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公務員申論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7日

  優秀的申論範文閱讀對河北備考公務員的考生來說至關重要,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幫助你提分。

  一

  以精準扶貧踐行共享發展理念

  幫助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補齊的短板,是踐行共享發展理念題中應有之義。

  實事求是地講,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扶貧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國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回顧我國農村的減貧歷程、展望我國農村未來的減貧前景,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深入分析:

  從經濟增長的涓滴效應來看,我國經濟持續30多年的快速增長讓大多數人受益,並擺脫貧困。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1979-2015年,我國GDP年均增長9.6%,農業生產年均增長4.4%,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6%。這是37年來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的最重要基礎。特別是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早期階段,經濟增長的涓滴效應和減貧效應尤為明顯。1979-1985年的7年間,我國GDP年均增長9.8%,農業生產年均增長6.5%,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5.2%,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人減少到1.25億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30.7%下降到14.8%。用7年時間把農村貧困發生率減半,最根本的力量是農村改革釋放出的增長潛能。

  從包容性增長看,實施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幫助邊遠地區和農村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隨著經濟增長的推進,涓滴效應出現遞減,主要原因在於,實施沿海率先開放戰略這一外在因素和區位比較劣勢這一內在因素使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老少邊”地區未能及時搭上全國經濟增長的快車,城鄉二元體制阻礙農村進一步分享經濟增長成果。為對衝涓滴效應遞減,我國從1999年起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強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2007年以來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已連續9年超過東部地區,全國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從2002年起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戰略、逐步在農村建立起各種社會保障制度,從2004年起實施農業補貼和主要農產品託市收購政策,從2006年起推進新農村建設,2010年以來農民收入增長速度已連續6年超過城鎮居民,全國城鄉發展協調性增強。

  從政府主導的專項扶貧規劃來看,國家拿出專項資金,瞄準貧困線以下的農村人口,取得了明顯的減貧效果。由於區位條件非常不利、人力資本極度匱乏,總有一部分鄉村和農戶,涓滴效應難以惠及,包容性增長難以覆蓋,需要靠政府主導的專項扶貧規劃幫助他們增加收入、擺脫貧困。早在1982年,我國政府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安排“‘三西’農業建設專項補助資金”,對甘肅的河西、定西和寧夏的西海固地區進行開發式扶貧。1986年,我國政府提出要對“老少邊”地區實行特殊的扶持政策,併成立專門的政府機構、安排專項扶貧資金。1994年以來,先後實施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和《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

  在過去30多年間,涓滴效應、包容性增長和政府主導的專項扶貧規劃,各有各的功能、各自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都是我國有效減貧的重要途徑。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受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影響,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也將下降,經濟增長的涓滴效應將進一步減弱。包容性增長的主要措施,如以工業化城鎮化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持續提高農產品相對價格,將面臨嚴峻挑戰。在這種背景下,無論是“十三五”期間使扶貧標準線以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還是未來更長時期在我國推進2015年後發展議程、消除絕對貧困和改善底層40%人口的收入狀況,都需要加大政府主導的專項扶貧規劃的實施力度,特別是要實施精準扶貧戰略,使貧困鄉村和貧困農戶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二

  精準扶貧才能“扶真貧”

  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途中,最讓全國人民關注是近1億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之路。近年來,我國扶貧開發取得顯著進展,同時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實行精準扶貧,確保扶貧到村到戶。”這兩句樸實的話,出自的政府工作報告,傳遞出國家扶貧開發方式創新轉變的新思維、新思路。

  “三農”工作的一個難點是扶貧,做好扶貧開發工作,也是深化農村改革,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程序中不容忽視的重要一部分。但是,完成新一輪扶貧攻堅任務,僅靠原有的單一措施、常規手段,已難以適應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必須以改革創新思維與精神,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性、有效性、持續性。

  以改革創新精神與思維實現精準扶貧,就要積極拓展扶貧方式與方法。既要實打實地落實扶貧責任,因材扶貧,宜農則農,宜商則商,更要端正導向,完善思路。要把扶貧開發與落實農村改革各項任務結合起來,尋找土地確權和土地流轉中扶貧開發的有效模式,探索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中精準扶貧的有效措施,豐富農村金融改革支援扶貧開發的內容方法,走出一條有特色、更見實效的扶貧開發新路子。

  精準扶貧,就要結合培育現代產業和特色農業發展,把產業扶貧作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一個主要方向。脫貧的關鍵是增收,農村增收的未來方向是現代農業培育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產業扶貧,既要找準當地農業優勢資源,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實現產業發展與生態改善的有機融合;更要有效利用現代農業和產業發展引進的科學技術、新理念新思維,發揮產業帶動支撐作用,促進貧困群眾增產增收、提高素質,形成扶貧工作新態勢。

  精準扶貧,打贏這場硬仗,就要在扶貧機制創新上謀改革、求突破。新一輪扶貧開發面對的困難,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必闖的“深水區”,必須要依靠藉助農村深化改革,形成扶貧開發新機制。既要改進扶貧考核機制、責任機制,全面提高精準扶貧的質量和效益;也要改革扶貧專案和資金運作辦法、監督管理辦法,保證扶貧專案和專項資金分配使用的合法、陽光、透明。要以扶貧開發的科學、規範和實效,精準發力,真扶貧,扶真貧,打贏扶貧攻堅這場硬仗,實現真正的脫貧致富。

  誠然,從粗放型扶貧走向精細化扶貧,需要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這就意味著扶貧工作者要用好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一招”,創新工作思路、工作機制、工作方法,邁開雙腿走進千家萬戶,傾聽他們的意見;敞開心扉面向一村一戶,制定具體的方案。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只有這樣,才能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實現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的目標。

  三

  打造智慧城市 構建新型城鎮化

  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重要標誌。伴隨著數字化、資訊化、智慧化時代的到來,智慧城市管理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進入了我們的視野:無論是“智慧城管”的默默護航,點亮城市管理導航燈,還是“智慧銀川”的大膽創新,引領世界城市發展新風尚。這無不體現著人類發展正在步入一個嶄新的智慧時代。因此,我們的新型城鎮化必須以打造智慧城市為中心。

  智慧城市中所謂的“智慧”,並不是簡單的以計算機技術支撐城市發展,而是順應資訊化網路時代潮流,將資訊科技運用到社會生產、人們生活領域,以實現“創新城市發展,提升城市品質,增進居民福祉”為目標。與此同時,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城市的建設面臨著持續擴張和需求多元的挑戰,亟待一種思路、一個辦法來解決城市發展出路問題。於是,在機遇和挑戰相遇下,選擇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明智之舉。

  發展資訊科技是打造智慧城市的強力支撐。過去,一個城市的管理工作是量大而複雜,並且往往管理者“出力不討好”,很難讓廣大市民都滿意。但現在,有了“智慧城管”,依託資訊科技,實時監測情況,及時收集城市管理相關資料,不僅能隨時瞭解城市動態,實現對整體資訊的有效管理和整合,還能提升城市管理部門的執法效率和能力,有效保障市民日常生活安全。不僅如此,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等資訊科技滲透到城市的各個領域,對於“智慧城市”的支撐作用不再僅僅體現在管理上,還在公共服務上的作用也越發凸顯。因此,智慧城市的打造的確離不開當代資訊科技的發展。

  而“以人為本”才是打造智慧城市的根本原則。人不僅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更是城市未來建設的服務物件。目前,智慧城市建設需要以資訊科技為支撐,但是過度依賴技術,盲目追求新技術的建設規劃會使智慧城市建設成為以技術為風向標的建設,最終可能導致建設結果與實際需求相距甚遠。智慧城市建設的本意就是讓人的生活更幸福。假若脫離了本意,那麼城市也就失去了建設靈魂,其再多的發展也不會有意義。在法國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我們會看到他們注重對人的服務,在新加坡的智慧城市建設中我們能看到以市民為中心。總歸一句話:以人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設才是對的。

  城鎮化建設是每一個國家發展所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而我們目前正處在城鎮化發展歷史的十字路口,向左還是向右,還是繼續往前走?在這個時候打造智慧城市,無疑是一個明智之舉。既可以避免西方城鎮化式的發展悲劇,也可以摸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路徑,讓城鎮化建設真的可以走出一條康莊大路!

山東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精選
內蒙古公務員申論範文
相關知識
河北公務員申論範文
河南公務員申論範文
湖北公務員申論範文精選
河南公務員申論範文精選
河北省公務員申論範文
河南省公務員申論範文
湖北省公務員申論範文
河北公務員申論模擬題及答案
浙江省公務員申論範文
浙江省公務員申論範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