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級學習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從小學升入初中後,有兩個變化:一個是學科上的內容增加,老師教學節奏加快;一個是學習方法和技巧上的轉換。那麼,七八年級學生成績突然大幅退步的原因是什麼?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升呢?下面小編為你分享的是AAA的詳細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七八年級學生成績差的8大原因

  原因1:為了做作業而做作業

  小學階段,老師佈置作業的目的相對簡單,而且大部分的知識很容易就能在課上被同學消化,課後作業更多起到一個鞏固、拓展的作用。

  初中各學科的學習更注重聯絡,不把知識系統化,是做作業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沒有系統化就很難有頭緒,做題耗費的時間自然就會增加。

  對部分初中生而言,在紮實理解掌握各知識點的基礎上,通過做作業鞏固的同時,可以嘗試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絡。

  課上多聽老師的講解思路,課後多思考、複習,理清思路,將多個知識點串聯起來。這種習慣的養成,將對今後進入九年級後的中考複習,起到巨大的作用。

  原因2:吃不透、抓不住學科重點

  不少同學求勝心切,希望各個學科、各個知識點都能學得面面俱到,結果樣樣都抓,樣樣也沒有抓牢,“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應該說每門學科的作業佈置,都是結合課程重點來的。有基礎題,當然也有提高題。有些題目可以選擇不做,作業貴在精而不在多,剩下的時間可以是放在學科重點上來進行突破,也可以多思考,做到做作業不僅高效,而且高質量。

  原因3:忽視基礎,題目做得多而雜

  進入初中,學科增多了,自然作業也會增多。許多同學漫無目的地做題,最基本的東西還是學得模稜兩可,沒有過關,經過大量做題以後,反而鞏固了或者默認了某種不正確的認識,但是自己卻沒有發現。

  說得直白一點,初中日常的學習是為中考打基礎做準備的,而近幾年中考越來越注重在基礎之上考查同學們的能力,只有對基礎知識瞭如指掌,深刻理解,做題才是最有效的。

  所以在日常做作業的過程當中,要多做基礎題,由基礎題再到提高題、到高難題等,一步一步提升自己解題的能力。除了教材上的練習題,適當的課外輔導練習也是需要的,最好每個知識點都對應的試題練習,強化課後作業的效力。

  原因4: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有不少初中學生表示很苦惱,“我每回做作業都很認真,可是成績還是上不去”,這就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首先要明確高效做作業的三步驟:

  第一步是“解”,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解決面前的問題;

  第二步是“思”,就是做完之後要回顧和反思,總結出經驗和方法;

  第三步是“歸”,就是將獲得的經驗和知識迴歸到書本上去。

  如果能完全按照這三步來走,上課時結合作業中遇到的問題多想多問,課後做好配套練習,有不明白的及時記錄、發問、解決。

  原因5:不善總結

  不少初中生存在這樣的誤區,尤其是七年級學生,還處在小學的學習模式當中,對初中的學習沒有明確的概念。他們認為課上完、作業完成就萬事大吉了,這堂課學習到的知識點下次課老師還是會再講到,即使不講,多做做同類題型也就能掌握方法了,因而忽視日常的總結歸納。

  真的是這樣嗎?初中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而非灌輸記憶。

  以往在小學,很少有針對知識點的延伸拓展,但在初中,這樣的延伸拓展內容有很多。

  原因6:上課一聽就懂,其實沒有真懂

  學習是從認識到自己不懂,或承認自己不懂開始的,直到學習者自己認為自己懂了為止。一旦自己認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學習的過程就戛然而止了。

  ***1***沒懂自認為懂,會導致學習半途而廢。

  太多數的同學忽視了這個問題,他們從來不考慮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知識點以後自認為“懂了”,學習過程即告停止。以至於不在課堂上適當記錄筆記,晚上自修時不再複習當天上課的內容……

  他們自認為自己上課是聽懂了的,沒懂自認為懂會導致學習半途而廢。有一部分同學,他們會承認自己不會,他們的學習第一次往往以失敗告終,但沒有補救的措施,沒聽懂課堂知識,造成以後的課都聽不懂。

  ***2***從不懂到懂的過程是個漫長的過程。

  如果我們拿登上十層的臺階作為學懂的話,只要不達到第十層臺階,任何一層臺階停下來都是失敗。成功的路上盡是學習“失敗者”,他們距離成功有的遠,有的近,有的甚至只差一步。但他們停下來了,在沒有充分學懂的時候,學習停止了,這時候,遺忘的因素會很快佔到上峰。

  這樣,當時認為學懂的知識,其實根本就沒有掌握,考試的時候考不出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基本上所有的同學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這樣的現象,拒絕繼續深入學習,存在浮躁的問題。

  原因7:看書一看就會,其實沒有真會

  很多學生在看書的時候,往往如蜻蜓點水,輕描淡寫翻幾頁就算是看過了,無法深入看書。考試時候遇到自認為會做的題目,要麼做不出來,要麼做出來也得不到滿分。

  這其實也是浮躁造成的,應靜下心來看書,應分兩種情景看書:

  ***1***課前看書,目的就是尋找課堂學習的問題。

  預習時先要想一想,我們已經學習了什麼知識,接下來該學習什麼了?自己來個預測。課本上為什麼要編寫這些內容?接下來學習的知識重點和難點是什麼?對預習中感到困難的問題,要查一查自己繼續學習的困難原因是什麼?是原有知識基礎問題,還是理解問題?如果是基礎問題就要自覺補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決;如果是理解問題,可以記下來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去解決。

  ***2***課後看書,通過課堂掌握的問題再次尋找新問題。

  複習時先要想一想,本節課與已經學過的什麼知識點有聯絡? 這個部分的知識學到這裡,接下來應該學習什麼? 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學的內容有邏輯規律地羅列出來?對應有哪些典型例題?

  原因8:題目拿來就做,沒看清條件就做

  有一部分學生做作業或考試時沒有仔細審題,就急於動手解題,經常在題目沒看清,條件沒有看全就開始做題,等到題目做錯了,才恍然大悟,有個條件沒看清楚!

  失敗的人都會想,我下一次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也會想,下一次一定更成功。但下一次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要停在當下,不要急著往前走。

  拿到題目的時候,首先要有一個平靜的心態,不要急著做題,而是要先把題目看清楚再做,邊審題邊思考:這個題目考什麼知識點?給出的直接條件是不是能夠解出題目?有什麼隱含條件?還需要什麼條件才能解出問題?

  七八年級的方法總結

  上學期成績不理想?不用著急,從下學期開始,認真做好學習計劃,並且運用好的學習方法,一定可以打好翻身仗。以下的數學學習方法,給大家參考。

  數學預習的五步法:

  一、讀

  讀:就是閱讀教材,學生要逐字逐句地閱讀下一節課的授課內容,弄清中心問題,明確目的要求,力求瞭解新知識的基本結構***如定義、定理、解題方法等***,從總體上作概要性把握。

  二、查

  數學知識連續性強,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後面的課程無法學下去。預習的時候發現學過的概念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課前查閱有關內容搞清楚,力爭經過自查不留問題。

  三、思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對所預習的內容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從引入方法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從證題的方法到證題的依據等。

  預習時應思考:這一節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概念,定理,公式有什麼含義?有什麼條件?公式如何運用***正用,逆用,變用***。數學課本上有大量的公式,不管有無推導過程,學生預習的時候應當暫放下課本,思考如何推導對照,或在課堂上和教師推導的過程相對照,以便發現自己有無推導錯的地方。

  對於課本的例題,也嘗試先做一做,再與課本的解答對照,思考這個問題有沒有其他的解法或更簡捷的做法***一題多解***,如此既是自己在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又是在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一般地,公式推導不下去或推導錯誤,例題不會做或做錯,是由於自己的知識準備不夠,要麼是學過的忘記了,要麼是有些內容自己還沒有學過,只要設法補上,自己也就進步了。總之,預習的時候要多思考,要學會質疑。

  四、比

  比的含義,是對照閱讀,把該知識與有關知識的相同點,類似和差別找出,並納入相應的知識鏈中。如學生在學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求解方法等,在預習一元一次不等式內容時,可類比學習。比較這兩者可看出,二者的區別是中間符號不同,但化簡方法相似,可用表格方式對比。在比較中熟悉它們的特點,加強結構的記憶。

  五、記

  記指做好預習筆記,做預習筆記有助於提高預習的效果。簡短的可以直接在書上圈畫,批註,難點、疑點及複雜的內容則要寫在筆記本上。對於在預習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結合新舊知識進行縱橫分析,思考,若尋求出答案的,可把答案記下來,上課的時候,老師講到這些地方時,應把自己預習時的理解和老師講的相對照,看自己有沒有理解錯的地方。若想不出答案的,也要把問題記下來,待老師講課時,再聽其所以然。

  六、練

  在預習過程中,動手寫一寫,做一做,概念是否明白,方法是否掌握,可通過練習進行自我檢測。數學課本上的練習題都是為鞏固所學的知識而出的。預習中可以試做那些習題,之所以說試做,是因為並不強調定要做對,而是用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預習效果好,一般書後所附的練習是可以做出來的。

AAA

中外名人學習方法啟迪
高一語文必修三古文知識歸納3
相關知識
七八年級學習方法
初二學習經驗交流八年級學習方法
七年級學習方法總結
七年級學習方法指導
六年級學習方法演講稿有哪些
小學生三年級學習方法有哪些
小學五年級學習方法
小學四年級學習方法
五年級學習方法
數學二年級學習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