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政治知識點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不知道學習八年級政治知識的人永遠不會明白事理。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一***

  消費者的權益

  1、消費的分類: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消費,這既包括吃飯、穿衣、住房以及使用日用品、交通工具等物質方面的消費,也包括滿足精神文明需要的消費,如看電影、唱卡拉OK、旅遊等。

  2、消費者的含義:當我們購買商品或享用服務時,我們便成了消費者。

  3、如何理解顧客就是“上帝”

  我們選擇、購買商品,等於對市場上的商品及其經營者投票,因而對於經營者來說,顧客就是“上帝”,消費者決定著商品及其經營者能否被認可。

  4、經營者與消費者的關係:

  ①在經營者與消費者的關係中,經營者處於有利地位,消費者處於不利地位。

  ②在現代社會,商品生產規模擴大,花色品種繁多,構造日益複雜,這使得消費者難以從直觀上了解商品的效能和質量,從而在選購上處於被動地位;相對於有高度組織和強大實力的經營者來說,消費者往往勢單力孤,容易發生“店大欺客”的現象;還有個別經營者見利忘義,利用自己所處的有利地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這些都使消費者處於不利的地位。

  5、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於1983年正式確定每年的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6、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種類及現象:

  假冒偽劣產品欺騙消費者;欺行霸市,強買強賣;漠視消費者的人身權利和人格尊嚴;在服務領域,經營者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日趨嚴重。

  7、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意義 :

  保護消費者權益,有利於促進生產的發展,保證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讓人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8、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9、消費者的九項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我國消費者享有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結社權、獲得教育權、人格尊嚴與民族風俗習慣獲得尊重權、監督權等9項權利。

  10、安全權

  ①人身、財產安全,是公民在社會中生存的基本條件。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接受的服務,不能危害生命和財產安全。

  ②侵害消費者安全權的事例:假藥致人喪命;假酒致人中毒;劣質剎車器導致車禍;劣質熱水瓶爆炸傷人,注水豬肉,毒奶粉;過期食品等;

  11、知情權

  ①消費者享有知情權,有權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②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效能、等級、主要成分、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12、自主選擇權

  ①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②侵犯自主選擇權的事例:動手摸了商品就得買;還了價就得買;飯店謝絕自帶酒水;搭售產品等

  13、公平交易權

  ①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②侵犯公平交易權的事例:缺斤短兩;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抬高價格;劣質產品等強買強賣體現的權利有: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拒絕這種行為說明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權

  14、依法求償權

  ①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

  ②侵犯消費者依法求償權的事例:商品售出概不退換,謝絕自帶酒水,打折商品不退不換

  15、消費者也要履行相應的義務:

  法律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們作為消費者也要履行自己的義務,維護市場秩序,做有修養、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到商場購物,態度要謙和,說話要有禮貌;選擇商品應事先考慮好,以免耽誤其他顧客購物;對營業員的優質服務應表示謝意;維護生產經營者的正當利益;等等。

  16、作為消費者應具備的意識和能力:

  兩種意識:良好的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兩種能力: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

  17、在各種各樣的商品面前,我們應掌握兩方面的知識:

  ***1***消費知識

  我們應主動學習和掌握有關消費的知識,這些知識包括有關商品、服務、市場以及消費心理等方面的知識;獲取消費知識有助於我們作出正確的消費選擇;

  ***2***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知識

  我們還需要掌握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知識,如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消費者維權途徑等;具備這方面的知識,我們就能自學地運用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與不法經營者進行鬥爭。

  18、消費者在消費中應注意什麼?

  在交易過程中,我們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消費知識和法律知識,保持應有的警惕,儘量不給不法經營者以可乘之機,防止侵權行為的發生。

  19、當我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被侵犯時怎麼辦?

  在侵權行為發生後,我們應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使不法經營者顯露原形、受到懲治。

  20、消費者的維權途徑:

  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到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1、請你寫一條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公益廣告語

  保護消費者權益,人人有責;

  22、請你設計一句提醒廣大消費者安全消費的宣傳標語:

  明明白白消費,做聰明消費者;

  ***二***

  我們崇尚公平

  1、對公平的不同理解:

  ①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個體,面對不同的問題,對公平有著不同的理解。②公平體現著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對權利的尊重、對自身力量的肯定。

  2、公平的產生:

  公平是在比較中產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的付出和所得,與他人的付出和所得進行比較,比較的結果就產生了公平或不公平的感覺。

  3、人們心目中的公平:

  人們心目中的公平,意味著處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個人,即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承擔他應分擔的責任、得到他應得的利益。

  4、失去公平的危害性:

  人們在社會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對待,產生不公平的感覺,就會感到冤枉、氣憤,甚至導致報復行為。這種心理和行為使人與人之間信任感降低,導致彼此關係惡化,合作難以為繼,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影響社會的長治久安。

  5、公平對社會穩定、個人發展的重要性:

  ①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生存。一個良好的社會,應該能夠使人們穩定持久地進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實現這一點。

  ②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的發展。有了公平,整個社會才能人人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共同失去社會持續發展。

  ③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的發展。社會才能為人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每個社會成員的生存和發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們才可能通過誠實勞動,得到自己應得的東西,滿足自己的合理期望,從而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這樣,整個社會才能人人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共同失去社會持續發展。

  6、理智面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

  ***1***沒有絕對的公平:***原因***

  公平總受到一定社會條件的制約,任何社會都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公平總是相對的,無論我們如何努力,都不可能達到絕對公平。

  ***2***正確對待不公平現象的做法:

  ①不公平的現象發生時,我們應該增強權利意識,善於用合法的手段,求得問題的合理解決,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②公平與否的判斷,受到個人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的制約。當我們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時,我們不妨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或許我們會更加客觀地對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

  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們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鬥爭,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7、公平意識是道德的重要內容,見到不公平的現象採取什麼態度和行為,反映出我們的精神境界。

  8、樹立公平合作意識的意義:

  ①社會需要合作,合作是社會生活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以公平為基礎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②在這種合作中,人們各自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應有的發揮,個人的利益得到應有的保障,同時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內耗,有利於社會高效、和諧地運轉。

  ③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有助於我們順利地融入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

  9、在合作中要承擔自己的責任:

  為了更好地合作,我們需要承擔自己應該做的,決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則對其它人不公平。只有做了我們該做的,才可能獲取自己該得的。當我們付出的時候,同時也在收穫著別人的付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有助於我們順利地融入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

  ***三***

  我們維護正義

  1、什麼是正義:

  我們都願意生活在正義中。被欺負了,有人斥責欺人者;受委屈了,有地方鳴冤申訴;被侵權了,有法律制裁侵權者;有困難了,有人伸出援助之手。

  2、正義的意義: 如果沒有正義,善良就會被踐踏,邪惡就會肆虐,整個社會就會陷入黑暗和混亂之中。正義是人類良知的聲音。

  3、正義的要求: 正義要求我們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權,公正地對待他人和自己。

  4、正義的行為和非正義的行為: ①在社會程序中,凡促進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正義的行為;

  ②凡阻礙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非正義的行為。

  5、正義制度的作用:

  公平的對待,必須有正義的制度來保證。制度是以公開宣佈的程式和規則組成的系統。制度的正義性在於,它的程式與規則不是為少數人的利益制定的,而是為維護所有社會成員的利益制定的。每個人既能從制度規則的正常執行中受益,也都受到制度和規則的約束。如果沒有制度和規則的支援,就難以實現社會公平。

  6、制度的正義性的表現:

  制度的正義,有的表現為懲罰違法行為,對非正義進行矯正,即矯正的正義;有的表現為對資源和利益的恰當分配,保證社會公平,即分配的正義;有的則通過制定嚴格的程式,讓大家都來遵守,以保證正義的實現,即程式的正義。

  7、我國相關制度的規定體現了正義,正義因制度而有保證。

  有了正義和正義制度,即使處在社會最底層的群體,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處於社會最不利地位的群體,也能得到社會的關愛,而不會成為被遺忘的角落。正義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

  8、社會發展需要正義

  正義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沒有正義的制度就沒有真正的公平;正義通過制度的調節以避免嚴重的社會分化,以利於社會健康、持續發展,造福每一個社會成員;正義有利於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理解,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發展。

  9、正義與公平的關係:

  當我們參與社會合作競爭的時候,正義的制度給予人們公平合作的支援和保障;當我們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時,公平的獲得也需要正義的制度作為支撐。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正義的制度就沒有真正的公平。

  10、正義對社會制度和人際關係的重要價值***作用***。

  公平為人們提供了發展的權利和機會,正義通過制度的調節以避免嚴重的社會分化,以利於社會健康、持續發展,造福每一個社會成員。

  正義有利於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理解,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發展。如果失去了正義的支撐,那麼,社會的大廈就會土崩瓦解。

  11、正義和正義制度是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它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式,沒有人可以例外。

  ①正義和正義制度是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它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制度,沒有人可以例外。規則和程式反對歧視,不允許特權。作為社會成員,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式,就是在維護正義。

  ②我們要從小樹立以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為榮的意識,養成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的良好習慣,以實際行動維護正義。

  12、非正義行為:

  ①非正義的行為,會損害別人的權利和機會,進而危害整個社會。

  ②面對非正義的行為,選擇消極的態度,無疑會助長非正義行為的擴散,最終損害的將不僅是一個人的利益。

  13、正義感的具體內容:

  一個有正義感的人,會對正義行為表現出讚賞和崇敬之情,對正義充滿嚮往和追求,會樂於把對正義的崇尚之情付諸行動。而面對非正義的行為,則會產生不安、不滿、憤怒等情緒,乃至採取行動來維護正義。

  14、社會發展需要有正義感的人:

  我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充滿正義的社會中,而非正義行為的盛行則會徹底毀掉我們的社會,只有有正義感的人、正直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的社會才會更穩定、更和諧。

  15、有正義感的人具有的品德:

  有正義感的人為人正直,做人堂堂正正、立得正行得穩、愛憎分明、正氣凜然、正大光明、無私無畏。

  16、如何做有正義感的人:

  ①有正義感的人,應該做到:如果非正義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夠採取方式,奮起抗爭;如果看到非正義的事情發生在他人身上,能夠見義勇為、匡扶正義,及時對受害者給予聲援和救助。

  ②做有正義感的人,不僅要求我們明辨什麼是正義行為,什麼是非正義行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昇華道德境界;去踐行,以伸張正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會為自身、為他人的正義去努力,更會為集體的正義去奔走,為國家的正義而奮鬥。

  ③我們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又要做到見義巧為,要儘量在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維護正義。

初二下政治知識點
初二下學期政治重點知識點
相關知識
初二下政治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初一下政治知識點總結
初二上政治知識點總結
初一下政治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初二下政治知識點
初二下地理知識點總結南方地區
八年級下政治知識點總結
八下政治知識點總結
魯教版初二下冊政治知識點總結
初二下冊政治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