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護理是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護理學是研究如何診斷和處理人類對存在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反應的一門科學。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談糖尿病足的社群護理

  糖尿病足是臨床診斷過程中較為常見的慢性糖尿病併發症之一,是指基於周圍神經病變及微血管病變而引發肢體缺血、繼發感染及壞疽的一種病症,病情嚴重者甚至需截肢治療。臨床研究發現,患者對於糖尿病足的知識儲備量和自身管理能力與糖尿病足的治療效果存在相關性。本文旨在探討糖尿病足的社群護理措施,以提高糖尿病足的社群護理效果。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於社群醫療工作中對20例糖尿病足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護理效果較佳,現將其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20例患者均為糖尿病足患者,臨床診斷結果與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第一屆全國糖尿病足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相符。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齡58至76歲,平均年齡***67.2±2.5***歲;病程6至16年,平均病程***10.4±3.5***年;引發因素:因糖尿病性大皰併發糖尿病足8例,腳癬感染6例,熱水燙傷4例,誘因不明者2例。上述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壞疽部位分別為足趾和足底。

  1.2 護理方法

  主要的護理措施包含血糖控制、心理護理、創面護理及家庭健康教育等。

  1.3 療效判定

  ***1***痊癒:治癒:創面癒合,且痂皮已經形成。

  ***2***好轉:創面癒合情況良好,壞疽處分泌物大量減少。

  ***3***無效:為達上述標準則可判定為無效。

  2 結果

  經過護理干預,20例患者中,16例痊癒***80%***,3例好轉***15%***,1例無效***5%***。創面癒合時間為4至8周,平均時間***6.5±1.5***周。

  3 討論

  糖尿病足屬糖尿病嚴重的併發症之一,致殘率高。據相關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中約有15%的患者感染不同程度的足潰瘍,約有1%的患者因為糖尿病足而截肢。本次研究過程中,對20例糖尿病足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護理效果較佳。結果顯示,16例痊癒***80%***,3例好轉***15%***,1例無效***5%***。與一般研究結果相同,由此可見,護理干預也有助於改善患者臨床症狀,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癒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

  結合本次研究資料和多年臨床護理經驗,筆者認為糖尿病足的社群護理措施應當包含以下內容:

  ***1***嚴格控制血糖。根據患者體重、年齡及日常運動量為基礎制定降血糖計劃。指導患者定時定量進食,因老年人腸胃功能下降,故而不應飽食。但是應當平衡營養,做到食譜多樣化。定時檢測患者血糖,根據血糖變化對胰島素的注射量予以調整,力求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

  ***2***心理護理。本次研究過程中,有6例患者於護理初期喪失抵抗疾病的信心,且伴有抑鬱症狀。糖尿病屬一種慢性病,治癒難,糖尿病足的防治是一個長期過程,患者多難以承受長期的行為干預和病情困擾,產生消極心理和精神壓力屬於一種常見現象。故而,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的家庭情況、個性特點和心理特徵針對性給予教育和指導。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以增進感情交流。另外,可向患者例舉一些病情治癒案例,說明現今關於該病症的研究進展,以增強其抵抗病情的信心。

  ***3***創面護理。

  督促患者每日檢查雙下肢有無水泡和雞眼,腳底面板是否變色,腳趾間是存在裂口且是否併發感染。告知患者泡腳水溫不宜過高,時間不宜過長,水溫38至40℃即可,而時間以10分鐘左右為佳。同時可依循醫囑按時給予藥物治療。根據患者足部潰瘍的嚴重程度和是否合併感染來進行處理,如果患者僅為區域性紅腫,則先行硫酸鎂予以溼敷,而後給予混合液***胰島素8U+鹽酸山莨菪鹼注射液10ml+生理鹽水100ml***進行沖洗,最後於潰瘍區域性塗抹溼潤燙傷膏即可。如若已經形成膿腫,則應及時進行排膿措施。

  ***4***家庭健康教育。可通過鼓勵患者參與專家講座、病患座談會及發放康復宣傳手冊等方式幫助患者及其家屬瞭解糖尿病足護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綜上所述,於糖尿病足的社群護理過程中,運用血糖控制、心理護理、創面護理及家庭健康教育護理措施,有助於提升患者病情治癒率,保障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篇2

  淺析流行性腮腺炎整體護理的干預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非化膿性腫痛為特徵,多有發熱、咀嚼受限症狀,任何季節均可發病,一般以冬、春季為主,病情嚴重時可累計其他腺體組織疾病或臟器的全身性疾病,如胰腺炎、卵巢炎、睪丸炎、腦膜炎等,延長患兒康復程序[1]。該研究在2011年6月―2014年10月將介紹腮腺炎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併發症、臨床治療及護理方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隨機選取2011年6月―2014年10月該院流行性腮腺炎患兒50例,均符合流行性腮腺炎疾病診斷標準。按信封法將其分成實驗組25例,對照組25例。實驗組:男女比例13:12,年齡5~13歲不等,平均***8.32±0.53***歲;對照組:男女比例13:12,年齡5~12歲不等,平均***8.36±0.55***歲。對比兩組腹瀉患兒的基線資料,存在可比性***P>0.05***。

  1.2 流行病學

  ①傳染源:隱性感染者和早期病人。腮腺腫大前7 d至腫大後9 d均具備傳染性。②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③流行特徵:流行性腮腺炎為自限性疾病,多數患兒預後良好,病死率較低。全年均可發病,存在明顯的散發性,但以冬春季節發病率最高。④人群易感性:主要為學齡兒童,部分無免疫力成人也會發病[2]。

  1.3 臨床表現

  潛伏期14~25 d,平均***18.52±1.65***d,多數患兒無前驅症狀,少數患兒出現食慾不振、周身不適、肌肉痠痛、頭疼、發熱等症狀。發病1~2 d後可見腮腺腫大,體溫也會隨之升高。區域性皮膚髮亮但不紅,面板溫度升高,有明顯疼痛感,進食酸性食物後疼痛感加劇。腮腺腫大4~5 d後逐漸消退[3]。

  1.4 併發症

  ①神經系統併發症:以腦膜炎最為多見,多發於腮腺腫大4~5 d後,症狀多於周內消失。②睪丸炎:多見於青春期後男性,多發於腮腺腫大後6~10 d。③卵巢炎:下腹疼痛,有或無觸痛,症狀持續3~4 d可消退。④胰腺炎:表現為體溫再次升高,伴噁心、嘔吐、上中腹部疼痛。

  1.5 治療及護理

  治療:抗病毒治療、激素治療、對症治療以及併發症治療。

  1.6 臨床護理

  ①對照組:給予訪組患兒常規護理,包括飲食護理、病情觀察、健康宣教、併發症預防等護理內容;②給予訪組患兒整體護理措施:根據患兒臨床症狀開展護理措施,隔離呼吸道,保持病房空氣清新,定時通風;觀察患兒體溫、神志變化,觀察腫脹程度及併發症發生情況;瞭解各個患兒的心理需求,給予心理支援;給予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及酸性等刺激食品,餐後用生理鹽水漱口;監測患兒體溫變化,若患兒體溫小於39℃,則給予冰鹽水灌腸、乙醇擦浴、冰袋冷敷等常規物理降溫方法,觀察並記錄降溫效果。高熱患兒消耗大,鼓勵患兒進食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食多餐,多飲食。叮囑患兒臥床休息,出汗時及時為其更換被子、衣服,防止受涼;若患兒腮腺腫脹明顯,可給予冷溼敷治療;對症護理併發症;流行季節向群眾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叮囑群眾做好室內通風工作。

  1.7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併發症發生情況,對比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

  1.8 統計方法

  藉助SPSS11.0軟體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採用χ2檢驗,以[n***%***]表示。

  2 結果

  2.1 兩組併發症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併發症發生率為4.0%***1/25,1例併發睪丸炎***,低於對照組的16.0%***4/16,2例併發睪丸炎,2例併發卵巢炎***。兩組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11,P<0.05***。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6.0%,高於對照組的80.0%***P<0.05***,見表1。

  3 護理體會

  流行性腮腺炎屬於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患兒多表現為腮腺腫脹、頭痛、發熱。腮腺炎病毒通過人的唾液、鼻咽分泌物等傳播。流行性腮腺炎好發於兒童及青少年,近年來,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狀明顯加重,並且併發症發生率大大提高,做好對流行性腮腺炎患兒及其併發症的護理,可促進疾病康復,改善預後。

  有學者[4]為80例腮腺炎患兒在臨床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整體護理措施,結果顯示,59例治癒,19例好轉,2例自動出院。該研究中,實驗組併發症發生率為4.0%,患兒家屬滿意度為96.0%,與對照組的16.0%、80.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相關研究結果近似[5]。

  整體護理在腮腺炎患兒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做好對患兒家屬的宣教工作,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包括疾病的發病原因、症狀、病程以及疾病轉歸,可消除患兒家屬疑慮[6];積極與小兒溝通,滿足其心理需求,保證小兒情緒穩定,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徵,瞭解其意識變化、瞳孔變化,瞭解其有無頭痛,瞭解男性患兒有無睪丸腫大或疼痛,發現異常後及時報告醫生並協助對症處理[7],可防止疾病進展[8][9];保證患兒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可預防化膿性感染;叮囑患兒避免食用質硬、酸性、刺激性及糖類食物,可減少腮腺分泌。

  為保證整體護理效果,應做好患者的併發症護理工作,護理要點如下:①腦膜炎:觀察患兒有無腦炎前驅症狀,如意識改變、嘔吐、頭痛,做好相關記錄。若患兒有顱內壓增高現象時,持續吸氧***1~2 L/min***,遵醫囑為患兒靜脈滴注200 g/L甘露醇,並保持病房安靜,限制探視[10]。②睪丸炎:叮囑患兒臥床休息,減少活動量,用陰囊袋託護陰囊,避免牽涉痛;叮囑患兒口服乙底酚,藥物劑量為1 mg,3次/d,口服3~5 d;患兒疼痛難耐時,可間歇冷敷睪丸;注意睪丸有無化膿性改變,若存在,及時處理。③胰腺炎:靜脈補液,禁食禁飲,仰臥屈膝位,上腹部置冰袋解痙止痛,為腹脹嚴重患兒行胃腸減壓,觀察嘔吐物的量和性質,做好相關記錄。腹痛緩解後,給予少量清淡流質飲食,後逐漸過渡至半流質飲食、軟食、普食[11-12]。

  綜上所述,流行性腮腺炎為小兒常見病,早診斷、早治療並給予整體護理措施,可改善患兒預後,提升治療效果。

 

大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代發表
大學護理論文寫作大全精選範文
相關知識
大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優秀範本
大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發表
大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參考範例
大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代發表
大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
大學生護理專業學年自我鑑定
大學生護理專業學年自我鑑定
大學生護理專業求職信
大學生護理專業實習日記滿分範文
大學生護理專業實習日記滿分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