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北京的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9日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一***

  北京很大。五年前沒有發現。

  單從首都機場就可以看得出來。在兩個航站樓之間坐穿梭巴士,居然要花掉十五分鐘。想象一下要趕飛機的時候跑錯了地方,那十五分鐘會有多麼的奢侈。新航站樓的設計也不外乎是現在設計師最喜歡用“中西合璧”的風格,相信當中應該蘊含了許多“理念”和“寓意”。很明顯可以看出風水師有份參與設計。一個聰明的決定。是風水迎合理念還是理念創造風水呢,這我就不知道了。

  從機場坐快線進市區要花二十五,然後花兩塊錢進地鐵。北京地鐵很大。算上正在建設的線路北京地鐵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地鐵系統,而票價卻仍能保持在2元的低水平上,值得稱讚。等待時間也不算長。當然其中不乏可質疑之處。不知道為什麼在禁止飲食的4號線上有自動販賣機,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不願意在地鐵站建廁所,最奇怪的是不知道為什麼在兩條線之間換乘一下要這麼麻煩。看似近在眼前,卻需先出驛站,將自己曝於日晒雨淋之下吸收天地精華,而後周旋挨擦蜿蜒數匝,復入地上下起伏几番,更兼有無數五色斑斕之箭頭令人不知所往。莫名其妙。當然其中原因參雜,不再細數。不知深圳地鐵修得怎麼樣了。東門中還是單車道嗎?

  地鐵直接通到北大門口。佩服在各個門崗哨上的保安戰士們,不分日夜地勸說途人先將自己身份留下再踏入聖地。北大也大,刮的風也大。從東門走到我住的西門勺園可不是那麼的愜意。尤其是進門對著圖書館的校道,勁風呼嘯,夾雜著冰封在冬日中的冷冽,有席捲天地之勢。不知北大有沒有給此風弄上個啥寓意。路上人倒不少。抱著書的,拖著手的,躲著風的,從我眼前疾步而過。在北大似乎時間浪費不得,積點,王道者也。棄考不是一個選擇,除非你狠的下心來交那幾百塊棄考費。這個費收的也很聰明,敦促學子自我激勵的同時又能以“佔用學校資源”狠賺一筆。不過能進北大的應該也不會淪落到這種地步。不像我們。

  左邊是理教,晚上也亮著燈。這在北大一點也不出奇。據說也有很多文科課在裡面上。這算不算“佔用學校資源”呢?前面是北大圖書館,前國家圖書館,亞洲高校最大的圖書館,北大引以為豪的三件寶之一。圖書館是大學的靈魂。未能進入一探洞天,些許遺憾。北大的學生四年會有多少時間在這裡度過呢?會有多少人畢業以後會懊悔在裡面呆的時間太短,抑或者太長呢?

  路邊結著雪,鋪在小塊草坪上,掛在樹上,堆在屋簷上。在機場快線向窗外看已經能看到,把畫面閃成一片亮光。但除了第一眼的震撼,卻沒有給我這個南國人更多的感動。伸出手去抓,不是已經凝成冰,就是已經化成沙。這不是雪,充其量是死去的雪。不過不能要求太多。晴天適合出遊,只是給少我一種體驗。最低程度我以後可以在那些北佬斜眼戲謔“見過雪不?”的時候給一個勉強的笑容來回應。

  繞過圖書館,向左走是光華摟、百講、三角地、宿舍群、農園,等等等等;向右走是各種文史之類的老樓,一直走就到了湖和塔。路上沒什麼人,難道北大人沒有浙大人逛西湖般的雅緻來走未名湖。兩條路殊途同歸,卻給人以不同的感覺。左邊是蜂擁的人群,湧現的是活力;右邊是滄桑的冷燈,流露的是深沉。向左吃飯,向右回家,短短几天養成的定式。而那些早已養成自己定式的人,悠然自得地享受著生命的精彩,沒有人留意到有一個人正在注視著自己的生活,想著如果當初他做的是一個不同的決定,四天的習慣會麼拓展成四年。當然,如果這個假設成立,上面所有這些都不會成立。有得有失。

  再往前走從西門出去,是一條食街。大,比浙大墮落街繁華很多,畢竟頤和園路是條大路。有家KFC,很喜歡播uptowngirl,有些人把它當成自習室,拿著個包吸著可樂翻著字典看著書。外面有個公交站。北京的公交系統有點奇怪,把各路公交車的點位都分好了。上車一塊,刷卡更加便宜。有些車是分段收費的,多少公里後每加多少公里就多收多少錢。用卡的就只能上車刷一次下車刷一次。三個車門一個上車兩個下車各司其職。車是那種深圳十幾年前用過的長車,兩節車廂連在一起。和我一樣沒有卡的人只能向售票員買票。北京售票員很舒服,有專用的座位,坐在上面悠哉遊哉,不用像深圳的售票員那樣從前面擠到後面再擠回前面。車長,但是位子不多,大部分人還是得站。

  爬上車,買了票,就可以安安穩穩看看窗外,找尋到惹人之景儘可下車親身觀賞。第一站是中關村。地方挺大,挺繁華的,人多,有點像升級了些的華強北,也是一樣不管紅綠燈,一樣隨便橫穿馬路。只是那兩家電子產品大賣場實在不敢恭維。Sales的巧舌如簧和死纏爛打讓逛鋪子成了真人版超級瑪麗。產品的質量應該同華強北貨同出一門。在週末的時候有攤子擺出來在大街上,大多賣些暖手包鍵盤貼手機袋耳機攝像頭諸如此類。也有直接在外面賣電腦的。有上前問營業額的衝動,抑制住了。賣吃的倒不多,而且不是在頂樓就是在地下,或者深入其中難以找尋,令人在肚子餓時頭痛不已。欣喜不已地看到了一家七仔,但是沒有魚蛋,沒有牛丸,沒有小香腸,沒有斯樂冰,只有它們一如既往最喜歡賣的TT和八卦雜誌。有些失落,折返回去。

  接著坐上808路,沿著地鐵四號線走。晴天的北京天很藍,晚上可以看到絢爛的星空。樹好像不是很多。有一定數量的老樓,有些推倒了,有些還沒有。一路看著它們讓我在到國家圖書館時不至於感覺反差太大。它很大,但是看上去就似乎應該上拆遷候補名單,當然其中內有乾坤。可能不是節假日,裡面沒什麼人。有一個看上去六十多歲的戴著眼鏡左手翻書右手疾筆,神情專注。桌上一壺水,筆記本右前方堆著一疊外文書,三四本的樣子。兩三個人在書架間抬著頭找書,沒在意自己的腳步,差點撞到柱子上。影印處的大媽工作繁忙,等待影印的資料就一大沓,恰巧一部影印機壞了,師傅正在緊張地檢視,看我在看著他,抬了抬頭,又低了下去繼續檢查。論裝置,這裡似乎連浙大都不如。但是它是國家圖書館,這就意味著它不需要沙發和軟凳,只需要蘊含其中的中國對文化理解的靈魂。

  大圖書館旁邊是國家音樂廳,和深圳圖書館音樂廳的格局相同。不同的是深圳中心區熙熙攘攘,而此地冷冷清清,令人無法久留。繼續前行。有個站叫新街口,看不出來新在哪裡。但是短短几站路就花費去了半個小時。北京太大了。不知道這裡的人習慣沒有。

  到了西單,已經很接近核心區了。有個廣場,有點像深圳鄧小平畫像廣場,只是大些。有個圖書大廈,有點像羅湖書城,只是小些。北京人對西單有深圳人對蔡屋圍那般的感情麼?

  再過去,到天安門廣場。總算找回一點記憶的感覺。看升旗的人還是那麼多。裡面一層,外面一層,我站在馬路對面,透過公交車的縫隙看著國旗升起。理應感到很激動,很自豪,但是沒有,反而有一種陌生。有過這種感覺嗎?算了,不想還好。走了。

  回去的路上波瀾不驚。沿著4號線在地上開就會在清華門口找到站下車。清華更大,比北大還大。這麼大的校園,怎麼找得到自己在哪啊,怎麼看得見自己的下一站啊。不知怎麼,總感覺這裡乏善可陳。轉一圈,趕快就出來了。挺好的,挺漂亮,等到路燈點起來也別有一番趣味。這時你要抬頭,親眼看著夜幕降臨。也就只有在這種時候,才會去關心天什麼時候開始黑。其實天時時刻刻都在變黑,在你生活中的每一秒,而粗心的你竟然沒有發現。生活就是這樣。我說過,北京的天空很美。在這裡看流星雨最適合不過了。所謂的“美好的夜晚”不過如此。什麼能使一個晚上變得更加美好?一個座邊人是個很好的答案。一群也行。找個咖啡屋,坐下,抱個杯子坐下。人啊,總是不想棄下過去,卻迫不及待追尋未來。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像這樣。過去,現在,未來,在眼前相聚,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在冷夜中星火璀璨下的北京城很大,我們很小。聚在一起,還是很小。小一些好,一丁點的火光就可以帶來足夠的溫暖。

  ***二***

  這是來北京看到的第一個場景——北京西火車站。

  按照正常的時間我到達北京西站是早上七點,可是車次晚點了,直到九點多才進站。不過也好,因為早上七點的時候北京正好下雨,而九點的時候天已經開始放晴了。

  雨後的天空是很漂亮的,乾淨得沒有一絲灰塵,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下了火車,我不清楚方向,只好拖著行李包隨著人群一起,把自己裝成很熟練的樣子,步子很大的走著。

  我隨著人群最多的一股出了站,原本我是要去地鐵站臺的,可是我一從看見的是好多公交車。原來我走到了公交站臺。

  此行的目的地是北京,既然現在已經到了北京,所以北京哪裡都是我的目的地。

  這裡得說明一下,我爸在北京。所以我不用擔心住處等一系列問題。雖然說此行也像是北漂,但我漂得不夠徹底,只能算是北逛。

  北京的公交很有特點,像是兩輛公交連結在一起一樣的,很長很長,而且有四個門,前邊和後面各一個,中間還有兩個。可能是因為北京人多的緣故吧!

  記得以前看關於北京的紀錄片的時候,這種加長的公交就已經見過,不過沒有體驗,現在機會到了,肯定是不能錯過。只是可惜沒有相機把它拍下來。

  上了一趟公交,早就沒有座位了。花了一塊錢買了張去天安門的車票。雖然肩膀上還揹著自己的行李包。

  對於天安門一直以來都是很嚮往的。小學的時候讀書就天天念我愛北京天安門,那個時候啊,哪裡知道天安門是個什麼東西啊,現在是有機會了,當然得去見識一下了。

北京的春天散文
北方的冰溜子散文
相關知識
有關北京的散文
關於北京的散文
有關力量的散文
有關錯過的散文
有關暗香的散文
有關作伴的散文
有關青春的散文推薦
有關小鳥的散文
精選有關楓葉的散文
有關楓葉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