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感恩的政治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感恩就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感恩

  [摘要]“”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代代相傳的優良美德。 中國 人自古就有“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傳統文化認同。的確,人的一生,受父母養育之恩、師長教誨之恩、親友呵護之恩……正是這種種深情,扶助我們成長,幫我們明辨方向,給我們馳騁的空間,又幫我們插上騰飛的翅膀。

  [關鍵詞] 戲曲 晉劇 藝術

  作為一名演員,回想起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不禁感慨良多。二十二年前,一個不諳世事、剛剛入行的青年演員,有幸站在了山西省晉劇院這個晉劇藝術最高殿堂的廣闊平臺上,其間得到了眾多可敬師長的悉心指導、全力教授,得到了眾多兄弟姐妹的傾力相助,得到了院、團領導及各方面的大力支援,終於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晉劇演員,箇中滋味,又怎一句“”了得?

  山西省晉劇院是山西戲曲藝術皇冠上的璀璨明珠,是一個具有優良傳統、深厚積澱的專業藝術院團。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丁、牛、郭、冀”及眾多藝術家九進北京、中南海演出,為晉劇藝術在全國贏得了良好聲譽;隨後以“王、田、馬、冀”為代表的第二代藝術家,碩果累累、風格鮮明,在三晉大地擁躉眾多、家喻戶曉。能進入山西省晉劇院這樣一個名家輩出、人才雲集的晉劇藝術最高“學府”,是每一個晉劇藝術從業者夢寐以求的夙願。值得的是,我成了這樣一名幸運兒。1987年,我從山西省戲曲學校畢業,進入山西省晉劇院工作。作為一個只掌握了基本技藝、入行時間較短的青年演員,我迫切需要得到更精深的藝術指點和大量的實際演出經驗。而戲曲因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技藝特點有著與其他藝術不同的傳承與 發展 方式,長期以來晉劇技藝的傳承多依賴師徒相傳、口傳心授的“封閉”教授方式,流派與門戶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隔膜,彼此的借鑑、交流存在一定困難。然而幸運的我在山西省晉劇院卻得到眾多老師的厚愛,正是他們無私的教誨和大量付出給我之後的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趙小春老師、肖桂葉老師、張友蓮老師等多位老師給我傳授並精心加工了優秀劇目《扈家莊》、《打金枝》、《鳳台關》、《富貴圖》、《梨花情》,為我擔綱主演刀馬旦、小旦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冀萍老師對於我的成長給予了很多關注,親自傳授了她的代表作品《殺宮》,並對我的眼神表達給予嚴厲的要求,受益匪淺;在我衝擊中國戲劇“梅花獎”的緊張排練中,時值寒冬,年事已高的田桂蘭老師多次親臨現場,一招一式、一句一腔地給我說戲,傳授自己多年的演出經驗和絕活,沒有一絲一毫的保留,更沒有一丁點兒門戶之見。在田老師的精心點撥下,我對傳統劇目《打神告廟》、《打金枝》、《富貴圖》有了新的認識和技藝上的提高。對於田老師的悉心教導,我十分感激,而田老師卻淡淡一笑:“我是晉劇傳承人之一,有義務、也有責任把藝術教給你們,傳承下去……”

  多年來,我專注於武功戲、做功戲的打磨深造,在唱腔上沒有狠下功夫,一度嚴重製約了我的藝術發展。《梨花情》、《小卒子過河》、《麥穗兒黃了》等新編劇目,唱、念、做、打樣樣俱全,對演員全面素質要求很高。可幸我遇到了劉和仁老師,一字一句教我唱情感、唱人物、唱輕重,一板一眼教我處理節奏和情緒,深入領會戲曲演唱的八要素:“情、氣、聲、字、板、腔、韻、味”的關係,使我在唱腔方面豁然開朗,真正領悟到戲曲藝術審美的最高標準,努力在表演時做到“唱意境、唱風格、唱品味”。

  想起眾多可親可敬的師長,最使我受益的是我的恩師“晉劇皇后”王愛愛老師。王老師一直是我非常崇拜和仰慕的 藝術 家,有幸拜在德高望重的王老師門下,成為“愛愛腔”的傳人之一,是我此生莫大的榮幸。老師精湛的技藝、高超的成就和低調平和的品質是我一直學習、追求的榜樣。我是王老師弟子中唯一的刀馬旦、小旦演員,對於我的成長王老師傾注了很大心血,像對女兒一樣,對我多有偏愛,她經常把我約到家中,一字一句教我唱腔,使我的演唱技巧突飛猛進。她的代表唱段《四月裡》和我排演的劇目《白蛇傳》就是這樣手把手傳授給我的,這些劇目曾在中央電視臺多次播放。在王老師的精心教授下,我一步步拓寬了藝術表演道路,前行的腳步也越來越紮實、有力,成為一名唱、作、念、打全面 發展 的全能演員。

  如果說今天的我在晉劇藝術領域中取得了一些小小成就的話,首先應該感謝的就是省晉劇院眾多令我感動、難忘的師長,我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跨越,都與他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與此同時,還有一大批陪同我前進的可親可愛的師兄姊妹們。戲曲是綜合藝術,完美的舞臺呈現,依託於劇組成員的精誠合作與無私奉獻。特別是武戲,總是需要一大批“下串”,陪伴我練功、演出。也許在臺上最為光彩照人的角色是我,但我深深知道,如果沒有他們的默默奉獻,我的表演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記得在我排演《九仙台》和《梨花情》兩部戲中,趙小春老師為我設計了“靠旗出手”這一高難度特技,也就是用靠旗擊打銅錘,這個戲曲技巧在全國是首創、也是一次嘗試。為了排好這個戲,一大批武功演員陪我練了整整一年,日復一日,晨起夜歸,從不間斷,就連下鄉演出空閒時都在緊張的排練。在眾多師兄弟的幫襯與支援下,我獲得了山西省首屆“杏花獎”表演獎,是當年年齡最小的獲獎選手。此後的二十二年中,無論是在香港演出,還是在長沙爭得全國第一名的賽事,都離不開眾多師兄弟的幫襯與支援。二十二年排演了不少武功戲,給我伴戲的武功演員也更換了好幾批,儘管在這裡我不能一一點到他們的名字,但他們在我心裡永遠佔據著特殊的位置,永遠是值得我的師兄弟!

  2006年我從 中國 戲曲學院研究生班畢業,彙報演出中,得到了孫昌、王二慶、杜玉峰幾位師兄的大力幫助,他們的友情出演為劇目增添了不少光彩,得到了首都專家們的高度讚譽。我在戲曲舞臺上摸爬滾打了三十年,幫助、提攜我的師兄、師弟、師姐、師妹們數不勝數,正是他們的點滴汗水凝聚成了我在舞臺上的耀眼光芒,是他們用自己的堅實臂膀託舉起了我的飛翔!

  晉劇是我一生酷愛的藝術,晉劇藝術已成為我的第二生命,作為一名山西省晉劇院的主要演員,我有幸在晉劇藝術的最高殿堂施展才華,並在這裡找到了廣闊的馳騁空間,最重要的是我在這裡得到了眾多恩師的厚愛,結交了許多誠摯的朋友,可以說,山西省晉劇院就是我心靈的歸宿。

  勤奮會跟隨我一世,將伴隨我一生。

  篇二

  品嚐感恩的味道

  摘 要: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倡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把讓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作為幼兒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注重學生情感的薰陶感染、潛移默化。

  關鍵詞:幼兒教育 教學 培養

  在教學遊戲過程中,我給孩子講述了一篇童話故事《三袋麥子》,給孩子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贊成誰的?為什麼?如果是你,會怎麼做?”深刻領會故事的人文內涵,把握好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以故事中人物的高尚精神去影響學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是我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把握的價值取向。那麼,該如何引導幼兒步入這感情溪流澆灌的遊戲教學呢?[1]

  童話故事中的小動物是孩子們心靈深處最親近的朋友,只要一提及到,孩子們也就自然而然樂於開啟話匣子,把自己心中所想的話無拘無束的表達出來。因此,我問學生:“孩子們,故事讀完了,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贊成誰的?為什麼?”

  生1:老師,小豬把麥子全吃光了,以後就沒有好食品吃了。我不贊同它的做法。我贊同小牛的做法,儲存起來,慢慢吃。它是個勤勞節儉的人。

  生2反駁說:我贊同小豬憨厚可愛,會做各種各樣的食品,可以品嚐到人間各種美味,說不定以後還會成為高階糕點師呢!

  生1不服氣的辯解:小豬是貪吃,知道嗎?那是不勞而獲。土地爺爺今年送給他一口袋麥子,明年不一定送他麥子了,小豬今年把麥子全吃光了,明年吃什麼呢?

  生2:照你這麼說,小牛也總有吃光麥子的那一天,小牛不也沒好麥子吃了嗎?

  生3弱弱的舉手:我覺得小豬和小牛的麥子總有吃完的一天。我贊同小猴的做法,小猴把麥子全種下了地,又收穫了很多麥子,這樣吃也吃不完。***儘管生3聲音低弱,但他的話音剛落,便獲得了不少支持者點頭贊同的精神鼓勵。***

  生4充滿喜悅的站起來補充:老師,我也贊同小猴的做法。我還發現,小猴是個大方的人,他收穫了很多麥子,還讓土地爺爺帶一些回家。[2]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句不經意的發現,讓教室裡原本熱鬧的教學遊戲頓時充滿了生機。孩子們各抒己見,紛紛稱讚小猴的壯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是有效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見解,激發了想象力和創作激情,個性化的感想層出不窮。我見時機差不多了,意味深長的說:“孩子們,小豬知道品嚐美味佳餚;小牛精於規劃,能夠做到細水長流,他們的做法都不錯。但小猴明白積少成多道理,他把麥子全種下地,收穫了許多麥子,卻沒有據為己有,還要送給土地爺爺一些。他不僅聰明能幹,而且善良,懂得回報別人,心裡裝著別人。這就叫感恩。”看著一張張情緒高漲、若有所思的小臉蛋,我適時出示了一個小練筆提示:

  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給同學們各送來了一份節日禮物――一口袋麥子。你會怎麼做,請把它寫下來。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上進,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通過剛才激烈的爭辯,學生的表達慾望、寫話潛能和智力的內在動力被調動起來了。只見學生眼睛發亮,撲閃著靈光,紛紛表達了自己說話的慾望:

  許浩:看著這一袋黃燦燦的麥子,我會迫不及待的磨成麵粉,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白麵饅頭、烙餅、麵包、油條、包子、餅乾……好吃的應有盡有,送給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分享,讓他們不再孤單。我還要要給小豬送些去,我們倆可以邊吃邊研究,一定會找到做更好吃的食品的祕方來。[3]

  何謝媛:捧起飽滿的麥粒,我又看,心想,多好的麥子呀,我會把它分成兩份,一份全種下地,等到來年秋天收穫更多的麥子,把麥囤裡堆得滿滿的,給土地爺爺送兩口袋去,感謝他去年送給我好麥子。第二份先儲存起來,等家裡的糧食都吃完了,再慢慢享用這好東西。為了防止蟲蛀和發黴,我還想了個好辦法,經常把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晒晒太陽。

  潘子柏:我會把它分成三份,一份迫不及待的磨成麵粉,請來高階糕點師傅小豬,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白麵饅頭、烙餅、麵包、油條、包子、餅乾……順便開個食品小店,免費大贈送。第二份送給奶奶,省得她總在燈下揀麥種,奶奶年紀大了,長時間勞動很傷眼睛的。第三份全種下地,等到來年秋天收穫更多的麥子,把麥囤裡堆得滿滿的。這樣我每年既能吃上新鮮的麥子,又能夠儲存下許多麥子。[4]

  葛鵬飛:眼前的這一口袋麥子是上等的麥種,我不會像小猴那樣一口氣全種下地,一口都沒嚐到,那多虧啊!我拿出一小部分磨成麵粉,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拿到孤兒院,和小朋友們一同吃,讓他們忘記憂傷,忘記沒有爸爸媽媽的痛苦。大部分的麥子種到地裡去,等來年獲得大豐收。“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我要送給小豬一口袋麥子,教他別隻顧貪吃,也要學會播種。[5]

  潘思宇:開啟土地爺爺送來的麥子,啊,麥子閃著金光,抬起頭,土地爺爺正朝著我眨眨眼。原來,這是一口袋魔力麥子。我們上三年級了,要用鋼筆寫字,可是沒有哪種橡皮可以擦乾淨錯別字。我要把麥子做成麥子味的橡皮,這款橡皮具有電腦上“刪除鍵”的作用,它能輕鬆擦去不需要的字,保持作業本的整潔。這款橡皮不僅能擦字,還能吃呢!在我們感到飢餓時,不妨吃上幾塊,你會感到如蛋糕般香甜。我要給身邊和偏遠地區同學們提供最棒的學習生活條件。……

  一句句純樸、率真的妙語雀躍於孩子們的稚氣發言之中。

  一段段爛漫、細緻的感恩放飛於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表達之中。

  在語言充分得到表達的過程中,處處洋溢著孩子們情感的血脈,透射出孩子們感性的氣息。在想與說的過程中,學生們再一次汲取童話故事中豐富的精神食糧,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更欣慰的是,課堂教學遊戲就這樣巧妙的、輕鬆的遊歷於學生童話般的生活學習之中了。

  參考文獻

  [1] 吳航;遊戲與教育――兼論教育的遊戲性[D];華中師範大學;2001年

  [2] 楊朝軍;人性論視角下的兒童觀與兒童教育[D];西北師範大學;2011年

  [3] 苗芳芳;陳鶴琴兒童遊戲本土化探索及其啟示[D];西南大學;2010年

  [4] 姜珊珊;王暉;;教師專業化對幼兒教師現有素質結構的挑戰及有關對策[J];大慶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5] 王英會;幼兒園新教師教學能力狀況研究[D];遼寧師範大學;2010年

關於和平的政治論文
關於改革開放政治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感恩的政治論文
關於貨幣的政治論文
關於環保的政治論文範文
關於環保的政治論文
關於和平的政治論文
關於法律的政治論文
關於消費的政治論文
關於霧霾的政治論文
關於外匯的政治論文
關於手機的政治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