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教師教學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聽說讀寫是學習英語的基本要素,那初中英語老師怎麼教?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

  有人把“聽、說、讀、寫”歸納為英語學習中必須掌握的四大技能,這很對,但我還想再補充一句,那就是:學習態度的端正與學習目的的明確,這一點更應當擺在五大技能之首,因為只有學習態度端正了,學習目的明確了,事情成功才有了基本保證。作為一個學習英語的人也是一樣,因為只有這兩個條件得到了滿足,學習英語才會成為一種可能,再去談如何學習以及如何學好英語才會有現實的意義,否則一切只是空談。

  我一直以來都很看重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否端正,所以你們應當清楚那次我在班上發的那頓我教書以來最大的火併不是無名之火,我很厭惡那種平時不花時間去記憶單詞,聽寫起來又想方設法去抄別人的那種人,厭惡那種一個簡簡單單的補全對話也會拖一兩個星期,之後五十多個同學的班也只有九個同學完成的那種拖欠作業的行為,但這些都在你們身上發生了,而過後我也深知這都是有它們的根源的。

  聽,聽不懂,說,不敢說,讀起句子來也是我通常所說的那種“炒豆子”讀法,翻譯起句子來仍然是中國味十足。這是你們大部分人的通病。往大了說,這是我們大部分學英語的中國人的通病。

  偶爾碰上一個老外連打個招呼的勇氣都沒有,學了十幾年的英語見面了擅長的還只是那幾句:“Hi, how are you? I am fine, thank you.”而接下來該說什麼便茫然不知所措,要不就是紅著臉逃之夭夭了。據統計:中國有四億多英語學習者,比美國的人口還多。他們“辛勤耕耘”英語十多年***很多人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小學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但真正能用英語流利交流的人卻廖廖無幾,絕大多數人在“聾啞英語”的怪圈中掙扎。於是就有人發出這樣的感慨:中國的英語教學到底怎麼啦?中國農村初中的英語教學到底怎麼啦?

  誠然,這樣的大方向性問題並不是你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就能找出答案的,但你們卻始終是這個問題的一分子。針對這個問題,有人給老師開出一貼良藥:教師應當首先轉變觀念——英語教學不是語言知識的教學,而是言語技能的教學。過去,由於考試指揮棒的影響,英語教師過分強調英語知識的教學,結果培養了一批“啞巴英語”和“聾啞英語”。這次中學英語教材的改革雖為教師觀念的轉變奠定了基礎,然而傳統考試的“餘威”仍在,考試依舊是教學的指揮棒。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應該懂得如何在這兩點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我們的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也適時進行了調整,明確規定將降低語法試題的難度,減少知識性的客觀題,重點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在言語運用中學習語言。“學以致用”這是一個淺顯卻又亙古不變的真理。而此時此刻的你們是否依然在抱怨著:自己的基礎是如何如何不好,自己的記憶力是如何如何差,自己沒有語言天賦。

  不要抱怨自己基礎不好,不要害怕自己只是個初學者。什麼叫基礎好?學了十年英語還是聾子啞巴,學了十年英語語法還糊里糊塗,這種基礎又有什麼用?一個小學生的口語超過一個大學生,一個陽朔農民每年可以接待成百上千的外國遊客!

  不要抱怨自己記憶力差!你的記憶力差,別人的更差!你的記憶力再差,但也沒有忘記你的母語!

  不要抱怨自己沒有語言天賦,只要你能講中文,那就證明你有非凡的語言天賦,你就一定能講一口最漂亮的英文。

  篇2

  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學好英語這門語言,教育教學中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去深思,去探索。通過九年的工作實踐,我認識到,英語教學不應該只滿足於對單詞、句型的概念化解釋和程式化分析,那樣只會使教學內容平淡、課堂氣氛沉悶,使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使他們原有的興趣和信心很快喪失殆盡。那麼,怎樣才能做好中學英語的教學工作呢?以下是我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和心得:

  一.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先動口模仿,這樣可以訓練正確的語音語調,還可以培養口頭上運用語言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就為大膽地說英語奠定了基礎,

  二.勇創雙語教學特色,營造英語氛圍。

  1.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少地說漢語,而是以英語為主體,利用手勢、眼神、動作、音調等輔助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並且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各種情景對話,通過直接的語言交流來幫助學生建立語感。通過這種方式組織教學,能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營造語言氛圍,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表達的習慣。

  2.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教學應該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可通過課堂表演來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給孩子營造一方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天地;並且可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給每位學生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要求學生在學校見到老師、同學,用英語打招呼;在英語課堂,儘可能用英語進行交流;在課外,也要鼓勵孩子們儘可能使用英語。把英語教學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讓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生活成為學習的延續。

  三、關注學生情感,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1.尊重每個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嘗試,及時發現他們的進步並給予相應的表揚,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創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功、合作發展。

  3.關注後進生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儘可能為他們提供正確表現自我的機會,讓每一次小小的突破成為他們進步的基石。

  4.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經常和學生一起交流和探索,瞭解學生所想所需,做到教學相長。

  四、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1.積極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結合語言情境,讓學生通過實踐和運用來深化學習。

  3.進行自我評價,根據各自的不同狀況進行查漏補缺。

  中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要通過聽、說、讀、寫訓練,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正確使用英語,並具備一定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這一主線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其中,聽、說訓練尤為重要,訓練的途徑也是多樣化的。所以,英語教學必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並且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絡實際,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中不斷進步和完善。

  篇3: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隨筆

  現在的英語課本,每個單元都有相配套的閱讀材料,因此教學中我們都少不了採用閱讀教學法,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得知識,強調自學與合作學習。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到底要不要講?究竟應該怎樣講?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可見教師並不是不能講,而是要“精要地講”。再說,只讓學生暢抒己見而沒有教師適當的講授和適時的點撥,學生的思維不可能深入;只讓學生想象體驗而沒有教師開啟智慧的引導,學生的創新精神很難得到培養;只讓學生誦讀感悟而沒有教師的品詞析句,學生的學習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必須從教育規律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好自己的“講解點”。那麼,在何時精要地講呢?

  1、自讀之前啟發講:即在學生自主閱讀之前,簡明扼要地揭示閱讀要求和重點。

  2、重點地方著重講:對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講解,該挖掘處必挖掘,該品味,該講深講透的地方必須講深講透。

  3、疑難問題明確講:當學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難時教師要鮮明地講,從而為學生解難釋疑,讓學生正確理解、領悟材料內容。

  4、合作中提示講: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能抓住要點進行有效合作時,教師要進行提示性講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總結時補充講:在總結一節課、一篇材料的閱讀情況時,在學生概括、總結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進行補充,以進一步進行提煉和歸納,從而使總結更加完整、準確


幼兒園大班隨筆
資訊科技教學隨筆
相關知識
初中英語老師教學工作述職總結
初中英語老師教學工作總結範文精選
初中英語老師教學工作總結範文精選
初中英語老師的教學培訓感悟
初中英語老師個人教學工作述職總結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反思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現狀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問與答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視訊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