書筆記
小說祝福讀書筆記
相關知識
關於魯迅的讀書筆記
關於魯迅的讀書名言名句
關於風箏的讀書筆記
關於童年的讀書筆記參考範文
關於國學的讀書筆記
關於名著的讀書筆記作文
關於母親的讀書筆記
關於物理的讀書筆記
關於地球的讀書筆記
關於生活的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