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尖子生談高一語文學習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2日

  客觀地說,語文作為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的基礎性學科,想要學好是不容易。它體系博大內容浩繁,融思想、知識與藝術為一體,需逐步培訓良好的感知與接受能力,在考查時和課本的聯絡相對少一點,經常使學生感覺沒有“抓頭”。但作為中學階段的一般性學習,需要的是紮實的文字、語言功底,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順暢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而達此目的,應該說是不太困難的,是有規律可循的。

  

  1.處理好“戰略”與“戰術”的關係

  我的語文老師是曹勇軍老師。他一直將語文素養的提升當作“戰略”,知識點的複習當作“戰術”。強調“戰術”要提高要過硬,但更要有“戰略”眼光。談及莎士比亞,會說起“四大悲劇”、十四行詩;談及司馬遷,會用“剛直不阿,留得正氣衝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的對聯來唏噓感嘆;作文講評談及曼德拉,不忘羅斯福的“四大自由”;談及“政府與民眾”的關係,順便提到林肯《葛底斯堡宣言》中的“民治,民用,民享”;此外,“和而不同”的英譯“agreeing to disagree”、“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等,都是老曹的口頭禪——我們班同學都親切地稱曹老師為“老曹”——可也正是這些“無用”培養了我們的語文素養,為高三複習打下堅實基礎。

  2.用“大視野”,作“小語文”

  從高三起,我們每天課前增加了8分鐘“時事講壇”。剛開始我和同學們一樣覺得高三就該是“題海戰術”,對所謂的“時事講壇”完全提不起精神來。可是漸漸地,隨著越來越多的時事新聞走進課堂,逐漸成為茶餘飯後除學習之外我們生活中的重要話題和學習內容,同學們對“時事講壇”也由冷漠到好奇,由好奇到喜愛,由喜愛到渴望。高三一年“時事講壇”讓我們改變太多。

  至今難忘,王海寬同學評“祖孫三代,百年義渡”;王子玥同學談“家常慈善”。“平談慈善”;高雪、張吉同學對小學生不科學的“米飯實驗”的接連思考,周鈺、喬丹、付明建同學對“校車事件”的接力追問;“方韓之爭”引起了我班的“馬王之爭”;遲騁、袁泓所爭論的陸港矛盾引發了全班的熱烈討論……

  “時事講壇”打開了我們的眼界與思路,讓我們學會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我從中受益良多,尤其表現在作文上:一模時我的作文只有52分,平時作文也多是三段論、老材料、大路貨,二模時我的作文就上漲到65.5分,三模作文普遍得分不高,我還得了57分。一提筆,大量述材便充盈腦中,信手拈來,不僅一下打破了作文“沒話寫”、“寫不出”的桎梏,還讓我品嚐到“寫得好”、“寫得有個性”成功的喜悅。

  而其妙處不僅於此,它讓我們有了“探究國際要聞,品讀世間百態”的人生大視野,用這種大尺度來看待語文,語文也不過指掌間了。古羅馬奧古斯汀《懺悔錄》中講道:“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生”,只讀書,不思考,那我們不過是一株株“葦草”,唯有擁有“獨立之思想,自由之意志”,才能使我們成為有思想的青年,擺脫平庸,趨於深刻。“時事講壇”使我們班同學作文的立意普遍提高,班級高手雲集,每次考試都湧現出一批優秀作文。

  我們班“時事講壇”堅持了一年,一直堅持到高考後。高考結束後,6月21日下午,我班同學相聚一堂,參加了“最後一次演講”,這個新聞訊息後來還登在《揚子晚報》上,為我們的高三生活增添絢麗的一筆。曹老師把我們一年的演講稿和他的評點彙編成一本書,叫《高三***10***班在六樓》。

  3.讓閱讀成為風氣,摘抄成為習慣

  熱愛閱讀一直是我班的風氣,不曾因高考的緊張忙碌而改變。直到高考前同學們仍背後傳閱龍應臺的《野火集》、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粱文道的《常識》等。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小步,可閱讀卻是值得堅守一生的事。遲騁在龍應臺的一段話後加上批註:中國要發展,她的人民首先要改變。我們要從腳下立足地開始。正如崔衛平所說,“你站的地方就是中國,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怎樣,中國便怎樣,你光明,中國便不黑暗!”後面還有這樣一行字:“午夜讀這樣有激情的文字都不覺得困了!”。花姐***花藝琳的外號***讀《民國風範》錢理群先生序言,記錄下心得:“已經凌晨一點,讀到第16節,淚水竟撲簌簌地流下來,不知是困,還是被感動。‘為學術而生’這是一句讓人動容的話,似乎幸福感和使命感就是被你醉心的學科所牽掛,讓你與那門學科相伴而生,你找到那門學科,似乎就找到人生的定位,這該是怎樣的幸福啊。”至今尤記,高考前最後一節課,全班起立,高聲朗讀俄羅斯白銀時代天才詩人巴爾蒙特《為了看到太陽,我來到這世上》,激情洋溢的聲音猶然在耳,“我來到這個世界為的是看太陽,而一旦天光熄滅,我也仍將歌唱……我要歌頌太陽,直到人生的最後時光。”在先哲智慧精神的感召下,我們從容面對高考。

  閱讀量的增加,使摘抄成為習慣,各人的摘抄也不相同,有話題類摘抄、人物類摘抄、實用類摘抄、時評新聞摘抄等等。摘抄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作文素材,形成了多樣的作文風格,也使我們有了精神生活和價值關懷,心靈不再蒼白。說一件軼事:我與同桌沈懿暉、小喬三人約定,每週四“數學日”,誰考得不好,就請客——買一份《南方週末》或《看天下》或《頭條》給大家看!我們互相傳閱,選不同的文章摘抄分享。因此我們三人都成為班上的寫作能手,也都偏愛寫時評。

  4.審題誠可貴,立意價更高

  審題往往幫助同學們理解題意、辯證思考、開拓思路。許多同學有這樣的深切體會,因為審題失誤,使原本的高分作文一下淪落為三四類作文。我校每次印發的作文講評講義中都會註明本次作文的審題要點與誤區,便於同學們找到失分的原因,瞭解優秀作文的寫作思路,減少我們的審題失誤。

  高考前我們還進行了“作文向前看”,“作文向後看”的審題訓練。後者回顧寫過的作文總結教訓與經驗。前者更梳理了含有動賓、偏正、並列關係的作文題,讓大家自主分析討論寫作思路是什麼,有哪些素材可以使用。當時討論的並列式作文題為“成功與優秀”。老師引導我們討論成功與優秀間的關係,同學們有的認為成功是優秀的階梯,有的認為成功側重於外人認可,優秀側重於內心要求,追求優秀比成功更重要。正是當時這樣的分析經驗,使同學們面對“憂與愛”的作文題時成竹在胸,遊刃有餘。

  若說審題是作文成功的基礎,那立意則是作文成功的關鍵。每天的時事開講是我們班的思維訓練時間,也是每個人作文訓練的良機。一個話題會引起全班的的思考,例如,面對“樑林故居”被拆事件,同學們沒有一味指責政府、開發商,而提出讓文化融入生活,成為現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讓“說大於做”,摒棄“三分鐘熱度”才能實現文化復興。59位同學的演講,就是59次立意訓練,這大大拓展了我們的思維寬度與廣度,讓“善於說理,立意深刻,作文素材貼近現實,有鮮活感”成了我們班的寫作特色。

  5.語文也有錯題本,錯題回看很重要

  大多數同學都有精心編寫的數學、物理錯題本,而往往忽略語文錯題本的價值。就算有,多數也只是詞語、成語的訂正。而我更關注詩歌鑑賞、現代文閱讀錯題的揣摩。語文錯題提供的不僅是正確答案,更是一種深入的反思和揣摩,在舊題與新題比較聯絡中,找到並形成自己的解題方法和路子。

  比如今年江蘇高考語文詩歌賞析溫庭筠《夢江南》:“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短短一行文字令人摸不著頭腦,可有整理錯題習慣的同學,就會以作者和詞風——溫庭筠和“花間詞”為切入點。溫庭筠擅長寫閨怨,而“花間詞”多以女子視角委婉抒情,所以本詩的主人公為滿腹幽怨,無處排解,對月思念遠方遊子的思婦形象。有了這樣的基本理解,詩歌第一題思想感情的把握***“恨”指什麼***、第二題抒情主人公形象和第三題結句***“搖曳碧雲斜”***的賞析,都有了解題方向和基礎。

  錯題整理還可以訓練我們的鑽研精神,字字鑽研,句句推敲。“千萬恨”表現思婦千頭萬端、不可言喻的悵恨。“不知”、“空落”表現出山月水風不解閒愁,突出思婦滿腹愁情無處排遣。“碧雲斜”表現思婦滿心愁緒,無意梳妝的低落心情。由關鍵詞入手,便可將含蓄不明的詩歌拆解成一個個熟悉的畫面。記得我們複習中多次遇到含蓄婉約的小令***教研室《二輪複習》就有好幾首***,曹老師特別提醒我們讀婉約小詞一定要“細”,體會其中情感的“深”。記上幾筆,反覆比較思考,閱讀技能才能不斷提高。

  現代文閱讀也是如此。我們現代文閱讀複習錯題訂正,更注重對文字的整體分析和揣摩。我覺得,今年高考閱讀《郵差先生》寫於抗戰時期,與我們一模閱讀馮至先生《八月十日燈下所記》所記敘的時間背景接近,在情感、主旨方面也有相通之處。如果有了對後文比較深入的理解,碰到《郵差先生》,也就有了快速準確深入理解的基礎。無論是《八》中戰前的寧靜,還是《郵》中戰時偏僻小城的安逸,都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以寧靜寫出戰爭的醜惡,表達對和平的嚮往,對平靜生活的禮讚;無論是《八》中招呼士兵吃瓜的賣瓜人,還是《郵》中恪盡職守的郵差先生,都是爽朗豁達的中國人的代表,通過他們表現中國人對抗戰勝利的樂觀與希望。但是兩篇文章也有不同:《八》敘述舒緩,是因為這是對戰爭的倒敘,帶有回憶的悠長、舒緩的語調,表現出作者對抗戰勝利的欣慰,緊扣“深深地喘了一口氣”;而《郵》中敘述舒緩符合郵差先生清閒的工作特點,體現小城悠閒恬靜的生活特點。從對比中看文章,使新文章成了老文章,陌生面孔成了熟悉面孔,這樣做起閱讀題自然事半功倍,得心應手。我當時坐在考場做閱讀題的時候,就有一種特別順手、舒心的感覺!

  以上便是我的高三語文心得與體會。謝謝各位老師!

高考物理總複習:物理實驗題如何拿高分?
提升高一語文學習成績的方法
相關知識
高中尖子生談高一語文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學習方法詳解
高一語文學習方法總結精選
高一語文學習方法指導精選
高一語文學習方法精選
有哪些好的高一語文學習方法
新高一語文學習方法
名師指導高一語文學習方法有哪些
高一語文學習方法的精髓
高一語文學習方法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