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典故及釋義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3日

  語言和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成語作為語言中定型化的固定短語,形象生動,具有更深刻的文化內涵,與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有著更為密切的聯絡。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過河拆橋的成語故事

  元朝的大臣徹裡帖木耳,處理公務精明幹練,善於決斷。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職,正好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並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況。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種制度。後來,他升任相當於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求廢除科舉制度。中國科舉制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大師伯顏表示支援,但反對的很多。有位御史堅決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請求順帝治徹裡帖木耳的罪。不料順帝雖然很昏庸,但對廢除科舉制度倒是贊成的。因此不僅不支援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貶到外地去當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廢除科舉制度的詔書,準備頒發下去。書還未下達,地位略低於平章的參政許有王,又出來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對伯顏說:“如果廢除科舉考試製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會怨恨的。”伯顏針鋒相對地說:“如果繼續實行科舉考試製度,世上貪贓枉法的人還要多。”許有王反駁說:“沒有實行科舉考試製度的時候,貪贓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嗎?”伯顏諷刺他說:“我看中舉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參政一個人可以任用!”許有王不服氣,舉出許多當時中舉的高官來反駁伯額。伯顏當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於是兩人爭論得非常激烈。第二天,滿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門聽讀皇帝下達的廢除科舉制席的詔書,許有王還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聽讀。看來,皇帝特意要讓這個反對者將詔書聽得明白些。許有王心裡非常不願意,但又懼怕得罪皇帝遭到禍害,只好勉強跪在百官前列聽讀詔書。聽讀完詔書後,百官紛紛回府,許有王滿臉不高興地低頭走路。有個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邊上,湊著他的耳朵冷嘲熱諷他說:“參政,你這下成為過河拆橋的人啦。這話的意思是,你許參政是靠科舉當官的,現在宣讀皇上關於廢除科舉制度詔書,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廢除科舉制度的領頭人,就像一個人過了橋後就把橋拆掉一樣。許有王聽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離開。之後他藉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解釋】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曾經幫助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篇二:口蜜腹劍的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時官居“兵部尚書”兼“中書令”,這是宰相的職位。此人若論才藝倒也不錯,能書善畫。但若論品德,那是壞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強、聲望比他高的人,權勢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擇手段地想方設法給以排斥打擊。對唐玄宗,他有一套諂媚逢承的本領。他竭力遷就玄宗,並且採用種種手法,討好玄宗寵信的妃嬪以及心腹太監,取得他們的歡心和支援,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李林甫和人接觸時,外貌上總是露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嘴裡盡說些動聽的“善意”話。但實際上,他的性格非常陰險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裝做誠懇的樣子對同僚李適之說:“華山出產大量黃金,如果能夠開採出來,就可大大增加國家的財富。可惜皇上還不知道。”

  李適之以為這是真話,連忙跑去建議玄宗快點開採。玄宗一聽很高興,立刻把李林甫找來商議,李林甫卻說:“這件事我早知道了。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怎麼可以隨便開採呢?別人勸您開採,恐怕是不懷好意。我幾次想把這件事告訴您,只是不敢開口。”玄宗被他這番話所打動,認為他真是一位忠君愛國的臣子,反而對適之大不滿意,逐漸對他疏遠了。

  就這樣,李林甫憑藉這套特殊“本領”,他一直做了十幾年宰相。

  後來,宋朝司馬光在編《資治通鑑》時評價李林甫,指出他是個口蜜腹劍的人,這是很符合實際的。

  【解釋】口蜜:說話好聽;比喻為人陰險狡猾,嘴甜心毒。

  篇三:夸父追日的故事

  遠古時代,在我國北部,有一座巍峨雄偉的成都載天山,山上住著一個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領叫做夸父,他身高無比,力大無窮,意志堅強,氣概非凡。 那時候,世界上荒涼落後,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生活悽苦。夸父為了本部落的人產能夠活下去,每天都率領眾人跟洪水猛獸搏鬥。夸父常常將捉到的凶惡的黃蛇掛在 自己的兩隻耳朵上作為裝飾,引以為榮。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樣的太陽烤焦了地上的莊稼,晒乾了河裡的流水。人們熱得難受,實在無法生活。夸父見到這種情景,就立下雄心壯志,發誓要把太陽捉住,讓它聽從人們的吩咐,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一天,太陽剛剛從海上升起,夸父就從東海邊上邁開大步開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陽在空中飛快地轉,夸父在地上疾風一樣地追。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餓了,摘個野果充飢;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僅僅打盹。他心裡一直在鼓勵自己: “快了,就要追上太陽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離太陽越來越近,紅彤彤、熱辣辣的太陽就在他自己的頭上啦。

  夸父又跨過了一座座高山,穿過了一條條大河,終於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陽了。這時,夸父心裡興奮極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陽的時候,由於過度激動,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頭昏眼花,竟暈過去了。他醒來時,太陽早已不見了。

  夸父依然不氣餒,他鼓足全身的力氣,又準備出發了。可是離太陽越近,太陽光就越強烈,夸父越來越感到焦躁難耐,他覺得他渾身的水分都被蒸乾了,當務之急, 他需要喝大量的水。於是,夸父站起來走到東南方的黃河邊,伏下身子,猛喝黃河裡的水,黃河水被他喝乾了,他又去喝渭河裡的水。誰知道,他喝乾了渭河水,還 是不解渴。於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個大澤的水。可是,夸父實在太累太渴了,當他走到中途時,身體就再也支援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後,他的身體變成了一座大山。這就是“夸父山”,據說,位於現在河南省靈寶縣西三十五里靈湖峪和池峪中間。夸父死時扔下的手杖,也變成了一片五彩雲霞一樣的桃林。桃林的地勢險要,後人把這裡叫做“桃林寨”。

  夸父死了,他並沒捉住太陽。可是天帝被他的犧牲、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動,懲罰了太陽。從此,他的部族年年風調雨順,萬物興盛。夸父的後代子孫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兒育女,繁衍後代,生活是非常幸福。

  【解釋】地球有著自己存在的客觀規律,要想改變是不可能的。

  篇四:暗箭傷人的故事

  春秋時,鄭國的鄭莊公得到魯國和齊國的支援,計劃討伐許國。許國是一個小國,在今河南許昌市。鄭國在許國的北邊,今河南的新鄭就是它當時的都城。

  那年夏天,五月裡,鄭莊公在宮前檢閱部隊,發派兵車。一位老將軍潁[yǐng]叔考和一位青年將軍公孫子都,為了爭奪兵車吵了起來。潁叔考是一員勇將,他不服老,拉起兵車轉身就跑;公孫子都向來瞧不起人,當然不肯相讓,拔起長戟飛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潁叔考早已不見人影了。公孫子都因此懷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間,鄭莊公正式下令攻打許國。鄭軍逼近許國都城,攻城的時候,潁叔考奮勇當先,爬上了城頭。公孫子都眼看潁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裡更加忌妒起來,便抽出箭來對準潁叔考就是一箭,只見這位勇敢的老將軍一個跟斗摔了下來。另一位將軍瑕叔盈還以為潁叔考是被許國兵殺死的,連忙拾起大旗,指揮士兵繼續戰鬥,終於把城攻破。鄭軍全部入了城,許國的國君許莊公逃亡到了衛國。許國的土地於是併入了鄭國的版圖。

  【解釋】 放冷箭傷害人。比喻暗中進行傷人的行為或詭計。
 

成語的典故及釋義精選
短篇的成語典故及釋義
相關知識
成語的典故及釋義精選
成語的典故及釋義
成語的典故及出處精選
成語的典故及出處
成語的典故及意思
成語的典故及意思的精選
成語的典故及寓意精選
簡短的成語典故及釋義精選
簡短的成語典故及釋義
短篇的成語典故及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