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朝讀經典讀後感讀書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自學校開展誦讀經典活動以來,在學生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大家對中國古典文化有了深刻的認識。下面是小編帶給大家的初中生關於朝讀經典的讀後感作文,歡迎閱讀!

  初中朝讀經典讀後感篇1

  看完這本《水滸傳》,我便一下躺在了床上-轉眼陷入了無限的沉思……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O八位好漢因被逼迫上那‘聚義梁山泊’但遭逼害只所剩無幾的英雄故事。水滸傳中的108將有32地煞和72天罡;雖結局並不是很好,但他們都被人們深深地記住了。

  其中的吳用令我尤其欣賞,他雖不如諸葛亮,但他才是真正的大仁大義。大智大勇,假仁假義的宋江,純粹是小丑,萬世唾罵。他是蔡京。高球等人的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後快,梁山眾好漢早晚大禍臨頭,被一網打盡。即使再重上梁山,也不可能,因統治階級象盯賊似的盯著他們,稍有異動,立即就會被斬盡殺絕,何況,梁山好漢們的心也散了,人更散了,散落各方,即使勉強能聚集在一起,吳用再有神機妙算,想不被察出異動也根本不可能了……他不愧是智多星,深知其中奧妙,他用自己的死,放鬆了敵人,才讓剩下的好漢們倖免於難。後來,年老的雙鞭將呼延灼,重新披掛上陣,與金兀朮大戰,壯烈犧牲,阮小七再次嘯聚江湖,與入侵的金軍拼死血戰到底,其他梁山好漢及其後代,大部分重舉義旗,加入了抗金的隊伍中來……

  這些好漢為了正義和義氣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他們用生命去奮鬥,用勇氣去拼搏,為了同伴不惜於死,我們又何不不向他們的精神學習呢!

  初中朝讀經典讀後感篇2

  自學校開展誦讀經典活動以來,在教師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部分教師對中國古典文化有了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學生開始了誦讀經典的活動。在不同年級開展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等經典。學生通過讀經典,從各方面都有了變化,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師長了。讀了經典以後,我感覺到經典文化伴隨孩子的成長。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特別是育人尤為重要,現在孩子不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自私自利,講究吃穿,亂花零錢。因為每家的孩子都生活在三口或五口之家的大人圈裡,從出生到上幼兒園、上小學之前,沒有一個系統的教孩子行為規範的教材,孩子不知道怎樣做,更沒有人按照規範要求或訓練孩子。自從我們開展了經典誦讀後,才感覺到經典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極好的教材,它彌補了現在教材不能塑造學生人格的缺憾。這樣會使一個人受用終生。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老的經典文化被外國人當作寶貝研究學習。可是我們是炎黃子孫卻把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丟了,這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今天當我們真正走進經典時,才知道它的真正內涵。它是做人的根本,為人之道。如果一個人連人都做不好,那麼其它事情也肯定做不好。經典不但幼兒園的小朋友要讀,小學生要讀,而且大學生也要讀。從幼兒開始讀《弟子規》、《三字經》、《論語》、《老子》等。例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這些看似小事,不被大人重視的一些規矩,應從幼兒抓起,因為幼兒和少年時期正是培養孩子良好品德的關鍵時期。教育就是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經典是培養學生做人的好教材。它包括了天文、地理、哲學和歷史等知識,是難得的好教科書。

  初中朝讀經典讀後感篇3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他教過的學生不下三千,人們把他和學生上課時的交流記載了下來,這就是《論語》。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講的是學習的方法,它讓我們在學習後再溫習一遍,好好溫習了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我想起每到課間或回家後,我都會複習一下當天的內容,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可總覺得還是有一些沒想到,所以以後我要常常複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把自己討厭的東西給別人,不要讓別人來做自己所討厭的事。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嚴於利己,寬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界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開得更豔持得更久。

  那我們就繼續誦讀吧!好好地擁有它,記住它。讓它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它來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提升我們的品位,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吧!

  告訴你們,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吧,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著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天天掛在我口中。那就是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師。這句讓我收益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這句之所以能讓我受益非淺,是因為它包含著一個哲理:“能者為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通過學習《論語》,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道理。

  初中朝讀經典讀後感篇4

  勵志和成功方面的書現在社會上流傳很多,但當我的視線進入《誰動了我的乳酪》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被重重地撼動了,一本不足百頁,僅四萬字的薄薄小冊子,竟有如此衝擊和震撼力,我想這就是這樣一本全球最暢銷書的魅力所在吧。

  我們正經歷一個多變的社會,體制的變革把我們從一條風平浪靜的計劃經濟的小溪推向了充滿驚濤駭浪的***。這種變化是徹底的、革命性的,又是客觀的,必然的。而《誰動了我的乳酪》用寓言式的故事討論了二個鮮明的主題;那就是變化。在變化來臨之前,怎樣預見變化,在變化到來之後,怎樣對待變化、適應變化。

  要知道,事物的變化是客觀的、絕對的,而不變是主觀的、相對的。其實,我們周圍每天都在面對變化,只是因為這種變化是細微的,不易感知的,容易忽略。我們很多的人都習慣於這樣一種情形,即漠視身邊細微的變化,而面對急劇的變化表現出頑強的抗爭,抑或是徒勞的抗爭。然而,問題是很多情況下,變化是在悄然間發生,卻未被感知和覺察,以至於鑄成悲劇,就像一隻扔進冷水裡慢慢被加熱煮熟了的青蛙。當我們守著眼前的一片天空,習慣於自己擁有的工作、財富、幸福時,我們總是躊躇滿志,怡然自得或誇誇然暢談美好的未來,而很少想到萬一,想到去聞一聞“乳酪是否有變質”或看看是否正在少去。直到乳酪忽然沒有時,我們才開始追問為什麼,但為時晚矣。當我們真正意識到危險來臨的時候,可能已經無能為力,無法挽回了。我們中的一部分人平時象哼哼一樣,面對失去的那份安逸天天叫嚷著:“誰動了我的乳酪?”然後意志消沉,苦等所謂老天開眼的奇蹟,結局只可能是在空空蕩蕩的房間裡餓死。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書中的“嗅嗅”和“匆匆”恰是我們的榜樣。居安思危,對多邊的“乳酪”變化密切注意,把跑鞋掛在脖子上,隨時準備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尋找新的“乳酪”。只有敏銳地注視著局面的細微變化發展,未雨綢繆,主動做好知識積累、技能積累、身體和精神積累,我們才能應付自如的面對發生的變化。

  一本好的書就是能讀自己。從《誰動了我的乳酪》一書中所能悟出指導工作、學習、生活的理念,正如劃出了一個人走向成功和新生活的航線。當然,真正啟動航程的還是靠你自己。


致高中生的一封信
關於名著的讀書筆記作文
相關知識
論語詮解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子夜讀後感作文心得體會範文
十日談讀後感作文心得體會
十日談讀後感作文心得體會
八十天環遊地球讀後感作文心得體會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作文心得體會
西廂記讀後感作文心得體會
中考生停課不停學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燈塔大課堂第八課最新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範文5篇
最新燈塔大課堂第八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範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