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二輪複習練習帶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在高考二輪複習階段,高考歷史的備考更加註重解題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考生加強練習,強化歷史考點的記憶。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大家參考練習。

  高考歷史二輪複習練習:選擇題

  1.1377年,明太祖設通政使司作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納和封駁,後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稟告中書省。明太祖的這些舉措意在***  ***

  A.彌補廢除丞相出現的權力空白

  B.進一步完善中央政權機構

  C.提高中央政權機構的行政效率

  D.大力加強君主的專制權力

  2.《明史》記載,太祖“革中書省,歸其政於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閣大學士”,“成祖簡翰林官直文淵閣,參預機務”,至仁宗而後,諸大學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綸言批答,裁決機宜,悉由票擬”。這表明,內閣***  ***

  A.在太祖時期正式建立

  B.在成祖時期開始參與國是

  C.成為朝廷的法定中央機構

  D.六部百司為大學士屬官

  3.***2014河南焦作期中考試***“當明朝經過創造的階段而固定下來時,朝廷的主動部分實為百官臣僚之集團而不是君主……雖說在理論上講,這種權力***皇權***並無限制,最後的辦法仍是以人本主義調和這天授皇權,或者說是強迫的執行開明專制。”作者認為明朝***  ***

  A.官僚體系為決策的中心

  B.皇權為決策的中心

  C.君主專制空前強化

  D.以人文主義為思想基礎

  4.“***本朝***惟軍機處恭擬上諭為至要。……誥誡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責問刑罰之不當者,謂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馬遞,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內外臣工所奏事經軍機大臣定議,取旨密封,遞送亦如之。”這主要說明清代軍機處***  ***

  A.由滿漢高階官員組成

  B.是制約君權的重要機構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有權裁決國家軍政大事

  5.下圖為明清時期各地集市變化統計表,表中資料說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間***  ***

  省區 嘉靖至萬曆

  州縣數 集市數 順治至雍正

  州縣數 集市數 乾隆至道光

  州縣數 集市數 直隸

  山東 14  132

  42  104 82  527

  64  1 126 43  537

  74  1 583 陝西***關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福建***不含臺灣*** 45  459

  19  131 51  545

  15  205 43  976

  39  511 廣東 —  — 72  1 270 71  1 959 A.州縣集市的密度北方超過南方

  B.南北經濟交流日趨頻繁

  C.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

  D.農民與市場的聯絡不斷加強

  6.據史料記載,明朝中後期“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江北則推山右。新安大賈,魚鹽為業,藏鏹有至百萬者,其他二三十萬,則中賈耳。山右或鹽或絲,或轉販,或窖藏,其富甚於新安”。材料表明當時***  ***

  A.奢侈品販運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B.富商大賈大多以壟斷經營斂財

  C.形成地域性特徵明顯的行業商幫

  D.資本主義萌芽促進貿易的繁榮

  7.***2014安徽合肥質檢***下表呈現的是明清時期江南某些地區的經濟現象。根據傅斯年的觀點“歷史研究應堅持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此表可以證明當時江南地區***  ***

  松江府 “壤地廣袤不過百里而遙,農畝之入非能有加於他郡邑也。所由供百萬之賦……全賴此***棉織***一機一杼。” 蘇州府 “郡城之東,皆習機業。……計日受值”;盛澤鎮“供以蠶桑為業。” 嘉興府 王江涇鎮“多織綢,收絲縞之利,居者可七千餘家……” 湖州府 “俗皆織絹”;“惟湖以蠶……官賦私負鹹取足焉”;南潯鎮“煙火萬家”。

  ①商品經濟的發展 ②紡織業在全國經濟中占主導地位 ③農民經濟負擔沉重 ④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8.***2014安徽皖南八校聯考***《明實錄》記載:明成祖即位時即發詔令,“沿海軍民人等,近年以來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國,今後不許。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永樂一年***1404年***又“下令禁民間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為平頭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這兩處記載可以證明***  ***

  A.海禁政策在區域性地區出現了鬆懈

  B.當時沿海對外貿易獲得發展

  C.政府開始允許民間對外貿易

  D.明成祖延續了明初的海禁政策

  9.有學者認為:“明清之際……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筆鋒對以往正統宋明理學做出了總結性批判,從儒學內部逐漸發展出一個脫離程朱理學樊籬的、異質的新思想系統。”材料所說的“異質”***  ***

  A.體現了新興市民階層的訴求

  B.沒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範疇

  C.是封建晚期“西學東漸”的產物

  D.對當時中國的社會轉型影響巨大

  10.明朝有學者言:“負惟國之有是,出於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婦之所是,主與臣不得矯之以為非;匹夫匹婦之所非,主與臣不得矯之以為是。”以上言論***  ***

  A.否定君主專制制度

  B.強調對民意的尊重

  C.主張建立法治社會

  D.受西方啟蒙思想影響

  11.***2014安徽黃山一模***黃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輕其賦斂矣,而民間之習俗未去,蠱惑不除,奢侈不革,則民仍不可使富也。”對該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

  A.發展商業,工商皆本

  B.治貧需與治愚相互結合

  C.整頓吏治,懲治腐敗

  D.統治者應實行輕徭薄賦

  12.明末馮夢龍在《醒世恆言》中對盛澤有這樣一段描寫:“鎮上居民稠廣,土俗淳樸,俱以蠶桑為業。男勤女謹,絡緯機杼之聲通宵徹夜。”這一材料可用來作為***  ***

  A.分析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反映明代北方市鎮經濟發展的第二手材料

  C.說明明代重農抑商政策破產的有力證據

  D.研究明代短篇小說寫作的直接材料

  高考歷史二輪複習練習:材料題

  1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晉以來,中書、尚書之官始真為宰相,而三公遂為備員,其何故也?蓋漢之典事尚書、中書者,號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則奸雄之謀篡奪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

  ——馬端臨《文獻通考·職官三》

  材料二 中國過去的政治,不能說皇權、相權絕不分別,一切全由皇帝專制。我們縱要說它是專制,也不能不認為還是一種比較合理的開明的專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並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來決定一切的。

  ——錢穆《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秦王嬴政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樹立了絕對皇權,鞏固了統一。秦王嬴政的這些活動,把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翦伯贊《中國史綱要》

  請回答

  ***1***秦朝漢初,“三公”具體指的是哪些職官?據材料一,指出魏晉以來“三公”地位的變化並說明影響其地位變化的制度原因,概括宰相制度的演變特點。***15分***

  ***2***指出材料二、材料三的觀點並各舉兩例加以說明。***15分***

  1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元年***令濱海民悉徙內地五十里,以絕接濟臺灣之患。於是麾兵拆界,期三日盡夷其地,空其人民。……自有粵東以來,生靈之禍,莫慘於此。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

  材料二 ***康熙五十五年下詔***海外有呂宋、葛喇巴等處,常留漢人,自明以來有之。此即海賊之藪也……東洋可使貿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聖祖實錄》

  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閩廣家給戶足,遊手無賴亦為欲富所驅,盡入番島,鮮有在家飢寒竊劫為非之患。即禁之後,百貨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藝能之無用,行者嘆致遠之無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維朽蠹於斷港荒岸之間……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貧,貧者困,驅工商為遊手,驅遊手為盜賊耳。

  ——***清***藍鼎元《論南洋事宜書》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歸納康熙帝實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響。***4分***

  ***2***據材料二,歸納康熙帝實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這裡的 “海禁”與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麼不同?***6分***

  ***3***據材料三,指出“開海”的積極影響。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海禁政策對中國社會長遠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6分***

  ***4***綜合上述材料,由“開海”與“海禁”的反覆,指出清朝統治者政治決策上的根本出發點。***6分***

  歷史二輪複習練習答案:

  一、選擇題***共12題,每題4分,共48分***

  1.D 解析:1380年,明太祖誅殺丞相胡惟庸,撤中書省,廢除丞相,與題幹中時間“1377年”不符,故A項錯誤;明初沿襲元朝制度,在中央設有中書省和左右丞相,管理全國行政事務,根據材料資訊“凡奏不得先稟告中書省”,實際上反映出明太祖對丞相懷有戒心,力圖削弱相權、加強皇權,故D項正確,B、C兩項錯誤。

  2.B 解析:題幹反映了明代丞相制度的廢除與內閣制形成及發展。A項說法錯誤;由題幹中的“成祖簡翰林官直文淵閣,參預機務”,可知B項正確;C項“法定中央機構”的說法錯誤;D項“為大學士屬官”說法錯誤。

  3.A 解析:關鍵資訊:“朝廷的主動部分實為百官臣僚之集團而不是君主”“最後的辦法仍是以人本主義調和這天授皇權,或者說是強迫的執行開明專制”。題乾材料強調的是百官臣僚在決策中的重要性,故A項正確;B項與題幹觀點相悖,故B項錯誤;C項無法從題乾材料中體現,故C項錯誤;題幹中的“以人本主義調和這天授皇權”並不能說明以人文主義為思想基礎,故D項錯誤。

  4.C 解析:據題乾材料“恭擬上諭”“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馬遞”“取旨密封,遞送亦如之”等資訊,可知軍機處密旨或者內外大臣的奏事,都通過密封速遞,迅速傳達執行或者上奏,這說明了軍機處的設定提高了行政效率。

  5.D 解析:本題考查對明清時期商業發展狀況的理解。觀察表中資料,可知A、B兩項不符合表中資訊;C項與題幹無關;表格資料反映了明清時期商業的發展,故選D項。

  6.C 解析:根據材料資訊“江南則推新安,江北則推山右”“新安大賈,魚鹽為業”“山右或鹽或絲”,可知當時出現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故C項為最佳答案;A項中“奢侈品販運”明顯與材料資訊不符,故排除;B項中“壟斷經營”無法體現,故排除;D項中“資本主義萌芽”在題乾材料中沒有體現,故排除。

  7.B

  8.D 解析:兩則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實行嚴格海禁政策,故A項不正確,D項正確。根據海禁政策內容,可知B、C兩項不正確。

  9.A 解析:本題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的訴求是明末清初進步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B項不能體現“異質”,C項說法不正確,D項擴大了明末清初進步思想的影響。

  10.B 解析:材料中“匹夫匹婦之所是,主與臣不得矯之以為非;匹夫匹婦之所非,主與臣不得矯之以為是”,說明了要尊重民意,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否定君主專制制度,故A項錯誤;主張建立法治社會是近代民主思想,故C項錯誤;受西方啟蒙思想影響是在近代,故D項錯誤。

  11.B 解析:黃宗羲指出,統治者應實行輕徭薄賦,但更重要的是改變民間舊的習俗,蠱惑奢侈不革除,民眾仍然不能夠富裕,故黃宗羲強調了治貧需與治愚相互結合,B項正確;黃宗羲倡導工商皆本,但材料中沒有體現,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吏治問題,故C項錯誤;黃宗羲認為統治者應實行輕徭薄賦,但他強調的是改變民間舊習俗,故D項錯誤。

  12.D 解析:文學作品能反映一定時期的歷史,但經過了文學加工不是原始資料,排除A項;盛澤鎮位於江蘇蘇州,B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重農抑商政策的瓦解問題,排除C項。《醒世恆言》是短篇小說集,故題乾材料可以作為研究明代短篇小說的直接材料,故選D項。

  二、非選擇題***共2題,其中第13題30分,第14題22分,共52分***

  13.答案:***1***宰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的權力由實變虛。宰相權力不斷轉移到皇帝的近臣手中,宮內官發展為正式的朝官***皇帝起用中書、尚書等近臣擔任宰相***。君權不斷加強,相權逐漸削弱。

  ***2***材料二表明中國古代政治不是君主絕對專制。秦朝實行廷議制度;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制度對皇權有一定製約;“天人感應”思想對君主的制約。材料三表明中國古代政治是絕對君主專制。漢武帝設內朝取代外朝;明朝設內閣制度,加強皇權;清朝設定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14.答案:***1***封鎖臺灣***或收復臺灣的需要***。給沿海居民帶來巨大災難。

  ***2***清除海賊***防止沿海商人與海盜勾結***。材料一:完全禁止;材料二:限制。

  ***3***人民富足;社會安定。消極: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延緩了中國發展步伐。

  ***4***維護封建統治。

高考歷史必備知識點整理
高考歷史複習強化訓練及答案解析
相關知識
高考歷史二輪複習練習帶答案
高考歷史二輪複習練習及答案
高考歷史二輪複習檢測練習及答案
高考歷史二輪複習檢測練習附答案解析
高考歷史二輪複習檢測練習附答案解析
高考歷史二輪複習檢測練習帶答案
高考歷史二輪複習檢測練習帶答案
高考歷史秦漢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高考政治二輪專題練習附答案解析
重慶高考文言文閱讀專練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