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知識梳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學習七年級歷史知識上戒驕戒躁才能不斷前進。我們愈是學習,愈覺得自己的貧乏。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一***

  江南地區的開發

  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1、西晉的統一***三國滅亡順序:蜀、魏、吳***

  ①魏滅蜀;②265年,西晉代魏;***開國皇帝:司馬炎;都城:洛陽***③280,西晉滅吳,實現了統一。

  2、內遷的各族***東漢末年開始;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

  3、西晉的滅亡原因:①統治集團腐朽,西晉皇族為爭奪皇位,混戰了十幾年,耗竭了西晉的國力; ②西晉的官僚地主殘酷壓迫內遷的少數民族,激起他們的反抗。公元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力量滅亡了西晉。

  二、淝水之戰

  1、形勢:①南方:司馬睿重建晉朝,都城在建康,史稱“東晉”。

  ②北方:氐族人苻堅建立的前秦政權強大起來,統一了黃河流域。

  2、時間:公元383年作戰雙方:前秦和東晉,結果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

  3、影響: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狀態,東晉取得相對穩定。

  三、江南經濟的發展

  1、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區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

  ②南遷人口,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主要原因***

  ③江南戰爭較少,社會比較安定。

  2、表現:①大量的荒地被開墾為農田。②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③農業技術的進步: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得到推廣。④小麥推廣到江南地區。

  3、影響: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二***

  輝煌的隋唐文化

  1、隋朝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比歐洲早700年。

  2、唐朝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4、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寫成《千金方》,被後世尊稱為“藥王”。

  5、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壁畫、塑像,大量佛經、文書***。

  6、唐朝三位著名的詩人及代表作:李白,詩仙,《蜀道難》;杜甫,詩聖,“三吏”“三別”,作品稱為“詩史”;白居易《新樂府》。

  7、書法名家:顏真卿和柳公權;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畫聖,開寫意畫先河***

  ***三***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明清的經濟***

  1、明清經濟發展

  農業:明代引進的新作物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向日葵開始推廣種植。

  手工業:棉紡織業發展、絲織業興旺。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南京的絲織業後來居上。

  商業: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

  資本主義萌芽:明朝中後期,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僱傭與被僱傭的關係***

  2、“閉關鎖國”政策:

  原因:***1***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

  ***2***由於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清政府的天朝大國思想***他們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當時西方的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充套件勢力,清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外國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與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統治,於是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表現:***1***清初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內遷沿海居民,不許人們擅自出海貿易;

  ***2***統一臺灣後,只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3***後減至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並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影響和後果:一定程度上有自衛作用,使中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不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逐漸在世界上落伍了。

川教社歷史七年級下冊知識點回顧
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試卷及答案
相關知識
七年級歷史知識梳理
七年級歷史知識結構圖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北師大版
七年級歷史知識框架圖_七年級歷史框架圖
湖南七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歷史知識結構框架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的歸納
初中八年級歷史知識歸納
初中八年級歷史知識歸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