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歷史複習知識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在歷史的複習階段,掌握好重要的內容是很關鍵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兩次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1840—1842年 英國***

  1.根本原因:

  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意圖開啟中國市場,將中國變成其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

  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衰落

  直接原因:林則徐虎門銷煙

  2.結果:

  清朝戰敗,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之後又與法國簽訂《黃埔條約》和美國簽訂《望廈條約》。

  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協定關稅***

  ①割地: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②賠款:賠償英國2100萬銀元;

  ③開放通商口岸: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開闢為通商口岸;

  ④協定關稅:中國向英國商人徵稅,必須同英國政府商議

  3.鴉片戰爭的影響:

  ①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獨立發展的道路被迫中斷;

  ②中國被迫捲入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③中國歷史程序發生重大轉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中國進入民主革命時期。

  中國戰敗的根本原因:

  衰敗的封建主義無法抗衡新興的資本主義。啟示:落後就要捱打。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英法聯軍***

  1.根本原因:擴大在華利益,進一步開啟中國市場

  直接原因:修約遭到拒絕

  2.結果:中國戰敗,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洗劫北京併火燒圓明園***

  3.影響:

  ①政治: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②經濟: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並伸向內地,加緊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同時中國洋務運動興起,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③清政府權力結構發生變化:一部分官紳主張學習西方“長技”,自強求富,興起了洋務運動。

  :甲午中日戰爭

  1.根本原因:

  明治維新後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日本尋求對外擴張,並制定大陸政策***蓄謀已久***。

  導火線:朝鮮東學黨起義

  2.結果:

  清朝戰敗,簽訂了繼《南京條約》以後危害最為嚴重的《馬關條約》:

  ①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

  ②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④允許日本在華設廠

  3.影響:

  ①《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後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條約。不僅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同時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中華民族陷入了極其嚴重的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②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設廠,嚴重阻礙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標誌著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③甲午戰敗後,為挽救統治危機,清王朝進行了軍事改革;

  ④面對民族和生存危機,中國社會各階層以不同的形式展開了救亡圖存的鬥爭

  ⑤甲午戰爭的失敗說明單純學習西方技術的道路走不通,從此開始了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嘗試。

  :太平天國運動

  1.興起原因

  ①根本原因:階級矛盾激化

  ②外部原因:鴉片戰爭是推動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外部原因

  ③直接原因:自然災害嚴重

  2.目的:推翻清朝統治

  3.經過:

  ①準備: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

  ②興起和發展:1851年金田起義,1853年定都天京,1856年全盛時期

  ③轉折和失敗:1856年天京變亂,由盛轉衰;1864年天京失陷

  4.重要綱領:

  ①《天朝田畝制度》***1853年***

  內容: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和產品。

  結果:無法實施***根本原因—違背了社會發展的規律***

  評價:是太平天國的建國綱領

  革命性:反對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對封建土地制度的徹底否定

  侷限性:

  絕對平均主義,無法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是空想,無法實現***空想性:平均分配財產必將嚴重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根本無法實現;落後性:平均分配一切財富,顯然與中國當時要求發展資本主義的方向相違背;《天朝田畝制度》是由農民的小生產者的經濟地位決定的,在具體實踐中是無法實行的***

  ②《資政新篇》***1859年***

  內容:洪仁玕提出改革內政的治國方案,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學習西方資本主義

  結果:無法實施***根本原因—缺乏實施的社會條件***

  評價:

  進步性: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侷限性:不是農民革命實踐的產物,沒有反映當時農民最迫切的願望和要求,脫離當時社會實際,無法實現。

  5.作用

  動搖了清朝統治的基礎,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提出了近代中國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改革方案。

  :義和團運動

  1.爆發原因

  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戰爭後,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民族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外國傳教士在山東活動猖獗,導致與民眾對立嚴重。

  2.特點

  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的自發的反帝愛國運動

  3.作用

  ①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②但它對清政府認識不清,盲目排外也體現了農民階級的侷限性。

  :日本侵華的罪行

  1.侵華戰爭

  ①1931年,日本侵略軍制造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

  ②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

  2.日軍的滔天罪行

  ①1937年12月,製造南京大屠殺***被稱為“現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②在中國東北成立專門研究細菌戰的部隊,用中國活人作試驗,稱為“七三一部隊”。

  ③採取“以華制華”的政策,通過建立偽政權進行殖民統治,大肆掠奪中國的經濟資源;在佔領區內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和“清鄉運動”,進行殘暴統治。

秦朝歷史所有皇帝
抗日戰爭知識填空
相關知識
2016高三歷史複習知識點
高三政治複習知識點
高三地理複習知識點
七年級下歷史複習知識點川教版
高三地理複習知識點歸納
2016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
歷史複習知識點
高三生物複習知識點大全
中考歷史複習知識點彙總
中考歷史複習知識點彙總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