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國風·秦風·蒹葭》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材分析

  《蒹葭》是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人教版第四冊第七單元的一首詩歌。它是《詩經?國風》中的名篇。《蒹葭》是一首愛情詩,採用重章疊句、反覆詠唱的章法抒寫了主人公對意中人的傾慕之戀,以及欲見而不得的惆悵、執著之情。

  學生分析

  八年級初二年級的同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詩歌欣賞能力。教師要善於引導。啟發學生,給學生營造音樂的氛圍,激發他們學習詩歌的興趣。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所以,教師注重營造特定的氛圍,通過富有感情的誦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學生感受、創造美的情趣。

  2.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嘗試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的學習方法,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把握全詩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準確、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品味與賞析詩歌美的語言、美的意境。

  3.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他們創造美的動力。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投影儀、錄音帶和VCD碟片。

  2.詩詞曲賦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蒐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增加積累。

  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課

  一導語設計:

  師:同學們,當你聽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親愛的媽媽,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沒有一個家,……”這膾炙人口的歌詞時,是否記起了那首遊子思鄉的千古絕唱《天淨沙?秋思》?當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豐盛的晚餐時,是否記起了父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囑咐?當你驚歎於戈壁灘的狂風吹沙時,是否憶起“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志豪情?古典詩詞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麗與奇妙。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蒹葭》這首詩歌,再一次滋潤我們渴求的心靈。

  二初讀詩歌

  1.多媒體投影薄霧中的水邊蘆葦,蘆葉蕭蕭,茫茫蒼蒼。在這個畫面的襯托下,投影出詩歌原文。藍色字幕

  2.播放背景音樂低聲地:播放小提琴曲《水邊的阿蒂麗娜》。

  3.學生初讀課文:藉助“預習提示”以及註釋,讀準字音,瞭解大意。

  【文采飛揚的導語,清新自然的背景畫面,悠揚恬靜的音樂,使課堂中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美,使學生體驗了情境美、奠定了本堂課的基調。】

  二、品味賞析

  一整體感知

  1.配樂朗讀:在《水邊的阿蒂麗娜》的音樂聲中,教師範讀,學生仿讀。

  【樂曲播放與詩歌朗誦同時進行,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聯想,從而產生共鳴。】

  2.請同學說說選擇《水邊的阿蒂麗娜》的作為背景音樂的原因。

  【體會詩歌迷茫而略帶憂鬱的情感基調】

  3.詩歌中主人公為何憂傷?

  4.求而不得後主人公的態度如何?

  【整體感知詩歌的思想內容:嚮往和追求純潔的愛情和求而不得後,主人公依然執著追求的感情。】

  二品味語言

  1.上述體會你是從詩歌的哪部分感受到的?

  【目的是引導學生學習本課文重章疊句的結構特色,品味詩歌樸素清新風格灑落的語言】

  2.創新設計:請同學把大螢幕上的詩歌中加點的詞改換一下,要求改後的詩歌整體風格不變。

  【這個設計遷移性、挖掘性很強,它點燃了學生創造性自主學習的火花。詩歌中的加點詞語為三段對應部分稍加變化的詞語,學生改換後的詞大多是貼切的、和諧的,多元的。在這創新的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受到美的陶冶是潛移默化的。】

  3.熟讀成誦。採用男女聲交替讀、齊讀等各種形式

  三、激發激情

  一深層理解:

  1.課後思考練習一: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目的讓學生掌握意象的概念,因為理解詩歌中的深層敘往往是從理解分析意象的作用為切的。】

  2.自由討論“蒹葭”“蘆葦”“道路”等意象的象徵意義。

  【讓學生極大地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通過相象和聯想,準確體會意象的象徵意義。】

  二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激情

  1.多媒體投影出《在水一方》的歌詞,同時播放這首歌。

  2.思考:你認為這首改編自《蒹葭》的歌詞好嗎?為什麼?

  【在討論中,學生髮現歌詞將原詩中的渺遠迷茫、纏綿感傷的意境,反覆詠唱的形式等精華部分保留了下來。這一發現,加深了學生對原詩的理解。學生在這首優美的歌曲聲中,再一次地感受到了美的情感體驗。】

  3.您也許不是詩人,也許不是藝術家,但老師相信你有豐富的想象力。你能想象一下《蒹葭》這首詩歌的意境,藉助除文字和音樂以外的其他藝術形式來表現的情景嗎?各學習小組之間合作、探究、討論

  【這一設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這種開放型的題目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上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使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層出不窮,水到渠成地把學生創造的激情激發出來。】

  四、拓展延伸

  閱讀徐學鵬的《中國隨想》,並回答問題。

  中國隨想

  徐學鵬

  這是一片開滿鮮花的土地

  我們是一隻只的小蜜蜂

  一邊飛著一邊唱著春天的歌謠

  這是一片藍藍的大海

  我們是一隻只的小貝殼

  靜靜地躺在沙灘上心裡卻裝著一片海嘯

  這是一張古老而又年輕的臉

  我們是她開放著的微笑

  或許也有幾滴淚水

  卻淹沒不了這微笑的美好

  這是一個永遠的形象

  我們是她傾吐出的一縷縷陽光

  儘管也有佈滿陰雲的日子

  但總會有一個早晨太陽將大地普照

  啊──中國

  這就是我日日夜夜苦戀著的中國啊!

  問題:

  1.詩中哪些意象給你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詩人藉助這些意象表達怎樣的情感?

  2.這首詩在語言上與《蒹葭》有哪些相似之處?

  3.請用恰當的情感和語氣語調朗誦這首詩。

  板書設計

  寫景思人

  蒹葭白露──伊人

  情景交融

  教學後記

  這堂課中,我努力營造了一個情感的氛圍,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對學生進行了正面的激勵,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精神,創新意識也得到了增強。這堂課中,我還滲透了音樂的教學,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蒹葭教學反思

  1.這堂課,我首先是注重了朗誦。詩歌教學就應該是以朗誦為主,不能作煩瑣的分析,不能上成練習課。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以及意境,只有通過不斷地朗誦,讓學生細細品味,才能逐步走入詩歌的藝術之美。在教學時我努力使學生通過美讀來感受先人的情感美,來領略華夏民族文化。

  2.又用優美的《在水一方》設定情境,課堂氣氛好,在課堂上努力做到了師生互動,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3.學生深入地理解詩人表達的情感,感受詩歌的結構美重章疊句的作用。重章疊句和反覆詠歎的手法學生教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4.教學方法上採用自讀法、朗讀法、探究法、提問法、練習法等綜合方式,效果不錯。

  存在的問題:由於《蒹葭》詩歌文字較為古奧,教學中準備還不夠充分,功底又淺,所以對詩歌意境挖掘不深,同時課堂也略顯散亂。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行星運動
相關知識
蒹葭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模板
小熊和小鹿教學設計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與反思
三年級上冊語文山茶花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雨教學設計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煙臺的海教學設計
高中物理曲線運動教學設計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