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歌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6日

  《哥舒歌》是唐朝西部邊民對哥舒翰赫赫戰功的頌歌。《哥舒歌》以形象的比喻、明快的言辭成功塑造了一個威震一方的民族英雄形象。今天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哥舒歌》原文及翻譯賞析,希望你喜歡。

  《哥舒歌》古詩原文

  唐/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哥舒歌》古詩註釋

  ①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將,突厥族哥舒部的後裔。《全唐詩》題下注:“天寶中,哥舒翰為安西節度使,控地數千裡,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

  ②北斗七星:大熊座的一部分。

  ③窺:竊伺。

  ④臨洮:今甘肅岷縣,秦築長城西起於此。

  《哥舒歌》古詩翻譯

  黑夜裡北斗七星掛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邊夜帶寶刀。

  吐蕃族至今牧馬只敢遠望,他們再不敢南來越過臨洮。

  《哥舒歌》背景

  這首詩大約是在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哥舒翰領兵大破突厥後西北人民為歌頌其戰功而作。哥舒翰原是身兼幾個節度使的名將王忠嗣的部下,唐玄宗天寶六載747年,因為王忠嗣被誣陷革職,玄宗命哥舒翰為隴右節度使。隴右節度使的設定就是為了防禦吐蕃的,治所在都州今青海省樂都縣。哥舒翰在對吐蕃的戰爭中是有體現唐玄宗驕奢好戰的一面的;有的戰爭則是屬於抵禦吐蕃侵擾的。由於哥舒翰多次擊退吐蕃侵擾,改變了邊境的局面,致使“吐蕃屏足不敢近青海”,總體上起到了安定邊境,保護人民生活、生產的作用。因而,當時就有民謠說:“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吐蕃總殺卻,更築兩重壕。”這裡的《哥舒歌》,很可能是在這首民歌基礎上加工過的作品。

  《哥舒歌》古詩賞析

  哥舒,即哥舒翰,突厥人,原為名將王忠嗣的部下。天寶六年747,因王忠嗣被革職,唐玄宗命他為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在對吐蕃的戰爭中,無疑有窮兵黷武的一面,但也不能排除其安定邊境、抵禦吐蕃侵擾功勳卓著的一面。《舊唐書·哥舒翰傳》中載:“先是吐蕃每至麥熟時,即率部眾至積石軍獲取之,其呼為吐蕃麥莊,前後無敢拒之者。”後來遭到哥舒翰的 “伏兵邀擊”,保護了莊稼。由於哥舒翰多次擊退吐蕃侵擾,致使 “吐蕃屏足不敢近青海。”因此,當時就有民謠說:“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吐蕃總殺卻,更築兩重壕”。西鄙人的這首 《哥舒歌》大概就是在這首民謠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古詩百科

  關於這首詩具體的寫作背景,《全唐詩》中說:“天寶中,哥舒翰為安西節度使,控地數千裡,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用北斗七星起興,表現了哥舒翰的威望及邊地百姓對他的敬仰。在描寫哥舒翰的英勇善戰的時候,作者沒有正面寫他作戰的具體情況,而從側面用北斗七星高懸,哥舒翰深夜握著刀或行軍或察看敵情來烘托出一個戰功卓著,威武勇敢的的形象。這是很成功的藝術手法,正像用 “盤馬彎弓”表現一個人的武功高強一樣有效。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窺牧馬”指吐蕃越境放牧,其含意是指吐蕃的侵擾活動。這兩句描寫哥舒翰到邊境後對吐蕃的威懾力,因為吐蕃多次遭到哥舒翰的打擊,不敢再侵擾邊境。

  這首詩雖經作者加工,但其樸素自然,明朗而又含蓄的風格依然具有濃郁的民歌風味。

  《哥舒歌》作者簡介

  西鄙人 意為西部邊邑的老百姓,實際上是一個不知名的民間作者。有些選本作無名氏。


竹裡館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廣州中考語文古詩鑑賞習題及答案
相關知識
哥舒歌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明日歌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遊子吟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江上漁者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嫦娥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山中送別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竹裡館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渡漢江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八陣圖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夏日絕句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