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聲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心聲》是一篇兒童小說,選材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品析小說題目“心聲”的內涵,能正確理解、評價小說所反映的社會生活。

  2.引導學生聯絡自身生活實際,把握形象的性格特徵,並從中受到啟迪和教育。

  3.通過學習本文,掌握文學作品欣賞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題目的深刻涵義,把握小說主題。

  2.引導學生在把握人物形象性格特徵的過程中受到薰陶,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

  教學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字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

  教學策略及手段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置學生於現實的閱讀情境中,教會學生質疑、解疑、探究“心聲”的內涵。

  2.教師設計對課文閱讀過程起主導作用、支撐作用的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有所感悟,受到薰陶,獲得啟迪。

  3.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利於本課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在一種想說、敢說、樂說的情境中訴說自我“心聲”,加強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聯絡。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件首頁,引發學生對小說情節的回顧

  要求:

  轉換敘述的角度,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複述情節。鼓勵學生加上自我生活體驗,有創意地表達。

  二、探究“心聲”內涵

  1.引導學生質疑

  ***1***抓住情節開端及結局的強烈反差,誘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提示:程老師先前拒絕李京京在公開課上朗讀課文的請求,在公開課上程老師卻聲音發顫地要求李京京把課文讀完。面對這一強烈的反差,同學們會產生怎樣的疑問呢?

  ***2***引導學生將發散的問題進行整合,提出能關涉全篇的幹問題。

  明確:李京京為什麼執意要閱讀這篇文章?

  他為什麼能讀好這篇文章?

  2.師生探究、解疑,歸納“心聲”內涵

  ***提示:人物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請同學們結合李京京所處的學校、家庭環境進行探究***

  明確:在學校裡,老師的忽視、同學的嘲笑,讓李京京倍感孤獨;家庭中,父母的不和更讓他壓抑、苦悶。現實生活的不如意,使他總沉湎於對鄉下爺爺及兒時玩伴的懷念之中。小說中的萬卡與李京京身世遭逢相似,在閱讀萬卡時,京京如遇知音,二人心靈碰撞交匯、融合,使得李京京感同身受地理解萬卡,喜歡《萬卡》,想讀《萬卡》,藉以表達自我內心的渴望!

  出示多媒體課件,小結“心聲”的內涵:

  三、組織討論,深化主題***多媒體分步出示討論題***

  1.你認為李京京是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結合自身生活實際想一想,我們應該從他身上學點什麼?

  要求:二人切磋後,自由發言。

  ***提示:李京京使你聯想到自身生活中的哪些體驗或見聞?***

  2.談談你對程老師安排公開課的看法?

  要求:四人小組討論,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結果。

  ***提示:可以客觀評價這一現象,也可以與文中的李京京、程老師進行換位思考,談看法。***

  3.從普通學生李京京聲情並茂的朗讀中,你得到了文學欣賞方面的哪些啟示?

  要求:師生討論,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自身閱讀經驗談啟示。

  四、小結主題思想

  學生總結歸納,教師點評,多媒體課件出示主題思想。

  本文作者通過區公開課上李京京執意要朗讀課文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天真、純樸,特別是銘記親情和渴望表達親情的學生形象。啟事教育工作者應當尊重、關愛每一個個體,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健康發展,同時也從一個側面批評了我們教育上嚴重存在的追求形式,甚至是弄虛作假的不良風氣。

  五、拓展延伸、訴說心聲***多媒體課件出示配樂畫面,烘托氣氛。***

  教師導言:同學們,成長的路上有陽光,就會有風雨;有關愛,就會有孤獨。生活中,被老師誤解、被同學誤會、與家人隔膜、與集體對立……這樣的事每天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困惑、苦悶、彷徨……困惑中我們滿含期待;苦悶中,我們充滿渴望。今天,我們傾聽了李京京的心聲,那麼讓我們也敞開心扉,談談自己的心聲吧!

  ***學生訴說心聲,師生隨機點評。***

  六、教師訴說心聲,並作總結

  溝通從“心”開始,傾聽了同學們的心聲,我深受感動和激勵。作為老師,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捧著一顆真誠的愛心,與每位同學平等交流;也希望我們大家能用“心”對待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心聲教學反思

  教學理念: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

  1.教師應結合文體特點,想方設法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環境。

  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的合理運用,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便於學生進入閱讀情境之中。

  《心聲》是一篇兒童小說,選材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備課時緊緊抓住主人公李京京的身份特點,多次選用“換位思考”,置學生於真正的現實閱讀情境中,確保對話的順利進行。“換位”的方式可不拘一格,如:

  複述小說情節時,讓學生改換敘述的人稱──與文字對話;

  分析人物形象時,引導學生將自己與李京京對比──與主人公對話;

  探究本文所反映的教育現象,讓學生站在程老師、李京京的角度討論──與作者對話;

  通過訴說心聲,引導學生從小說中走出來,重新認識生活、感悟生活,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絡。

  2.教學中讓人驚喜地發現學生思維的發散性、獨特性不可低估:在探究李京京形象特點時,學生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如李京京沒有妒忌心理、待人友善、勇敢、堅強、不怕挫折、不輕言放棄、執著、感情豐富等等,學生都能針對自己的某一缺點評價李京京身上的閃光點。讓我意外的是有位同學大膽的提出了李京京性格中的弱點──孤僻,認為我們應該擯棄。這種獨特的眼光和感受力,我們應該珍視,及時給予肯定和讚揚。

  3.學生的問題意識還很薄弱,探究性學習要啟發學生髮問,但怎樣啟發學生提問,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還有待於在實踐中探索。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教案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相關知識
心聲教學設計
蘇教版掌聲教學設計
掌聲教學設計
夜鶯的歌聲教學設計
音樂之聲教學設計
春之聲教學設計
桃花心木教學設計
滬教版笛聲教學設計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設計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