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理論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科學研究過程實際上是通過資訊的交流,對資訊進行創新的過程。科研人員的資訊素養指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獲取、使用、創造和傳遞資訊的能力,主要包括:對前沿科研資訊的敏感意識;對資訊的基本操作能力,即能主動、有效地檢索資訊、對資訊進行質量評價、提煉和整合後充分應用;資訊創新能力;資訊道德。對於科研人員來說,能否利用計算機、網路和資訊科技高效獲取、準確評價和充分吸收資訊,不僅對本身的科研活動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提高高校整體乃至國家的科研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資訊素養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

  科研工作是一個創造性、探索性和累積性的工作,各個階段都離不開科研資訊的使用。可以說科研資訊貫穿了科學研究的全過程,協助科研人員尋找突破口,加快科研程序,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產出率。

  ***一***選題階段,促進科研工作的準確定位

  準確的選題是科學研究的良好開端,甚至可以說是成功的一半。在選題階段,科研人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大量查閱國內外文獻資料、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全面地、準確地對他人所研究的成果進行分析,對各種資料進行計算,瞭解國內外這方面的研究現狀、研究水平和發展趨勢,避免重複勞動。同時,認真檢索本研究領域中已獲得資助的專案資訊,找出尚待研究的問題,確定選題,以及對此選題的合理性進行綜合和分析來證明選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明確具體研究內容、技術關鍵,從而完成課題論證工作。此階段是科研人員已具備的知識和獲取的資訊有機結合的創造性思維過程,經歷了這個過程,在開展研究工作時才能節約時間,目標明確,少走彎路,避免人力和時間的浪費。

  ***二***研究階段,保證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

  科研人員所開展的每一次科研工作,全過程都離不開獲取資訊,對資訊進行分析、對比和應用。科研人員結合課題的研究計劃,隨著課題的進展情況,有步驟地查詢、蒐集、提供參考資料、工藝、方法、標準等有利於擴充套件思路的有關資料,與課題研究密切配合,同步發展。佔有的資料要體現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能夠反映學科前沿最新進展與發展方向的最新理論與發現,代表學科最高水平和發展方向的高質量的文獻資料,保證在論證自己的觀點或進行理論推導時資料豐富,資料翔實,引據充分。如果研究有實驗階段,這時研究人員需要了解國內外同研究實驗所需要的儀器裝置、材料、實驗方法和手段等,需要追蹤同類科研課題的進展情況,通過新的實驗方法和手段來證明原先設想的正確性,以期得到創新的成果。由此可見,科研人員的資訊素養在科學研究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獲取的資訊對科學研究起到啟發、調整、充實和提高的作用。

  ***三***總結階段,促進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產出

  科學研究的目的在於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通過獲取的資訊,一方面促進成果的產生,另一方面通過資訊對比分析客觀評價成果的水平。在此階段,科研人員要按照研究預定的成果目標和水平,通過查閱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文獻資料,包括對比資料,反映客觀事物本質聯絡和發展趨勢的資訊,高標準對研究成果進行對比、分析和評價,從而闡明該研究成果的水平、意義和價值,為研究工作的鑑定提供參考依據。也同時促成科研人員及早發現研究中的薄弱環節和成果的不足,並加以改進,使研究工作最終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有新的突破,保證研究工作的順利完成。

  二、資訊素養構成標準及存在的不足

  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2004年釋出了《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資訊素養標準》***草案***,該標準用以指導資訊素養教學過程以及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描述了五方面標準:一是具有資訊素養的學生明確所需資訊的性質和範圍;二是具有資訊素養的學生能有效地、有能力地獲取所需的資訊;三是具有資訊素養的學生能準確評估所獲取的資訊和它的出處,進而決定是修改最初的檢索式,還是尋求另外的資源,以及是否建立一個新的研究過程;四是無論作為個人還是一個團體的成員,有資訊素養的學生要能夠認識與資訊使用與資訊科技有關的經濟、倫理、法律和社會觀點,有效地、合理合法地利用資訊,以實現特定的目的;五是有資訊素養的學生能夠了解資訊素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和終身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認可對他所在領域的最新進展保持瞭解的必要性。

  雖然這個科技資訊素養標準是主要針對高等院校的學生在科學、工程與技術領域的資訊素養能力而制定的,但標準的制定也是根據科學技術教育和研究過程的特點,所以也同樣適用於科研人員。科研人員的資訊素養構成標準主要是:一是具有敏銳的資訊意識,認識到資訊的重要性,能夠從完成科研任務的角度重視資訊能力;二是能夠了解和確定資訊源,熟練掌握資訊檢索方法,通過資訊檢索高效地獲取所需資訊;三是能夠批判性地評價和有效地使用獲取的資訊,經過對資訊的整合和應用,實現資訊的創新;四是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注意智慧財產權問題,合法使用資訊。

  目前,雖然資訊日益受到重視,但是因為教育體制、觀念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科研人員的資訊素養普遍不太高,主要表現在:一是資訊意識不強。長期以來形成的對科研人員資訊素養培訓的忽視,使科研人員資訊意識淡薄,對資訊缺乏敏感性,不會積極、主動地獲取和整理資訊;或者研究方式觀念陳舊,獲取科研資訊的途徑單一,還沒有意識到資料庫和網路資訊資源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資訊技能不高。大多數科研人員雖然有資訊需求意識,但由於缺乏基本的文獻檢索知識,不瞭解檢索系統結構,使科研人員不能充分準確表達自己的資訊要求,造成檢索效率低。三是資訊綜合能力較低。不能有效地對資訊進行評價、組織、處理等綜合分析,以實現資訊的增值,從而達到知識創新的目標。

  因此,只有提高科研人員的資訊素養,強化其資訊意識和能力,使其及時掌握準確的資訊,才能有效地發揮自身優勢,增強科研競爭力。所以迫切需要通過有效途徑對科研人員的資訊素養進行培養。

  三、培養科研人員資訊素養的途徑

  ***一***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的優勢培養科研人員的資訊素養

  高校圖書館是高等學校的資訊資源中心,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高素質的資訊服務人員、先進的裝置和技術支援及良好的學習環境等優勢,是瀆者獲取知識、資訊、技術、能力和接受終身教育的主要場所。高校圖書館開展資訊素質教育,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注重對科研人員資訊認知能力、資訊獲取能力和資訊利用能力等資訊素養的培養。一方面,讓科研人員熟練掌握不同型別資訊資源的各種檢索途徑、技能和策略,使其具備快速、準確、精確獲取資訊的技能,並具有一定的資訊鑑別、選擇、分析、有效利用的能力;另一方面,針對科學研究開展以高深資訊理論和高階檢索方法為主的高層次教育,重點是各種高深資訊資源的獲取策略與方法、整理與利用以及高深資訊資源的二次、三次開發等。

  ***二***充分利用高校開設的文獻檢索課培養科研人員的資訊素養

  學校科研管理部門與講授文獻檢索課的教師積極溝通,根據不同學科的研究需求,制定對科研人員進行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資訊素養教學體系。主要對科研人員進行資訊獲取的基本技能、技巧教育,旨在讓科研人員熟知獲取各種資訊所需的常用檢索工具或途徑,注重進行各種檢索方法、檢索工具的實際操作使用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同時加強對資訊道德、資訊保安、法律等方面的教育,規範科研人員的資訊行為,提高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自覺維護良好的資訊交流環境。

  ***三***積極開展講座、研討等多種形式培養科研人員的資訊素養

  對於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科研人員來講,資訊素養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習的興趣。可採用理論與實踐研討班、講座等多種形式,如開展針對某一型別和某一學科個性化資訊需求和使用的專題講座;對現代資訊檢索技術的新發展、新動向結合科研實際進行的專題講座;對剛開始進行科學研究的青年教師開展資料積累整理的方法以及科研論文的寫作技巧方面的講座和研討;等等。

計算機理論
淺析智慧主體的信念認知時態子結構邏輯模型
相關知識
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理論課程教學的改革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設計人事檔案管理
計算機理論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多元智慧理論指導下的中職計算機教學範文
計算機理論論文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論文
大一計算機理論基礎總結論文
計算機理論課程論文
大學計算機基礎論文範文精選
計算機相關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