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成語有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典故大家應該都瞭解吧,那典故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常見成語中有典故的內容,歡迎閱讀

  1

  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時期越國人,她的一舉一動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體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邊洗完衣服準備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皺著眉頭。雖然她的樣子非常難受不舒服,但是見到的村民們卻都在稱讚,說她這樣比平時更美麗。

  同村有位名叫東施的女孩,因為她的長相併不好看,他看到村裡的人都誇讚西施用手扶住的樣子很美麗,於是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扶住胸口,皺著眉頭,在人們面前慢慢地走動,以為這樣就有人稱讚她。她本來就長得醜,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動作,裝腔作勢的怪樣子,讓人更加厭惡。有人看到之後,趕緊關上大門;有些人則是急忙拉妻兒躲得遠遠的,他們比以前更加瞧不起東施了!

  【釋讀】

  東施只知道西施皺著眉的樣子美麗,卻不知道這是因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結果只給後人留下「東施效顰」的笑話。

  2

  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著前方問說:“這裡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囉!”走著走著,國王又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說:“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

  ”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說:“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的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卻沒想到後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只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釋讀】

  “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聞而又妄自尊大。

  3

  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裡的北山住著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準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裡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瞭,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裡。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麼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揹走。從此,這裡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出處】

  《列子·湯問第五》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釋讀】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鬥爭。

  4

  從前有個叫陳康肅,號堯諮的人,箭術精良,舉世無雙。他因此心裡非常的驕傲,常常誇耀自己的本領。“哈,哈,哈,我的箭術沒人比得上。你們有誰願意跟我比比看啊?”

  “師父,您實在是太高明瞭,我們怎麼比得上您呢!”“是啊,我們還要多跟您學習,學習呢!師父你再表演一下,讓我們開開眼界嘛!”這些想從陳堯諮那兒學得箭術的年輕人,每天都說些恭維他的話,讓他開心。

  有一天陳堯諮帶著徒弟在院子裡練習射箭,有一個賣油的老翁正好走過,便停下來看。

  陳堯諮舉起了弓,搭上箭,一連發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紅心。徒弟們在旁邊拍手叫好,陳堯諮也很神氣的對老翁說:“你看怎麼樣?”那個老翁只是微微點頭,並不叫好。

  陳堯諮心裡很不舒服,不客氣的問他:“喂,你這個老頭也會射箭嗎?”“不會。”“那麼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嗎?”“好是好,不過,這只是一平常的技術罷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老頭兒,你說的是什麼話?竟然這樣悔辱我們師父。你知不知道我們師父的箭術,沒人能比得上。你簡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輕人,你先別生氣,我說的是真話。你的箭術的確平常的很,沒什麼值得誇讚的。”“老頭兒,聽你這麼說好象很內行,那你就露兩手給我們瞧瞧。不服氣就比畫比畫。光說不練你有個什麼用!”“小兄弟,這射箭的本領我可沒有,不過讓我倒油給你們看看。”“倒油,這還用得著你這個老頭來表演嗎?倒油誰不會?別開玩笑啊!”“你們還是再說吧。”

  老翁說完,就拿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在葫蘆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銅錢。然後舀了一杓油,眼睛看準了,油杓輕輕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條細細的黃線,筆直的從錢孔流入葫蘆裡。倒完之後,油一點兒也沒沾到銅錢。

  老翁很謙虛的向陳堯諮說:“這也是一種平常的技術罷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陳堯諮聽了十分慚愧,從此更加努力的練習射箭,再也不誇耀自己的箭術。後來他的人品和箭術一樣好。

  【釋讀】

  這個成語,說明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勤學苦練掌握規律,就能找出許多竅門,幹起來得心應手。

東施效的主人公是誰
經典的成語故事有哪些_歷史故事
相關知識
常見的成語有典故
常見的成語典故大全
不常見的成語典故
初中歷史常見的成語典故
常見的成語故事典故
古代不常見的成語典故及出處精選
古代不常見的成語典故及出處
古代不常見的成語典故及解釋
常見的謎語有哪些
常見的俗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