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政治常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政治學科是對學生比較系統地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的基礎課程,也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初高中有哪些政治常識?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初高中政治哲學常識

  1.物質意識辯證關係?答: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正確促進,錯誤阻礙.

  2.一切從實際出發含義及重要意義?答:即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它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的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是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發點.

  3.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基本派別?答:基本問題即物質意識的關係問題,基本派別是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承認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後又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4.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對青年學生的要求?答:堅持無神論反對有神論,要把想問題辦事情的立足點放在國情上.客觀的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正確估量和對待自己.

  5.聯絡的概念及普遍性表現?答:聯絡指事物內部要素之間及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具有普遍性.***1***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是相互聯絡的.***2***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絡著***3***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絡的統一整體

  6.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及方法論意義?答:區別: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有序合理***.整體功能小於部分之和***無序欠佳***聯絡:不可分割,整體由部分組成,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相互影響:整體影響部分,部分影響整體.關鍵部分對整體起決定作用→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搞好區域性,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7.運動和物質的關係?答: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物質是運動的主體.運動是物質的運動,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離開物質談運動或者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

  8.靜止的兩種情況?答:一是空間位置保持不變,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在一定時期內基本不變.

  9.如何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答:要把事物如實的看成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要弄清事物在其發展階段過程中所處的階段和地位.要有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10.規律的含義?答: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絡.

  11.規律客觀性的表現:它的存在和發展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集中表現為它的不可抗拒性。

  12.矛盾的含義及矛盾統一性的兩種表現?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統一: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矛盾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

  13.矛盾普遍性的表現及方法論意義?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還要善於全面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

  14.矛盾特殊性的表現及方法論的意義?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事務矛盾的雙方各有其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5.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及意義?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列寧稱之為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它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1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及方法論意義?辯證統一的關係:一相互銜接一方面,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並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另一方面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二.二者不是凝固不變的,在不同的場合又是可以變化的。

  17.兩點論與重點論的含義及統一關係?兩點論,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點論,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要著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兩者是緊密相連的。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離開重點談兩點或是離開兩點談重點,都是錯誤的。

  18.內外因的關係及方法論意義?事物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引起作用→重視內因,對外因做一分為二的分析,把內外因結合起來。

  19.量變與質變的關係及方法論意義?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堅持適度原則,要不失時機的促成飛躍,要重視量的積累。

  初高中政治經濟常識

  1、只有商品才有價值,價值是商品所獨有的,有價值就一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價值。

  2、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偽劣就不能視為商品。

  3、個別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時間與價值無直接關係,但存在間接關係,將會對社會勞動生產率產生重要的影響。商品的價值量有單位商品價值量和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價值量之分,但多數情況下是指單位商品價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l只羊=10斤大米成立,這是不考慮供求關係變化情況下,得出價值相等。

  等式的右邊是等價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換,買與賣同時進行即W-W.

  5、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價物,也可以是貨幣,這時買與賣分離。貨幣產生後,交換媒介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即W-G-W.

  6、紙幣不能執行價值尺度,有貯藏手段職能。除執行價值尺度外,必須是現實的貨幣。紙幣不是觀念中的貨幣,是貨幣符號。假幣不是紙幣。

  7、價值的表現:交換價值、等價物、一般等價物、價格都是商品價值的表現。

  等價物-----般等價物-----貨幣

  交換價值←---價格

  8、流通中所須的貨幣量是指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由於貨幣是指金銀貴金屬貨幣,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也是指金屬貨幣量。

  9、物價上漲不一定是通貨膨脹引起的。通貨膨脹一定會引起物價上漲。

  10、價格變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價值

  ***社會勞動生產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供求關係是影響價格變化的重要因素。在堅持價值決定價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關係的影響。供求關係直接影響價格的變化但不是決定因素。在貨幣價值一定的條件下考慮,除價值的決定與供求關係的影響,還有政策因素、紙幣的發行、人們的購買心理等。

  11、等價不是價值與價格相等或完全一致,而是相符。價值規律的作用是價值規律在發生作用,因此三個作用都基於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違背價值規律的表現,結果就是受懲罰或遭淘汰。

  12、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

  13、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而不是主導。堅持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是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一個方面表現。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不是對所有行業所有部門而言的,不同行業和部門可以有所不同。

  14、混合所有制經濟不能再簡單地劃作是非公有制經濟。對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性質要具體分析,其中國有集體成分仍然是公有的,國有集體控股企業具有明顯的公有性。它體現了公有制的優越性。股份制是資本組織形式和經營形式,股份制經濟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經濟。但股份制企業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15、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結構中地位不平等,但其市場地位是平等的。

  16、合法的勞動收入有:不同所有制企業中的***含國有***勞動工資、獎金津貼、管理收入、技術收入等,凡消耗人的體力和腦力所獲得的個人合法收入。合法的非勞動收入主要是指因資本金生息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紅利、購買債券的利息、房地產租金等。按生產要素分配,則資金、技術、管理、資訊、勞動力、土地房屋***用於生產***等都可以成為生產要素。按勞分配側重公平,按生產要分配側重效率,但不能說按勞分配只體現公平,按生產要素只體現效率。

  17、按勞分配的原因≠我國分配製度的原因。

  18、價值規律起作用的途徑是通過價格體制,供求關係,競爭規律進行的。這被認為是市場經濟的三要素。

  19、客觀經濟手段***經濟槓桿***有價格、稅收、信貸、利率等。

  20、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基礎的資源配置方式,但是它不否認計劃,巨集觀調控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內容。

  21、政府或政府官員***不含黨的組織和村幹***部代表國家對經濟進行巨集觀調控,企業和社會團體的活動不是。但國家可以通過企業或社會因素進行巨集觀調控。中國人民銀行是金融機構也是國家機構,但不是企業法人。其活動也可以行使國家職能。政府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政府對經濟的管理是直接的,但不直接參與管理和從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


初級中學政治教案
初高中政治如何銜接
相關知識
初高中政治常識
高中政治常識知識點歸納
高中政治常識怎麼學好
高中政治常考知識點總結
高中政治常用理論知識彙總
人教版高中政治知識點歸納
高中政治知識點貨幣
高中政治知識點背誦彙總
高中政治知識點歸納
高三政治常識總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