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政治哲學知識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6日

  哲學是一門複雜的抽象的學科,在高中政治學習過程中,要掌握相關知識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中政治哲學知識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意識為什麼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對於這一難點的突破既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又對學生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這一難點應從以下四點突破。

  第一,明確“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身含義。

  所謂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是指人們的意識可以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不僅可以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可以如實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是人的意識能動性的重要表現。

  第二,理解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原因。首先,從認識的物件即客觀事物本身看,它有相對靜止的一面,同時它的現象和本質既相區別又相聯絡,為人們正確認識現象和本質提供了客觀可能性。其次,從認識的主體——人類來看,既有日益完善的思維器官人腦,又有人所特有的主觀能動性,可以透過現象,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形成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再次,從認識的基礎——實踐來看,實踐是聯絡主客觀的橋樑,而實踐總是不斷髮展的,隨著實踐的發展,人的認識能力也隨之不斷地提高,人們的認識越來越符合發展的實際。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

  第三,從教育意義上講,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早已被人們的實踐活動所證實。既然人類在實踐活動中能夠取得成功,達到預期目的,那就說明原有認識是符合客觀事物性質、狀態、規律的,證明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第四,對“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含義要有正確認識。①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不等於人們的意識都是一樣的。不同的人對同一客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別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如此。對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但又都是正確的。②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不等於說每個人的意識隨時隨地都是正確的,相反人的認識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會出現正確與錯誤的差別。③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並不意味著處於特定歷史時期的人們可以將一切客觀事物認識窮盡,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每一時期的人們的認識總是有限的,但他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擴充套件,加深。

  怎樣把握“主觀能動性”、“意識能動性”、“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三者之間的區別?

  ***1***“主觀能動性”是指“想”和“做”。想是認識世界的能力與活動,做是改造世界的能力與活動。“主觀能動性”既包括“意識能動性”,也包括實踐活動,而且這兩項內容密不可分。

  ***2***“意識能動性”是指意識能動地通過實踐反作用於客觀世界。可見,第一,意識能動性不等於主觀能動性,它僅限於“想”,不包括“做”,屬於意識範疇;而主觀能動性除了“想”,還包括“做”,包括實踐。意識能動性雖然體現在做即實踐中,但實踐不等於意識的能動性。第二,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識能動性的表現之一,所以,也不能把意識能動性與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等同起來。

  ***3***“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是指以意識為指導,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為現實,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它既不等於意識的能動性,更不等於主觀能動性。

  上述分析表明:“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屬於“意識的能動性”,“意識的能動性”屬於“主觀能動性”,後者比前者的外延要大。

  6.如何理解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又是萬萬不能的?

  ***1***物質決定意識,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不論意識的反作用有多大,它總是受客觀物質條件的制約.歸根到底由物質決定。所以說精神不是萬能的,認為精神的作用是萬能的,是唯心主義觀點。

  ***2***沒有精神又是萬萬不能的,因為,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沒有精神,也就不可能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也就不可能充分調動人的精神力量,要使精神轉化為物質就成為空話。因此,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我們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二***

  怎樣理解“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義?

  對這一問題學生幾乎沒有從理論上思考過,屬於知識空白;對這一理論的表述,學生一下子也難以適應。

  對這一難點,著重應從以下五點加以突破。

  第—,明確認識意識能動作用的突出表現是什麼。意識的能動作用突出地表現在,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以正確的思想和理論為指導,通過實踐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

  第二,認識意識反作用的含義。意識存在於人的頭腦中,它不能直接作用於客觀事物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意識的反作用只能通過實踐,在實踐活動,意識總是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於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變化,這就是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

  第三,明確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具有雙重性。意識本身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所以,不同性質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是不同的,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們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第四,明確認識在“意識對客觀事物反作用”這個問題上,不同哲學派別的不同觀點。辯證唯物主義既承認物質決定意識,又承認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承認物質決定意識,否認意識的反作用,唯心主義則誇大意識的反作用。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第五,正確認識意識的反作用的方法論要求。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自覺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為什麼說意識的作用再大也僅僅是反作用而不是決定作用?

  人們想問題、辦事情總要先“想”後“辦”,在“想”指導下“辦”,“想”即發揮意識的作用,由此有人認為,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固然,意識的作用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毛澤東說:“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須先有人根據客觀事實,引出思想、道理、意見,提出計劃、方針、政策、戰略、戰術,方能做的好。”***《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445頁***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主動創造性,具有對人體生理活動的控制作用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作用。列寧說:“世界不會滿足人.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列寧全集》第38卷,第229頁***“人的意識不僅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同前書,第228頁***今天.在科學理論指導下,人類的活動不僅改變著地球,其活動範圍已經開始衝出地球.飛向遙遠的天體,在日益廣闊的宇宙空間顯示出自己的威力。所有這—切,無不凝結著“思維著的精神”的勞績。

  然而,在辯證唯物主義者看來,“思維著的精神”勞績再大,也離不開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總是要受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的制約。

  首先,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固然是在意識指導下進行的,在行動之前先有—定的動機,併為實現這種動機制定相應的計劃,但是,人們為什麼恰好產生這種動機而沒有產生別的動機?為什麼在不同情況下會產生不同的動機?答案無法從動機本身得到說明,而只能到客觀現實中去尋找。事實上,人們的動機並不是任意地產生的,而是由人們所處的客觀地位及其所面臨的實踐需要決定的。人們給自己提出的任務和計劃,都是客觀事物發展的產物。

  其次要使動機變成現實,使物質世界發生變化,還必須通過實踐。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實踐和意識活動的區別在於實踐是一種主觀見之於客觀的物質性活動,不通過實踐,不付諸行動,再好的動機也是沒有用的。

  再次,人們有了必要的動機,進行了實踐,也不一定能保證達到預期的結果,要想得到預期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事物的規律性,否則,就會在實踐中失敗。

  最後,遵循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改造客觀世界必須憑藉一定的物質手段去作用於客觀物質物件,離開了客觀的物質手段和物質物件的作用,意識活動只能是一種空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形容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同物質手段和物質物件的關係,沒有現實的材料,人的意識再“巧”也創造不出任何物質東西來。即使人們認識世界的活動,也必須依賴於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程度,同物質技術條件的發展水平密切聯絡著,要認識巨集觀天體,就需要天文望遠鏡、航天探測器等觀測設施。要認識微觀世界,就需要有電子顯微鏡,基本粒子加速器等技術裝備。一般來說,這些科學觀測和實驗裝置越是先進,人們的認識水平也就越高。人的認識能力同物質的認識工具的發展水平是相輔相成的。

  由此可見,不管意識的能動作用有多大,它總是受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的制約。唯心主義從否認物質決定性的基本立場出發,片面誇大意識的能動作用,宣揚“意識決定論”、“精神萬能論”,這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是極其有害的。

  ***三***

  “電腦也能思維”對嗎?

  “電腦思維”只是對人腦思維功能和思維的資訊過程的模擬,它同人類思維有本質的區別。

  第一、“電腦思維”的物質基礎是機械的、物理的裝置,人腦思維的物質基礎是人腦。

  第二、“電腦思維”的過程是機械的、物理的過程,人腦思維的過程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過程。

  第三、“電腦思維”沒有自覺能動性,沒有創造性,只能接受人的指令;人腦思維是人自覺進行的,有獨特的創造性。

  第四、“電腦思維”沒有社會性,不會去探求模擬的社會意義;人類智慧具有社會性,注重思維的社會效果。

  第五、“電腦思維”是一個純粹的邏輯過程***而且是人事先給定的***,人腦思維除自覺的邏輯過程外,還滲透有情感、意志因素,穿插有靈感、直覺、頓悟等過程。

  可見,“電腦思維”不是本來意義上的人的思維,思維、意識只是人腦的特有機能。

  怎樣理解“人們能夠有意識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這個觀點既是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①這主要是難在:第—,從能力上看,學生還缺少辯證思維能力;第二,從具體把握觀點來說,學生會認為,人們既然可以有意識地改造自然物的形態、屬性,那麼改造了的、發生了變化的自然物顯然是在意識之後出現的,因此就不應說這—部分自然物不依人的意識為轉移。

  ②抓住中心觀點:“人們改變的只是自然物的具體形態,具體屬性,而自然物的客觀存在、自然物的固有屬性及其規律是不能改變的,自然物具體形態和具體屬性的改變不是任意的。”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從人們利用自然物來看,其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觀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屬性與規律。自然物及其屬性與規律不會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人只能根據自然物本身的屬性與規律去有意識地利用自然物。第二,從人們改造自然物來看,其基礎仍然是自然及其固有的屬性和變化發展的規律,而這些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正如馬克思所說:“人並沒有創造物質本身,甚至人制造物質的這種或那種生產能力,也只是在物質本身預先存在的條件下才能進行。”總之,雖然人類產生之後,人的意識對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有著相當大的影響,人們有意識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人類所到之處無不留下意識的印記。但是人的意識水平越高就越清醒地體會到在自然面前人是不能隨心所欲的,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

<>的人還:

新課標高考政治知識點
高三政治哲學重點知識
相關知識
人教高中政治哲學知識點
滬教版高中政治哲學知識點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點
滬教版高二政治哲學知識點
高二政治哲學知識點滬教版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總結
高三政治哲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高二政治哲學知識點大全
高二政治哲學知識點集錦
高二政治哲學知識點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