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優秀範本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護理學有系統完善的理論基礎 ,護理學以醫藥學、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 ,並不斷地探討其獨特的理論體系 ,以指導護理教育、科研、實踐 。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循證護理對高血壓腦梗死預後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對高血壓腦梗死患者預後的影響。方法將92例高血壓併發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6例,對照組患者施行高血壓腦梗死常規護理,實驗組從健康教育、飲食生活習慣、服藥依從性、心理、自我管理實施方面循證護理,並進行出院後3個月、6個月、12個月、24個月電話或微信定期隨訪,比較兩組患者出院兩年的生活方式、血壓、血糖、血脂、體重、心腦血管病意外事件的差異。結果實驗組在出院後兩年的血壓、生活方式、血糖、血脂、體重、心腦血管病意外事件的控制方面優於對照組,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或P<0.001***。結論循證護理對高血壓腦梗死患者的預後有重要影響作用,可以改變不良飲食及生活方式,規範正確指導患者服藥並提高服藥依從性,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壓,改善患者預後及生活質量,定期隨訪可以為出院後的血壓、血脂、血糖管理長期達標打下基礎,預防並減少腦卒中復發。

  關鍵詞:循證護理;高血壓;腦梗死

  2008年完成的我國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腦卒中已成為我國國民第一位的死因,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複發率、高致殘率、經濟負擔重五大特點,是中國嚴重的社會發展和公共衛生問題。據調查,71.4%腦卒中患者卒中前患有高血壓[1]。為此,預防腦卒中是我國治療高血壓的重中之重。高血壓防治知識普及和生活方式會影響高血壓併發腦梗死患者的治療效果[2],患者不規範服用藥物、心理因素、出院後的自我管理行為,這些因素會影響腦梗死的控制。本研究從循證護理角度出發,針對以上問題,採取循證護理干預,在改善高血壓腦梗死預後方面取得滿意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92例高血壓併發腦梗死患者為調查物件,排除溝通及認知障礙、惡性高血壓、病情進行性加重、嚴重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均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經頭顱CT掃描或磁共振成像***MRI***確診腦梗死,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齡37~83歲,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每組各46例。實驗組男性26例,佔56.52%;女性20例,佔43.48%;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5.6±7.5***歲,病程1~27年。對照組男性25例,佔54.35%;女性21例,佔45.65%;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6.3±6.2***歲,病程3~25年。兩組在年齡、性別、體重、文化程度、原發病種類等基線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按高血壓腦梗死常規護理,即做好病情觀察,按醫囑觀察神志、瞳孔、生命體徵,正確執行各種治療和護理。1.2.2實驗組以循證方法尋找對影響高血壓腦梗死患者病情控制不佳的主要問題,包括疾病知識缺乏、不良生活方式、服藥依從性差、心理因素、出院後自我管理差五大方面,並從這幾方面入手實施護理干預。

  1.2.2.1健康知識宣教高血壓及各階段的腦梗死患者存在健康知識缺乏及健康行為不理想的狀況,健康知識水平與健康行為成正比[3],實施個性化健康宣教,提高健康知識水平,從而改善不健康行為,能降低腦卒中發病率[4]。在患者住院期間,責任護士調查收集患者檢查陽性結果及卒中相關資料,分析患者存在卒中危險因素[5],制定適宜宣教方式,針對性發放健康宣傳手冊,責任護士實施個性化健康宣教。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腦卒中危險因素、腦卒中先兆、腦卒中處理、服藥指導、健康飲食生活習慣、血壓達標的重要性等。責任護士進行耐心、反覆地宣教,讓患者及家屬理解配合,積極主動參加治療護理,主動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實現較好的血壓控制目標。在患者出院前責任護士根據調查問卷仍存在的問題,加強宣教,加深患者對疾病防治的認知,並強化出院後按時堅持服藥的防病意識,囑患者不能擅自增減、停止藥物,同時指導患者正確測量血壓,自我監測血壓,並囑患者定期門診複診。

  1.2.2.2健康飲食生活指導飲食、生活方式的護理干預,有助於患者血壓的控制,提高患者的預後[6]。腦卒中高血壓患者的飲食生活以“健康四大基石”為指導,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平時多吃水果和蔬菜的人患腦卒中的機會相對較少,飲食中減少膳食脂肪,食鹽攝入量≤6g/d,蛋類每週3~4個[7],並控制總熱量,合理膳食配合堅持適度運動鍛鍊能有效控制體重,減少肥胖。國內外高血壓指南均將運動鍛鍊作為非藥物治療措施之一,須結合鍛鍊頻率、持續時間、強度:每週至少三次,每次運動半小時以上,強度以心率達170-年齡為宜。強度適宜,循序漸進,不宜空腹晨練及運動過度,最佳為下午4~5時,避免動作及體位過大過猛,如大體位旋轉、彎腰後仰、過分低頭等[8],減少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

  1.2.2.3心理護理腦卒中後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國內外文獻報道,50%急性腦卒中患者預後有不同程度的抑鬱表現[9],抑鬱症狀發生的峰值在患病後2~6個月之內,重視心理護理,能有效治療疾病,提高治療效果[10]。因此住院期間及出院後隨訪都需要做好患者心理護理。一是講解疾病發展、預後、治療效果與人自身的心理因素有著密切關係,醫護人員及家人給予患者安慰、鼓勵、理解等心理支援療法,鼓勵患者與他人多溝通交流,從中找出心理障礙的突破口,針對性實施心理護理,讓患者從疾病陰影中走出,接受及正視疾病的發生,改善其焦慮狀態,促進患者積極參加康復訓練[11],甚至能重新回到社會工作中;二是運動療法,病情穩定後早期進行患肢主動及被動訓練,肢體功能允許的情況下有計劃對患者進行日常活動的訓練;三是藥物治療,過度焦慮抑鬱的患者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改善情緒的藥物。

  1.2.2.4指導患者按時服藥住院期間指導患者正確按時服藥,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有研究表明服藥依從性差是卒中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因素[12]。加強按時服藥的方法有手機設立服藥電子鬧鐘提示,建立口服藥發放清單,護患雙方簽字,防止漏發。護士床邊重點宣教卒中二級預防三大基石藥物是抗血栓藥物、他汀類、降壓藥。這三種藥物如無禁忌證及不良反應,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長期服用,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壓病卒中患者,同時指導其長期服用葉酸片,可降低卒中複發率,做好藥物不良反應的健康宣教,並在出院指導中強調註明。

  1.2.2.5對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護理干預重視出院後隨訪,予患者建立高血壓腦卒中健康檔案,出院後3個月、6個月、12個月、24個月進行定期隨訪,瞭解患者是否規範服藥、自我監測血壓、不良生活方式等自我管理能力情況,針對性健康宣教,發現血壓異常或出現卒中先兆及時就診,焦慮的患者予心理疏導。定期隨訪可有效控制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壓併發腦梗死患者的血壓,改善其預後及生活質量[13]。讓有手機微信患者及家屬微信掃碼,加入腦卒中防治微信群,在圈內發高血壓腦梗死相關健康知識,提供資訊平臺相互交流,對出院後的持續性宣教隨訪提供了便利,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肯定,提高了滿意度。

  1.3效果評價

  實驗組在入院時、出院前、出院後1年、出院後2年進行健康問卷調查,該問卷為自行設計,調查由受過培訓的專人負責。問卷①為腦卒中健康知識問卷:包括血壓值分級、腦卒中危險因素、腦卒中先兆、腦卒中處理4個專案26個條目,以“知道、不知道”為評價結果。問卷②為生活方式及服藥依從性:包括低鹽低脂飲食、蔬菜、水果、煙、酒、運動、服藥依從性,分為經常***服藥為常規***、偶爾、很少、無,經常或常規為優良。蔬菜每週≥5次視為經常,水果每週≥3次視為經常,運動每週≥3次視為經常。生活方式中除了“無吸菸、飲酒”視為優良,其他生活方式及服藥依從性判定為“經常”的均視為優良。入院時完成①、②問卷調查,住院期間對兩份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評估,個性化給予健康宣教指導等循證護理,出院前患者再次進行問卷①調查,對健康知識掌握不足的患者加強反覆指導,出院後建檔,並進行3個月、6個月、12個月、24個月電話或微信隨訪,調查患者有無新發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冠心病、心梗、急性冠脈綜合徵五項心腦血管病意外,每年到卒中預防門診面對面隨訪一次,每年至少複查血糖血脂一次,瞭解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患者存在不良行為如吸菸、缺乏運動、不服或偶服降卒中二級預防藥等及時干預。出院後2年比較兩組血壓、生活方式、服藥依從性、血糖、血脂、體重、心腦血管病意外的差異。

  1.4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3.0統計軟體包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採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採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效果

  2.1兩組患者出院後兩年生活方式及服藥依從性優良率比較

  實驗組生活方式平均優良率為82.61%***152/184***,高於對照組的50.54%***93/18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51,P<0.001***;服藥依從性也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討論

  高血壓是腦卒中最主要危險因素[14],有研究表明,收縮壓每下降1.33kPa或舒張壓每下降0.665kPa,可明顯降低41%的腦卒中風險[15],因此積極降血壓是預防腦卒中的關鍵。本研究以循證方法尋找對影響高血壓腦梗死患者控制不佳的五個方面問題,選擇最佳的個性化護理及護理決策[16],既能提高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又能實現患者防治疾病的願望。腦卒中防治健康宣教中不僅強調降壓、降脂、抗血栓形成等藥物治療,還應從患者基礎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相關危險因素、不良生活習慣、飲食起居做好宣教,宣教是否到位跟護士知識掌握程度、責任感等綜合素質有關,卒中專職隨訪人員資質需要層級較高,由卒中防治知識面廣的護士擔任。隨訪過程中發現控煙相對較差,部分患者存在戒菸後***,健康宣教也要重視被動吸菸的危害;對於偏癱患者,運動要適度,掌握正確康復運動鍛鍊方法,並注意安全,防止摔倒,避免由於運動不當,造成關節韌帶損傷等。損傷後患者因為疼痛、害怕摔倒抗拒康復運動鍛鍊,影響患者預後及生活質量。

  健康行為及服藥依從性差者分別是經濟條件差、文化程度低、年齡大於70歲的老年患者,這些人群的家庭支援配合度低,如何改善這幾類人群健康行為有待研究。此研究也發現健康宣教及出院後的隨訪管理對預防腦卒中再發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長期隨訪管理,反覆的宣教腦卒中防治知識,提高患者的健康素養及早診早治的意識,一旦發病,懂得識別卒中先兆,及時到有溶栓條件的醫院就診,可降低卒中再發的致殘率及病死率。本研究結果顯示長期隨訪是卒中防治的重要措施。目前臨床專科護士人力不足,卒中患者出院後得到的支援護理服務較少[17],而出院後的卒中患者康復訓練主要由社群管理,可提高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18],但未建立對社群醫護人員的腦卒中防治知識培訓的長效機制,社群護士作為腦卒中一級預防、出院後需二級預防的主力軍,對腦卒中防治是不利的,隨訪管理的制度化、常規化是卒中防治工作的目標任務。通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比較結果顯示,此循證護理中五個護理方案可有效控制卒中主要高危因素,使腦梗死患者的高血糖、高血脂、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有效控制,從而降低腦卒中複發率,改善其預後及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萬麗紅,張小培,洪華,等.腦卒中病人的健康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研究:上旬版,2010,24***1***:1-4.

  [2]VERBERKWJ,KROONAA,LENDERSJW,etal.Self-measurementofbloodpressureathomereducestheneedforantihypertensivedrug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Hypertension,2007,50***6***:1019-1025.

  [3]鄧石鳳,肖姍,萬麗紅,等.高血壓合併腦卒中患者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的現狀及其相關性[J].現代臨床護理,2013,12***11***:1-5.

  [4]李愛東,黃宗青,劉洪濤,等.腦卒中患者及家屬對腦卒中與康復相關知識、態度和行為水平的調查[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3***:252-254.

  [5]MITKAM.Lifestylechangeskeytocutstrokerisk:guidelinesplaceemergencyphysiciansonfrontline[J].JAMA,2011,305***6***:551-552.

  [6]龔鳳安,劉紅.護理干預對高血壓病患者生活方式和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J].當代醫學,2012,18***11***:122-123

  [7]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卒中一級預防指南”撰寫組.中國卒中一級預防指南***2010***[J].柳州醫學,2012,25***3***:151.

  [8]葉莉華,湯嘉敏,李淑霞.老年高血壓合併腦卒中患者健康行為自我效能與家庭功能相關性分析[J].齊魯護理雜誌,2013,19***8***:3-5.

  [9]CAEIROL,FERROJM,SANTOSCO,etal.Depressioninacutestroke[J].JPsychiatryNeurosci,2006,31***6***:377-383.

  [10]李麗梅.腦血管病後抑鬱症的心理護理[J].醫藥前沿,2012,2***4***:224-225.

  [11]韋應和,黃永春,藍小燕,等.護理—心理干預對腦卒中焦慮患者焦慮狀態的影響[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3,35***3***:420-421.

  篇2

  淺談婦產科疾病合併糖尿病圍術期臨床護理

  【摘要】目的探究婦產科疾病合併糖尿病圍術期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於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婦產科疾病合併糖尿病患者34例作為本次醫學研究的物件。入院後讓其自行抽籤進行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7例。對照組患者採用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採用護理干預進行護理。治療結束後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均優於對照組,並且前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於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婦產科疾病合併糖尿病患者圍術期時採用護理干預進行護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借鑑。

  【關鍵詞】婦產科疾病合併糖尿病;圍術期;臨床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於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婦產科疾病合併糖尿病患者34例作為本次醫學研究的物件。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7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6~52歲,平均年齡為***39.14±1.94***歲;病程1~10個月,平均病程為***5.81±0.81***個月。對照組年齡27~54歲,平均年齡為***39.68±2.02***歲;病程2~9個月,平均病程為***5.63±1.11***個月。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後為患者做好常規檢查,護理人員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心理情況來為患者制定有效並且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關注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並且需要對患者的飲食做好合理的安排和控制,尤其是鹽類物質的攝入[1]。護理人員需要叮囑患者科學合理用藥,以將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術前3天,讓患者採用臭氧來清洗陰道,對其做好清潔工作,避免出現感染。手術前一天,護理人員需要做好導瀉工作,讓患者將腸內的糞便。術中護理:護理人員在手術中需要準確將醫生需要的醫療器械,並且需要時刻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就立即告知醫生。除此之外,還需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以提升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術後護理:護理人員需要時刻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變化,合理並且科學讓患者用胰島素,以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每天需要叮囑患者擦洗會陰部,保持清潔,防止出現感染[2]。此外,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尿管的留置護理,必須保證留置尿管的衛生和清潔工作,避免出現感染情況。手術結束後,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鼓勵患者合理進行運動,避免出現併發症[3]。

  1.3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後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護理滿意度。1.4統計學方法採用SPSS19.0統計學軟體對資料進行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採用t檢驗,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採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均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4.12%,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64.71%,資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婦科疾病患者的手術效果形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如果對患者的血糖並未進行有效的控制,患者在婦科手術中極易出現酸中毒以及昏迷等情況。我院發現採用護理干預對婦科疾病合併糖尿病患者具有顯著的效果,能夠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由此可知,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均低於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4.12%,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64.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婦產科疾病合併糖尿病患者圍術期時採用護理干預進行護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借鑑。

  參考文獻

  [1]硃紅梅.加強婦科手術合併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策略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40-141.

  [2]楊秀.合併糖尿病婦科腫瘤老年患者的圍術期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21***:102.

  [3]賈豔煥,李育玲.婦產科疾病合併糖尿病病人圍術期臨床護理分析[J].護理研究,2014,28***10***:3535-3536.

 

大專護理類畢業論文
大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發表
相關知識
大學生護理實習自我鑑定優秀範文
大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優秀範本
大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發表
大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參考範例
大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代發表
大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
大學生護理專業學年自我鑑定
大學生護理專業學年自我鑑定
大學生護理專業求職信
大學生護理專業實習日記滿分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