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遊記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散文的藝術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言的優美凝練,富於文采,耐人尋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初遊美國

  一八四七年一月四日,予等由黃埔首途。船名亨特利思,帆船也,屬於阿立芬特兄弟公司,前章已言之。船主名格拉司彼***CaptainGillespie***。時值東北風大作,解纜揚帆。自黃埔抵聖希利那島***St.Helena***,波平船穩。過好望角時,小有風浪,自船後來,勢乃至猛,恍若惡魔之逐人。入夜天則黑暗,濃雲如幕,不漏星斗。於此茫茫黑夜中,仰望桅上電燈星星,搖盪空際,飄忽不定,有若墟墓間之磷火。此種愁慘景象,印入腦際,迄今猶歷歷在目。惟彼時予年尚幼,不自知其危險,故雖扁舟顛簸於驚濤駭浪中,不特無恐怖之念,且轉以為樂,竟若此波濤洶湧,入予目中,皆成為不世之奇觀者。

  迨舟既過好望角,駛入大西洋,較前轉平靜。至聖希利那島,稍停裝載糧食淡水。凡帆船之自東來者,中途乏飲食料,輒假此島為暫時停泊之所。自舟中遙望聖希利那島,但見火成石焦黑如炭,草木不生,有若牛山濯濯。予等乘此停舟之際,由約姆司坦***Jamestown***登陸,遊覽風景。入其村,居民稀少,田間植物則甚多,濃綠芸芸,良堪娛目。居民中有我國同胞數人,乃前乘東印度公司船以來者,年事方盛,鹹有眷屬。此島即拿破崙戰敗被幽之地。拿氏遂終老於此,其墳在島之浪奧特***Longwood***地方。予等鹹往登臨,撫今弔古,棖觸餘懷。墳前有大柳樹一,乃各折一枝攜歸舟中,培養而灌溉之,以為異日之紀念。後抵美國,勃朗先生遂移此柳枝,植諸紐約省之阿朋學校中。勃朗即在此校任教授數年,後乃往遊日本。迨一八五四年予至阿朋學校遊覽時,則見此枝已長成茂樹,垂條萬縷矣。

  舟既過聖希利那島,折向西北行,遇海灣水溜***Gulf Stream***,水急風順,舟去如矢。未幾遂抵紐約。時在一八四七年四月十二日,即予初履美土之第一日也。是行計居舟中凡九十八日。而此九十八日中,天氣清朗,絕少陰霾,洵始願所不及。一八四七年紐約之情形絕非今日***指1909年***,當時居民僅二十五萬乃至三十萬耳,今則已成極大之都會,危樓摩天,華屋林立,教堂塔尖高聳雲表。人煙之稠密,商業之繁盛,與倫敦相頡頏矣。猶憶一八四五年予在瑪禮孫學校肄業時,曾為一文,題曰《意想之紐約遊》。當樂時搦管為文,詎料果身履其境者。由是觀之,吾人之意想,固亦有時成為事實,初不必盡屬虛幻。予之意想得成為事實者,尚有二事:一為予之教育計劃,願遣多數青年子弟遊學美國;一則願得美婦以為室。今此二事,亦皆如願以償。則予今日胸中,尚懷有種種夢想,又安知將來不一一見諸實行耶?

  予之勾留紐約,為日無多。於此新世界中第一次所遇之良友,為巴脫拉脫夫婦二人***Mr.andMrs.DavidE.Bartlett***。巴君時在紐約聾啞學校教授,後乃遷於哈特福德***Hartford,***仍為同類之事業。今巴君已於一八七九年逝世,其夫人居孀約三十年,於一九○七年春間亦溘然長逝矣。巴夫人之為人,品格高尚,有足令人敬愛。其宗教之信仰尤誠篤,本其慈善之懷,常熱心於社會公益事業,影響所及,中國亦蒙其福。蓋有中國學生數人,皆為巴夫人教育而成有用之材。故巴夫人者,予美國良友之一也。

  自紐約乘舟赴紐海紋***NewHaven***,以機會之佳,得晤耶路大學校長譚君***PresidentDayof.YaleUniversity***。數年之後,竟得畢業此校,當時固非敢有此奢望也。予等離紐海紋後,經威哈斯角***WarehousePoint***而至東溫 若***EastWindsor***,徑造勃朗夫人家。勃夫人之父母,爾時尚存,父名巴脫拉脫***Rev.ShubaolBartlett,與前節之巴君為另一人***,為東溫 若教堂之牧師。予等入教堂瞻仰,即隨眾祈禱,人皆怪之。予座次牧師之左,由側面可週矚全堂,幾無一人不注目予等者。蓋此中有中國童子,事屬創見,宜其然也。予知當日眾人神志既專注予等,於牧師之宣講,必聽而不聞矣。

  巴牧師乃一清教徒***Puritan,清教徒為耶穌教徒之一派,最先來美洲者***,其人足為新英國省清教徒之模範***按新英國省NewEnglandStates為美國東部之數省,紐約省亦在其內***。宣講時語聲清朗,意態誠懇。聞其生平兢兢所事,絕不稍稍草率。凡初晤巴牧師者,每疑其人嚴刻寡恩,實則其心地甚仁厚也。惟以束身極謹,故面目異常嚴肅,從未聞其縱笑失聲,尤無一諧謔語。每日起居有定時,坐臥有常處。晨興後則將《聖經》及祈禱文置於一定之處,端正無少偏,舉止動作,終年如一日。總其一生之行事,殆如時計針之移動,周而復始,不爽晷刻。故凡與巴牧師久處者,未見巴牧師之面,鹹能言巴牧師方事之事,歷歷無少差也。

  巴牧師之夫人,則與其夫旨趣大異。長日歡樂,時有笑容,遇人接物尤藹吉。每一啟口,輒善氣迎人,可知其宅心之仁慈。凡牧師堂中恆多教友,酬酢頗繁,巴牧師有此賢內助,故教友鹹樂巴君夫婦。牧師年俸不過四百美金,以此供衣食,猶虞其不足,乃巴夫人且不時款享賓客,餘不解其點金何術,而能措置裕如。後乃知巴牧師有田園數畝,歲入雖微,不無小補。又其幼子但以禮***Daniel***尤勤於所事,以所得資歸奉父母。牧師得常以酒食交 歡賓客,殆賴有此也。後予在孟鬆中學及耶路大學肄業時,每值假期,輒過巴牧師家。

  :倫敦

  倫敦街道兩旁,白石平墊,通男女往來。中則沙土碎石築成,車馬所經也。道之廣者,可七、八車並馳,狹者亦可四、五車,皆潔淨無稍垢穢。民居、官署規模不甚懸異,結構類皆四層,併入地者計之則五層***各屋皆有入地一層,為下房、為廚、為屯煤所***。白石為牆、為柱,鑄鐵為護柵,為欄杆,環於門外。其內糊壁以花錦,鋪地以細氈毯,嵌窗以玻璃數尺,亦鐵柵護之。估肆則臨街大玻璃貨物鹹鑑澈於外。惟耶穌堂、銀行、客店、信局,電報局、施醫院,制度獨崇閎。每遊騁道上觀之,左右房舍峻整華潔,數百街如一式。問其房價,動須數十萬金錢,可以知其地之富足矣。數街輒有廣囿一區,蔭以雜樹,有池沼而無亭臺樓榭。沿路安長鐵幾,以便遊者憩息。地由國主建置,百姓男女均往焉。蓋以其人所居皆層樓疊閣,無呼吸通天處***民居估肆皆無院子***,慮以氣鬱生疾疫,故特闢此囿,俾民人閒暇,散步舒懷,以暢其氣,重育民也。每夜九點鐘前,市肆猶鬨鬧,男女絡繹。途間路燈,皆煤氣為之。

  昴、虛、星、房四宿值日之辰,即耶穌教禮拜日。廿二日,虛宿所值也。正使與餘往拜德爾祕,未遇。道上車行稍遲,正使曰:“何不鞭之?”馬格理曰:“今日禮拜,不鞭馬。且不特禮拜而已,倫敦有仁心會,禁人虐使牲畜,鞭馬酷則捕役執訊***捕役為羅地美亞所轄,猶中國之團 練壯丁,工食由各行戶捐給***,故以為戒。”查禮拜日,官不治事,民不力作,馬不效駕,牛不負犁,所以節群勞也。屆期前一日***其俗謂之禮拜六***,過午,遂各遊息。閭左之奴僱,店肆之幫夥,莫不探視親屬,以遂其情,逶迤園囿,以暢其志。張而弛之,七日一週則復張,時氣又一振,力必倍勁,無疲惰偷安之患。

  馬格理雲:倫敦昔多偷盜,最為巧黠。過路者,囊金腰間,一偎身已被摸去。鑄鐵為室以儲寶,環廬邏守終夕,比曉而寶已亡。故街衢分段置巡捕***疏通道路,彈壓喧爭,皆捕役事***,近宮數武一火槍兵,皆晝夜更替,堅立其地不遠離。別有馬隊二十人為一班,頂盔披甲,挾槍周巡,日數輪轉。每竊盜,發一呼呵,而巡捕已至。巡捕一鳴哨,而近街兵捕亦至,防範嚴緊。

  倫敦無城,其鞏若城闕者,火車所經之橋樑也。民居稠密,不可以行火車。爰以巨石為飛橋,於萬家煙戶之巔,架以鐵板,墊以沙土,俾往來焉。臥百尺樓,時聞其上雷轟隱隱不斷,則火車過也。乘車眺望,遙見其下行人如織,街市閭蒼渺若重淵,幾疑其穴地為之,而不知身在橋上也。又或高凌寶塔之尖,俯拾帆檣之頂。初至其地,駭心驚目,無非異觀。聞人言:南至海口,北至蘇葛蘭,鐵路共數十道。每行百里,人納車價僅一息零,較之未有火車時省費數倍。故商旅之車,有群居之室,有別室,皆漆皮軟幾,玻璃明窗,坐臥殊覺暢適。其貴者所乘,則錦壁、繡簾、文榻、畫案,瓶添淨水,盤供鮮花。雖輪行如飛,風霆貫耳,終不改書齋閒憩之樂。車後廁器,亦極整潔。其價則百里一金錢,或不可少矣。

  馬車式亦不一,有單馬車、雙馬車,以木夾漆布兩重為車屋,可敞可蔽,尋常出遊以之。有四馬車,則富人以之行數十里內者。又有街道車,形如畫舫,而卑其輪,兩馬駕之,上下兩層,可坐數十人。每人附載三裡,僅給價一邊士。其高輪採畫大車亦然。

  餘嘗問不立城郭之故於英人,據云:前百餘年,固有之。自火炮盛行,城不足自衛。閉關以守,傷人愈多,故毀去。今增固海口炮臺,禦敵較可得力。即不幸被敵闖進,猶可出兵各路以驅逐之。外洋之無城郭,正不獨英。

  :湖心泛月記

  杭人佞佛,以六月十九日為佛誕。先一日,闔城士女皆夜出,進香於三竺諸寺。有司不能禁,留湧金門待之。

  餘食既,同陳氏二生,霞軒、詒孫亦出城盪舟,為湖遊。霞軒能洞簫,遂以簫從。

  月上吳山,霧靄溟,截然劃湖之半。幽火明滅相間,約丈許者六七處,畫船也。洞簫於中流發聲,聲微細,受風若咽,而悽悄哀怨,湖山觸之,彷彿若中秋氣。霧消,月中湖水純碧,舟沿白堤止焉。餘登錦帶橋,霞軒乃吹簫背月而行。入柳陰中,堤柳蓊鬱為黑影,柳斷處乃見月。霞軒著白襝衫,立月中。涼蟬觸簫,警而群噪。夜景澄澈,畫船經堤下者,鹹止而聽,有歌而和者。詒孫顧餘此赤壁之續也。

  餘讀東坡夜泛西湖五絕句,景物悽黯,憶南宋以前,湖面尚蕭寥,恨赤壁之簫,弗集於此。然則今夜之遊,餘固未襲東坡耳。夫以湖山遭幽人蹤跡,往往而類。安知百餘年後,不有襲我者,寧能責之襲東坡也。

  天明入城,二生趣餘急為之記。
 

有關母校的散文
當代議論性散文
相關知識
當代遊記散文
關於古代遊記散文
中國古代遊記散文
有關淡泊的當代哲理散文
有關洱海的遊記散文佳作
龜峰山遊記散文隨筆欣賞
優美的日本江之島遊記散文
記錄西藏的六天生活遊記散文
現當代優秀散文集
現當代精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