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安全之人際交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校園人際關係對每個人的情緒、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對組織氣氛、組織溝通、組織運作、組織效率及個人與組織之關係均有極大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校園安全人際交往的相關措施,歡迎閱讀。

  校園安全之同學間人際交往的特點

  1、廣泛性與時代性

  隨著資訊社會的來臨、計算機網路的飛速發展,現代化通訊工具的普遍應用,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廣泛性與時代性特點主要是通過交往方式的改變體現出來。仍以復旦大學調查結果為例:有50%的學生認為“以寢室為中心”是最有效、最現實的社交方式,而在另一半的學生中,“社會工作”和“BBS、QQ等新興網路社交”分別以26%和18%的比率佔了主導地位,遠遠高於6%的“好朋友為主的小圈子型”傳統方式。這一結果反映了當代大學生交往方式及交往觀念的改變,大部分的學生不再抱有狹隘的交友觀念,轉而追求建立更加廣泛、多樣的人際關係。現代計算機、通訊、網路技術為當代大學生的交往提供了先進的資訊傳遞手段,開闢了超時空的廣闊天地,因此,以非直面性,身份隱蔽性,思想情感表達的隨意性、自由性、超時空性為主要特徵的網路交往已成為大學生們時髦的、新型的人際交往的重要方式,成為大學生交往的主要選擇之一。

  2、交往的迫切性

  首先,隨著大學生生理、心理的逐漸成熟,他們的交友需要日益迫切;其次是入學後環境的改變使得他們有迫切適應新環境、結識新朋友的需要;另外,擇業的自主性也使得當代大學生有迫切與人溝通、多方面獲取資訊的需要。

  3、理想性仍存,實惠性需求上升

  人際交往最基本的動機就在於希望能從交往物件那裡得到自己需求的滿足。大學生們活動的範圍主要是在校園內,其接觸的物件主要是同學和老師,主要任務是學習,因而他們之間的交往動機比較單純,如結識朋友、切磋學問、交流資訊、溝通感情等,並且往往將之理想化,較少帶有功利色彩。但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與畢業自主擇業的要求,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顯示出了新變化:據復旦大學團委日前在校內進行的一次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調研活動結果顯示,有過半的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是為了“結交更多的朋友、豐富大學生活”,但有18%的大學生把“有利於將來事業發展”作為社交首要目的。並且,交往目的也呈現出年級差別,低年級學生是為了豐富大學生活,而高年級學生則更加註重尋求有利於將來事業發展的社會資源。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實惠性需求增加的特點。這表明當代大學生交往的社會化特徵更加有所強化。

  4、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主要體現在當代大學生貧富的差別上。由於學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自費和公費並軌後,學生繳納的學費大幅度提高,有些學生特別是下崗職工和貧困家庭的大學生,和那些家庭、經濟等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優越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形成兩個不同的群體。有調查顯示,經濟上的拮据使得前者在人際交往中較多的表現為交往被動、性格內向等,甚至個別學生還會由此產生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

  5、開放性

  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開放性主要表現在與異性的交往上。由於社會的發展和來自多方面的相關因素的影響,正處於青春期的大學生隨著生理的成熟以及性意識的產生,對於愛情特別關心和敏感;加之大學生們對校園裡廣泛的同齡異性交往大多持認同態度,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當代大學生異性之間的交往呈現出明顯的開放性特點。在現今的大學裡,學生們談戀愛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以至於“考研、上網、談戀愛”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時尚。

  校園安全人際交往措施

  1、求同存異

  相似性因素是導致人際關係吸引、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求同存異就是把雙方的共同點發掘出來,作為改善關係的基礎。例如共同的事業、共同的追求、相近的工作、同鄉、同學、同齡等等,都會成為改善人際關係的突破口和友誼的生長點。

  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似,是最重要的相似性因素,以它為基礎的人際吸引,是人際關係的穩定因素。因此,加強組織文化建設,培育共同的價值觀,是在組織內部改善人際關係的基礎性工作。從個人來說,努力向組織文化靠攏,自覺地認同群體價值觀,是與他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

  2、改變不良的人際關係反應特質

  每個人的人際關係反應特質各不相同,因此會引起不同的人際關係效果。感情動機很強,性格隨和,關心、幫助、愛護、體貼他人又能主動與別人交往者,必然能和別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反之,自高自大,權欲過重,總想支配控制別人,或處處與人競爭,樹敵過多,鋒芒畢露,或自視清高,性情孤僻,沉默寡言,待人冷漠,拒人於千里之外,就不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個人的人際反應特質是可以改變的,關鍵在於要有自知之明,正視自己在人際關係反應特質上存在的某些缺點,並願意做出切實改進。

  3、以誠待人

  真誠是友誼的基石,真誠會產生感情的交融和心理的相悅,從而大大增進人際吸引。要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待人熱情,誠懇,真心誠意地與別人交往。交往時要關心、體貼、同情、理解別人,要培養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共知感,即心目中有他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善於體諒別人,與別人分擔憂愁,共享歡樂。

  4、尊重他人

  在與人交往時,不可以自我為中心,突出自己,誇誇其談,而應當以他人為中心,耐心傾聽對方的講話,不要心不在焉或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要尊重他人的勞動,尊重別人的人格。只有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在和別人討論問題時,要尊重別人的想法,才採用肯定式,肯定別人的正確意見,不要因為別人的意見不完善就否定它,應在肯定其正確的同時彌補他的不足。當對方的意見完全錯誤時,也應以對方易於接受的方式,實事求是、善意地提出來。

  5、甘當配角

  不少人都有過高估計自己能力、誇大自己作用的傾向,在工作中都願意當主角。其實在社會系統中,誰都是主角,誰又都是配角。發號施令、支配環境和他人總是相對的,暫時的,在一定條件和一定時間內當配角,接受環境和他人的控制、支配是絕對的。

  權力和控制是完成任務的手段和工具,一個人具有過分強烈的權力和控制慾望是不好的,在人際交往中儘量少用居高臨下的命令和支配口吻,而採用平等協商、說服、支援、幫助的態度,這樣易於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6、嚴於律己

  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在與人交往中必須謙虛謹慎、言行一致,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別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即使自己有某些長處和成績,也不要處處顯示。對自己的缺點要勇於做自我批評,對於別人的批評應當虛懷若谷,客觀地做出分析判斷,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別人的工作要多看長處和成績,多給予肯定和鼓勵。

  7、不怕吃虧

  人在處理同組織、團體和他人關係時,不能手中老拿著一杆秤,斤斤計較個人得失,老想佔便宜,不想吃虧,挖空心思佔人便宜,久而久之,人們就會疏遠。樹立不怕吃虧的思想,就不會有利則乾沒利不幹,就不會害怕做基層工作,害怕幹苦活、雜活、累活,也不會因為暫時沒有得到重用和提拔就灰心喪氣。就會具有謙讓、容忍的精神,就會豁達大度,能和具備各種人際反應特質的人順利地進行交往。

  8、努力提高人際交往的技巧

  與人交往要注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堅持人際關係的整體原則外,還應注意提高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在人際交往中要注意給人的印象,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姿勢動作,衣著裝束,語言談吐,既熱情隨和又文明禮貌。與人交往時,要注意分析自己和別人所處的性格狀態,自己儘量以成人的狀態與別人交往。提高自己的共感性,使自己的感情和對方的感情體驗儘可能接近,這對於形成共同的態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具有重要的意義

消防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校園安全之實驗課堂安全預防
相關知識
校園安全之人際交往
校園安全演講稿交通安全類
關於學習校園安全個人心得體會
校園安全之實驗課堂安全預防
高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的策略
校園安全順口溜速記交通==安全小知識
校園安全人人有責演講稿
交通安全校園安全
校園安全文明交通的倡議書
校園安全教育個人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