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中小學教師時常都要讀一些與教育相關的書,讀了之後寫讀書筆記是少不了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

  深秋的夜,些許涼意隱隱滲出脊背。此刻,一盞昏黃的燈,面前是一本書——《教育照亮未來》。觀封頁,素淨的米色、白色和赭石,映襯著鏤金大字,字字灼灼。我似乎從未讀一本書如它一般,千斤重,萬鈞力。教育,這兩個字,突然從歷史的蒼穹中跌落,劃出一道綿延而遒勁的線條。

  蔡元培、胡適、張伯苓、經亨頤、晏陽初、陶行知、陳鶴琴、葉聖陶,輕撫書頁上的這一個個名字,陌生而又熟悉。他們的文字風格各異,卻一樣厚實沉重。我彷彿看到了未名湖畔,蔡元培讓美育大放異彩;臺東講臺,胡適言辭懇切,主張教育獨立;南開學堂,張伯苓提倡重視體育,健全學生人格;衡山腳下,晏陽初致力於平民教育,打破城鄉概念;育才學校,陶行知推行生活教育,讓教育在生活的土壤中發芽……時隔百年,當我再次因為《教育照亮未來》這本書而重溫這些教育家的文字,並沒有因為半文言半白話而覺得距離遙遠。相反,這些近一個世紀前的呼喊,就像一個個晴天霹靂,振聾發聵。教育在民國,如呱呱墜地的嬰兒,一路蹣跚學步,跌撞攙扶,直到腿腳穩健,蹦跳雀躍。戰亂的廢墟中,學校依舊絃歌一堂,帶著詩意和溫暖;顛沛流離中,教育依然昂首,愈發高貴而尊嚴。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的一個奇蹟。

  掩卷沉思。百年來,教育變化翻天覆地。然而,在教育如此昌達的今天,教育最樸素的本質,教育最原始的定義,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正漸漸模糊,叫人憂心。“亂花漸欲迷人眼”,一陣陣的教育浮華背後,我們越來越難以找到作為一個教育者,這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的幸福感和價值感。如我,如我們,讀《教育照亮未來》,似一陣清風徐徐,吹雲散霧,又似拂去蒙在心上久積的塵埃。

  胡適說,“你種穀子,便有人充飢;你種樹,便有人砍柴,便有人乘涼;你種瓜便得瓜,種豆便得豆,種荊棘便得荊棘。”捫心自問,我作為一名教育者,踏上講臺的那一刻我又在思量什麼。面對講臺下澄澈如一潭清泉的目光,他們需要什麼,我又能給予什麼?葉聖陶在《如果我當教師》一文中說,“決不將投到學校裡來的兒童認作討厭的小傢伙,惹禍的小魔王;無論聰明的,愚蠢的,乾淨的,骯髒的,我都要稱他們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僅僅浮在嘴脣邊。”面對朝夕相處的孩子,我的眼角眉梢是不是投射出些許的無奈與心煩?想及私塾裡的教書先生背手踱步,一柄戒尺握在手中,我的手是不是又該高高舉起然後輕輕落下?

  猛然間,我對“教育”一詞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教育”絕不僅僅是教會一個孩子各種本領,識字、寫字、算數、閱讀;也絕不僅僅是教會一群孩子,懂規範,知禮儀。“教育”是微笑著看孩子趴在牆角觀察小蟲;“教育”是給渾身髒兮兮的孩子一個擁抱;“教育”是讓孩子用一盒彩筆描繪心中的美好。在“教育”這個廣闊的世界中,“雪融化後是美麗的春天”,“陽光是活潑的。”

  驀然回首,母校杭師大藝術樓前,經亨頤先生目光如炬,清戄的面龐,消瘦的身形,我曾駐足,仰視心中的大師,許久。猶記得那年長長的走道兩邊,一幀幀教育家的相片,有的已經泛黃,有的簇新。《教育照亮未來》一書,讓我豁然開朗,奇蹟並非有如神助。因為有一群民國教育脊樑和靈魂式的人,一群滿腔熱血遍灑教育聖壇的人,一群即使衣衫襤褸卻神采依舊的人。他們思想的光芒早已穿越時空,耀眼得讓今天的教育現實無法正視;他們教育的理念就像一株株蒼松翠柏,四季常青;他們懷揣著一顆嚴慈並濟的心,縱然是這個時代教壇最傑出的人物也望其項背。

  記得一句話,“如果身處黑暗之中,與其埋怨,不如讓自己發光”。借讀《教育照亮未來》,品著民國教育大家的思想,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循著他們探求的足跡,一星光,一點亮,秉燭前行……

  中小學教師讀書心得篇2:讀《給教師的建議》

  閒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著“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裡還有 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裡做媽媽佈置的什麼《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閱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絡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每每想到這兒,初為人母的我都會發誓將來要讓自己的女兒從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來,我會和她做遊戲,看她畫畫,欣賞她唱歌跳舞,引導她讀書明理,帶著她去看路邊藝人奇妙的手藝……帶著她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學習在學校中看不到學不到的知識。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中小學教師讀書心得篇3:讀《簡單語文不簡單》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各種新的理念、方法成為教師的追求。在追逐的過程中很多人覺得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甚至有人感嘆“語文教學像霧、像雨、又像風。”面對種種困惑和疑問,作為一名一線的語文教師,伴隨對新課標的深入解讀。我覺得上簡單的語文課是正確的選擇。

  一、簡單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實施教學任務前必須有目標意識,目標就是要求,目標就是方向。因此,教學目標要簡明。在一堂語文課上我究竟要讓學生獲得什麼知識、提高什麼能力、關注什麼情感體驗,教學目標中要明確體現。充分發揮目標在教學中的導向、調控、檢測的功能,讓目標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

  二、簡潔明瞭的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要有一條線而不是一大片”。誠然語文教學聽、說、讀、寫,字、詞、句、篇,積累運用千頭萬緒,“工具性”與“人文性”爭論不休。但紮紮實實的語文課堂就如同張慶老師講的“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落實在教學設計上就是一個實字,讓語文課上講語文的東西,不要出現關於語文和非語文的東西。

  三、簡約明晰的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新課程改革要求評價的方式多樣,形成性評價和終結評價結合,在語文教學中認識到教學評價不是一個純技術性的問題是對被評價物件的價值或特點做出判斷。應該有一個教學目標相對應的評價。

  語文教學方法多樣,形式各異。不管用什麼樣的方法,不能脫離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語文應該姓“語”。在簡單中看到複雜,於平淡中體現神奇。

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心得體會3篇
教師暑期集訓心得體會3篇
相關知識
中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小學教師讀書隨筆6篇_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精選
關於小學教師讀書筆記範文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優秀範文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心得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大全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範文讀後感
優秀小學教師讀書筆記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