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理解詩歌內容不僅僅是七年級語文教學的全部,教學古詩最重要的是喚起孩子對古詩情趣的熱愛,對美好詩情的品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七年級上語文古詩詞

  龜雖壽

  曹 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除鐘磬音.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浣溪沙

  蘇 軾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過鬆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政入萬山圍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

  如夢令【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七年級語文課外古詩贈汪倫譯文

  贈汪倫

  作者: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註釋】

  ①踏歌:民間的一種唱歌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一統志》謂其深不可測。深千尺: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

  ③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倫:李白的朋友。李白遊涇***jīng***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附近賈村的汪倫經常用自己釀的美酒款待李白,兩人便由此結下深厚的友誼。宋蜀本《李白集》此詩題下有注曰:“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據此,後人多以為汪倫是一“村人”。今人汪光澤、李子龍先後發現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仁素公之次子也,為唐時知名士,與李青蓮、王輞川諸公相友善,數以詩文往來贈答。青蓮居士尤為莫逆交。開元天寶間,公為涇縣令,青蓮往候之,款洽不忍別。公解組後,居涇邑之桃花潭”***詳見《李白學刊》第二輯李子龍《關於汪倫其人》***。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閒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李白於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自廣陵、金陵至宣城,則此詩當不早於此前。

  【翻譯】

  李白乘船將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人們行走的腳步聲,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

  【創作背景】

  汪倫是唐朝涇州***今安徽省涇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財,慷慨解囊,一擲千金而不惜。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欽慕,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可是,涇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麼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

  後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徽遊歷的訊息,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汪倫決定寫信邀請他。那時,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遊歷,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而來。於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邀請信:“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裡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並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並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為汪倫的別墅周圍,群山環抱,重巒疊嶂。別墅裡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裡,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餚,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裡的主人不禁產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他曾寫過《過汪氏別業二首》,在詩中把他汪倫作為竇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來加以讚賞。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給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比喻奇妙,並且由於受純樸民風的影響,李白的這首詩非常質樸平實,更顯得情真意切。《贈汪倫》這首詩,使普通村民汪倫的名字流傳後世,桃花潭也因此成為遊覽的勝地。為了紀念李白,村民們在潭的東南岸建起“踏歌岸閣”,至今還吸引著眾多遊人。

七年級語文練習冊下冊答案北師大版
初一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分析總結
相關知識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
七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
七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人教版
七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默寫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默寫
七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部分複習資料
七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常考知識
七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常考知識
七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練習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複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