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傷的急救處理原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手外傷是極常見的損傷。據我院統計,手外傷急症病人佔四肢損傷的70%。由於手的解剖結構複雜,功能精細,在急症處理時若重視不夠,常導致併發症,甚至造成殘廢。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手外傷的院前緊急處理原則

  一、急救原則

  必須及時予以處理,一般情況下,開放性損傷應爭取在傷後6-8小時內關閉傷口,這樣,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術後感染的發生。

  二、急救方式

  1.在出現開放性手部外傷時,應使用清潔布類包紮,及時就近送到醫院進行治療,並常規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2.在送醫的過程中,如果出現較嚴重的出血,可行區域性按壓,或者在上臂用皮帶或皮筋進行環扎止血,但如果採用這一方法止血,一定要注意在每環扎1小時左右時,要鬆開皮帶或皮筋10-15分鐘,否則會導致整個肢體的壞死。

  3.如果損傷導致肢體的骨折,最好在搬運之前進行簡單的固定,可就近取材,用木板、鐵棍或較硬的書刊、雜誌均可,這樣可以避免在搬運的過程中骨折斷端二次損傷周圍的神經、血管、肌腱等軟組織。

  4.如果出現了肢體或指頭的離斷傷,最好將斷肢或斷指用塑料袋包好,置於低溫保溫桶中儲存,並與病人一起送到醫院,切忌冷凍儲存殘肢或將殘肢直接置於冰水中。

  閉合性損傷

  急救原則:在閉合性損傷時,也應及時就醫,讓醫生對傷情給出全面、準確的判斷,不致耽誤了早期治療。如果患者感覺肢體腫脹明顯,出現了手部蒼白或青紫、手指發麻、橈動脈搏動消失等情況,更要趕緊就醫,及時處理。

  手外傷的特殊情況提示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孩子受傷後拍攝CT可能無法正確顯示兒童軟骨損傷,導致家長誤認為孩子一切正常,但過了一段時間會發現孩子的手出現無法動彈、腫脹、關節變型,甚至是手變短了等情況,此時應立刻到兒童骨科或有專業相關知識醫生處接受診斷治療,千萬不可自行按日常處理原則來進行不恰當的處理,不正確處理可能將造成畸形等嚴重後果。

  誤區一:割傷擦傷不需要包紮,讓傷口自然風乾,才能更快癒合。

  傷口癒合需要溼潤的環境,同時也需要保持創面的清潔。手指一旦被割破,在嚴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紗布覆蓋傷口,這樣才真正有利於快速、健康的癒合

  誤區二:兒童喜歡亂動,在包紮傷口的時候需要緊一點,才不容易脫落導致傷口感染。

  不能因為小孩子好動就隨意決定包紮的鬆緊程度。在任何情況下,包紮都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則會減少傷口接觸氧氣的機會,使傷口癒合變慢。此外,包紮過緊還會阻礙血液迴圈。

  誤區三:出血時,立即用雲南白藥等止血。

  在家處理傷口,儘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則會刺激傷口,還會蓋住創面,為醫生的診斷及“二次處理”造成困難,需要花時間除去止血粉殘留,患者也會覺得非常疼。其實,止血的首要原則,是在傷口上施壓,直到血不流為止。

  誤區四:每天換藥 誤區四:每天換藥,能好得快些

  只要保持傷口清潔,並不需要每天換藥,正常情況下 , 3 —5天更換一次敷料即可。如果天天換,反而會增加傷 口接觸空氣中汙染物的機會,且破壞剛剛長好的組織, 加重疤痕的形成。

腦外傷現場急救注意事項
酸鹼類化學燒傷急救處理方法
相關知識
手外傷的急救處理原則
關於燙傷的急救處理
高爾夫球員受傷的急救處理
燒傷的急救處理方法
常見創傷的急救處理
高處墜落傷的急救處理
燙傷後要怎麼辦不同燙傷的急救處理方法
燙傷後要怎麼辦不同燙傷的急救處理方法
骨折現場急救處理原則
小腿骨折的急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