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桂林山水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桂林山水》教學重難點在於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課文是如何把它們寫具體的。根據句子結構及句式的特點把握語調及語速。小編在此整理了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桂林山水》,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桂林山水》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盪漾在灕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遊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桂林山水》教學分析

  一、課文簡說

  本文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

  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地,於是很自然地產生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慾望。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為全文的總領。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作具體描繪。

  第二自然段寫灕江的水。作者並不先直接寫灕江的水,而是從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娓娓道來,後用一個“卻”字轉折,說明這些美景雖美,但都無法與灕江水相媲美,顯示出灕江之水是多麼的迷人!接著運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辭方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了灕江水的三大特點:靜,清,綠。用“感覺不到流動”突現“靜”;用“能看見江底的沙石”體現“清”;用“一塊無瑕的翡翠”形容綠,而後以自己坐在木船上的感覺,再現灕江之水的風姿。

  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手法寫桂林的山,先以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來襯托桂林的山是那麼別具一格。隨之寫其奇、秀、險的特點。其中運用了十分貼切的比喻和恰當的形容,給人以親臨其境的感覺。

  文章的末段描繪了山和水交相輝映,異彩紛呈,加上空中的雲霧,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點綴其間,交織成一幅絕妙的山水畫。最後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通過閱讀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二是通過品味詞句,反覆誦讀積累語言,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⑴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無瑕的翡翠”是說十分純潔,沒有任何斑點的綠色寶石。為什麼把灕江水比作是“無瑕的翡翠”呢?這是因為灕江水深、水清,水深使水面呈現綠色,加上兩岸青山的映襯,更是一種深綠的顏色。由於水清、水綠,映入作者眼簾的灕江水似乎是一塊純粹的碧玉。這句話抒發了作者對灕江水的讚美與珍愛之情。

  ⑵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這句話寫出了桂林一帶的山別具一格,山與山之間是各不相連,自成一峰,給人的感覺是拔地而起,正如文中以新生的竹筍為喻,好像是從地下突然冒出來的感覺。山的形狀各異,像……像……,無法說盡,因而用“奇峰羅列,形態萬千”作概括,恰到好處。

  2、對詞語的理解:

  兀立:高聳直立,形容山勢的險峻。

  嶙峋:形容山石突兀的重疊。

  連綿不斷:指山脈河流連線不斷。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桂林山水》教學建議

  1、課前,教師可以佈置學生查閱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遊記,教學時既要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還要讓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課始,可通過情景渲染匯入課文,如通過圖片錄影、教師的導語,喚起學生閱讀的願望,接著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教師範讀、指名分段朗讀,引讀、看畫面配音朗讀,對課文作整體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調。

  3、整體感知課文後,進入分段研讀階段。研讀的重點是: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的;在思考此問題的同時,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

  研讀第二自然段時,重點讓學生思考:

  ⑴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

  ⑵作者既然是寫灕江水,為什麼開始寫大海和西湖?這樣寫能讓你產生什麼感覺?

  ***這些問題也可由學生質疑問難中產生***

  師生圍繞上述問題進行對話時,結合理解相關詞句。如“無瑕的翡翠”。同時再次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

  第三自然段可放手讓學生自學,引導學生從對內容的理解和表達方式兩個方面交流各自的感受,結合理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和作用;圖文結合理解“屏障、兀立、嶙峋”等詞語的意思,並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加以具體的描述。

  上述兩個自然段的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引讀理解句子之間的關係,如,師:“灕江的水真靜啊”,生:“靜得……”進而感悟作者是如何運用多彩的語言和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景物寫具體的。

  最後一自然段可以通過配音朗讀等形式加深理解,讀後說說“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並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再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4、對筆畫較多,字形結構複雜的生字,如,“瀾、瑕”等要讓學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礎上認真書寫;本文的詞彙豐富,句子優美,除了在閱讀過程中結合上下文加以理解外,還要引導學生積累和運用。如對詞語的歸類;提供一個新的語段,讓學生在新的語境中遷移運用這些詞語;用幾個詞語連綴成幾句話,如用“峰巒雄偉,拔地而起,形態萬千,連綿不斷”等詞語寫一段話;還可以仿照例句寫話,如仿照“真靜啊,靜得……;真清啊,清得……;真綠啊,綠得……”的句式練習寫話。

  5、把指導背誦與理清文章的結構聯絡起來。可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並列出寫作提綱。然後根據提綱練習背誦。

  桂水大海西湖

  林靜清綠

  山***從水紋感覺船在前進******見江底砂石******無暇翡翠***

  水

  甲山泰山香山

  天奇秀險

  下***像……像……******像……像……******兀立嶙峋***

  6、“閱讀連結”與課文有著緊密聯絡。可讓學生自己閱讀。讀後說說,這首詩寫出了灕江的哪些特點,哪些句子寫得最動人等等,讓學生懂得可以用多種形式來描繪同一景物的特點。有條件的班級可以引導學生結合這首詩的內容,進行再創造,也寫一首詩描寫灕江的水,或桂林的山,以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七課寓言兩則知識點
四年級語文下冊期中複習練習
相關知識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桂林山水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桂林山水練習題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第一朵杏花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人類的老師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三顧茅廬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試卷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八課父親的菜園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七課魚游到了紙上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六課全神貫注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五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