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8日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先寫了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小編在此整理了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人們都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可是一查黃河近2000年來的“表現”,卻叫人大吃一驚。黃河在近2000間來竟決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人們不禁要問:像這樣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怎麼能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呢?

  說來有趣,在數千年到數萬年前,黃土高原乃至黃河流域,自然條件是很好的,可與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那時候,黃河流域氣候溫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帶自然條件更好。因此,我們的祖先才選擇這裡生息繁衍。

  可是,後來黃河變了,它開始變得凶猛暴烈起來,折騰得兩岸百姓叫苦不迭。黃河成了中華民族的憂患。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當於長江的68倍。黃河每年從中上游帶到下游的泥沙總重量達16億噸,其中12億噸被搬到了大海,4億噸則沉積在下游河道中。問題就出在這4億噸泥沙上。它使黃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結果有的河段高出兩岸農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黃河成了懸河。每到洪水季節,黃河這些地段的堤壩很容易決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災。

  據科學家研究,黃河發生變化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後,黃土高原氣溫轉寒,暴雨集中。加上黃土本身結構鬆散,很容易受侵蝕和崩塌,助長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進入黃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長,無限制地開墾放牧,使森林毀滅,草原破壞,綠色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黃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護層,引起了嚴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黃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噸寶貴的土壤被侵蝕掉,相當於一年破壞耕地550萬畝!更嚴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顯著下降,造成農作物大量減產。越是減產,人們就越要多開墾荒地;越多墾荒,水土流失就越嚴重。這樣越墾越窮,越窮越墾,黃河中的泥沙也就越來越多,因而黃河決口、改道的次數也就越來越頻繁。

  把黃河治理好,關鍵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讓它隨心所欲地流進黃河。新中國成立後,科學家已經為治理黃河設計了方案。他們認為黃土高原地區應堅持牧、林為主的經營方向。一定要保護好森林資源,使失去的植被儘快恢復。要使人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破壞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殺行為;要合理規劃利用土地,同時還要大量修築水利工程。這樣數管齊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黃河變好的夢想一定能成為現實。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分析

  課文介紹了黃河變化的過程、變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訴人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課文先寫了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但它又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接著,從黃河含沙量的現狀分析黃河變化的原因;最後寫科學家設計了治理黃河的方案。這是一篇說明文,文章條理清楚,材料確鑿,資料詳實,字裡行間包含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環保意識。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的方法,進一步提高略讀能力;二是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示,培養環保意識,激發保護母親河的責任感。

  教學本文的重難點是瞭解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從中受到啟示。

  全文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的苦難。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黃河為什麼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黃河變化的原因。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科學家設計的治理黃河的方案。

  搖籃:指發源地。課文中指黃河流域在數千年到數萬年前,自然條件優越,適合人類生存,我們的祖先在這裡“生息繁衍”***生活、養育後代***,黃河流域成了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這裡採用的是比喻說明方法。

  本文中關於河流方面的專業術語較多,教師要準確理解,如:流域***指一個水系的幹流和支流流過的所有地區***,河道***河水流經的路線,通常指能通航的河***,河床***指河流兩岸之間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懸河***是河床高於地面,遠遠看去就像懸掛在半空中,故稱懸河***,沉積***指河流流速減慢時,水中所挾帶的岩石、砂礫、泥土等沉澱下來,淤積在河床和海灣等低窪地帶***,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沖走或被風颳走***。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建議

  1、教學本文,可以採用以下教學步驟:

  ⑴揭示課題,初讀課文,提出疑問。問題可以圍繞題目與課文內容提出來,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梳理問題,師生共同確定重點問題,如:黃河發生了哪些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治理黃河?學生提出的字詞理解方面的問題可佈置學生自學自查,再適機交流,超過本文範圍的問題可指導課外去探究。

  ⑵默讀全文,思考問題。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自悟,圈點勾畫,批註感受,再在小範圍內交流。

  ⑶全班交流,讀中點撥,解決問題。圍繞重點問題組織全班交流問題、朗讀重點句段、點撥理解難點,結合資料袋暢談閱讀感受和體會,激發環保意識與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責任感。

  ⑷小結學法,延伸探究。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學習本篇課文所採取的方法,如:以朗讀、默讀為手段,以疑問為線索展開的。有條件,可引導學生課外去閱讀與探究有關黃河治理的問題。

  2、教學本文要體現略讀課文教學的特點,以略讀為主,雖是略讀,但讀中要作深入的思考,其中,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是學習的重點,對黃河變化的原因就應作深入的思考:

  學生找出有關語句並不難,而要真正理解則需要教師適當的點撥引導。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自然原因,氣候轉寒、暴雨集中和結構鬆散的黃土,這兩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使水土大量流失,大量泥沙進入黃河,堵塞河道。二是社會原因,即人類對自然的破壞。這是人為造成的,是理解的一個難點,教師可用下列板書說明水土流失的惡性迴圈。

  人口迅速增長

  無限制地開墾放牧農作物大量減產

  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土壤肥力顯著下降

  水土流失

  從上述原因中可以看出,泥沙問題是最核心的問題,因而下文中講到科學家設計的治理黃河的方案,關鍵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讓它隨心所欲地流進黃河。在理解黃河發生變化原因這一重點問題基礎上,可以讓學生暢談從文中受到的啟示,如:我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要合理地開發與利用大自然;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有幸福美好的發展前景,才能為子孫後代造福;保護環境,保護母親河,人人有責等等。由於絕大多數學生對黃河是陌生的,不如對他們賴以生存的家鄉的河湖更有感情,所以引導學生在談受到的啟發時,可與學生身邊的河湖以及生存環境聯絡起來,引發生活的體驗,激起內心的情感,認識到保護家鄉的河湖同保護黃河一樣,都是為了我們的生存與發展,從而把抽象的環保意識轉變為實在的環保行為。

  3、學習本文,要把瀏覽、默讀、朗讀有機結合起來。瀏覽有利於抓住重點,提出疑問;默讀有利於思考與理解;朗讀是閱讀教學重要的訓練內容,是促進理解、表情達意、培養語感的重要手段。在指導朗讀時,要注意引導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有關黃河成為中華民族的“憂患”及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朗讀時語氣要沉重一些,語速要慢一些,一些資料可以讀得稍重些,第三自然段講述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可讀得舒緩一些。

  4、本課有8個要求認識的字,應讓學生獨立自學,讀準字音。要注意“侵”是一聲,不要讀成qǐn;“營***yíng***不要讀成“yín”。對於課文中出現的關於河流方面的專業術語,可以通過圖片或簡單的圖示及查字典引導學生了解,如“數管齊下”可聯絡科學家設計的方案理解。

  5、資料的蒐集在課前或課後佈置,並適機交流,若在學習完本文後佈置,則可在“展示臺”中交流與展示。不管是課前還是課後蒐集資料,都要培養學生“有目的蒐集資料”的能力,即“蒐集有關黃河的資料,為治理黃河出出主意”,有興趣有條件還可以寫成調查表、建議書等寄送有關部門。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反思範文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複習題
相關知識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同步練習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同步練習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十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課公儀休拒收禮物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人類的老師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七課生命的壯歌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五課鳥語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六課天鵝的故事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四課我不是最弱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