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忠孝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讀忠孝故事,大家都寫了哪些讀後感?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北魏經過孝文帝的改革,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較為***。但是,當時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場,家裡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隊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但是花木蘭最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12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認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不過,花木蘭拒絕了,她只要求皇帝能讓自己回家,好好地去孝敬父母。

  所以,忠孝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篇二

  忠孝兩全岳飛

  岳飛出生於北宋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的一戶佃農家裡。據傳,母親在他的背上刺了四個字“盡忠報國”,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且喜歡看《左氏春秋》、《孫子兵法》。他親眼目睹北宋滅亡前後的慘痛史實,和當時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民族壓迫,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和要求青年時代,正遇上金女真貴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深受民族壓迫的漢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國,深入骨髓”,紛紛自動組織起來反抗。

  從十二世紀二十年代起,黃河南北、兩淮之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金民族戰爭。岳飛和抗金名將宗澤、韓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撫劉韐募勇聚士,岳飛應募,但不久即因父親嶽和病故,回到家鄉湯陰縣。

  1126年冬,岳飛在相州城第三次投軍,歸劉浩軍中。劉浩命岳飛招安吉倩,岳飛不負眾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屬三百八十人。岳飛因此補承信郎一職。

  母病,“嘗藥進餌”,親自侍奉;母亡,赤腳扶棺近千里。岳飛認為:“若內不能克事親之道,外豈復有愛主之忠?”***在家裡尚且不能孝順父母,又豈能忠君報國?***

  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精忠報國的業績是不可磨滅的。正是他,表達了被壓迫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鬥爭,並知道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統治者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封建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岳飛不愧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民族英雄。

  篇三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往今來一直提倡的一種行為,一種精神。

  «中華孝道故事»一書,所選故事,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感人至深,篇篇動人。有的耳熟能詳,有的未曾聽聞,都是鮮活的例子。告訴了我們,敬老、愛老、助老,乃人倫之大道也。

  “烏鴉尚反哺,羊羔猶跪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畜。”多麼的震耳發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不只是對我們自己的父母親長,還應是對整個社會的老人,長者。愛是博大的,是包容的。家家有老人,人人有老時。我今不敬老,人誰敬我老?還記得小學思想品德課本上那個故事嗎?一家人吃飯,爸爸媽媽兒子圍坐一桌,很豐盛。身後的小桌子上老人端著木碗,只有少量的菜。小兒子走到角落撿木塊。父母很奇怪,就問他在做什麼,他回答:我在收集木頭做碗呢,等你們老了,我也像你們對奶奶那樣對你們啊。父母大窘,立刻請老人上桌一起吃。可見我們的行為不僅影響著現在,還會影響到下一輩。我想,這是我們這些80、90後們以及所有人都應該共識的。 孝敬老人,從身邊做起。最簡單的,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讓我們把孝行傳遞,把文明傳承。

  雖然現實社會中,幫扶老人反被誣告的案例不止一例,造成了社會的熱議話題“誰消滅了雷鋒”,但那不是孝行的錯,不是見義勇為的錯,不是助人為樂的錯。相信,世間自有真情在。我們應該堅持孝行,堅信孝行。

  古語有云:父母在,不遠遊。南京分公司的各位同事們,你們大多數不是我們南京本地人,但你們為了事業,為了家庭,也為了公司,來到了這裡。肯定會時常的想念自己的父母親長。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愛無言。

  父母長輩們之於我們又何嘗不想念的狠呢?

  做兒女、子孫的我們要細心體會。

  兒行千里母擔憂。我們該怎麼做呢?

  孝,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一個電話,一個簡訊,溫馨的問候。雖不能常回家看看,這樣一來,可略盡孝道,二者,減輕父母長輩們對我們的掛念擔心。這不也是一種孝嗎?

  百善孝為先,記得常回家看看喲!
 

勵志故事及讀後感
趣味故事讀後感
相關知識
中華忠孝故事
必讀的經典中華成語故事
一生必讀的經典中華成語故事
中華美德故事演講稿
中華成語故事鑑賞
關於中華美德故事的演講稿
中華智慧故事讀後感
中華寓言故事文言文版
新中華寓言故事
中華寓言故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