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桐城的優美散文作品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4日

  你在欣賞散文美文的時候,身臨其境,就像走在玫瑰園裡,芳香撲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歌謠裡的桐城

  去年,我們教育考察團到桐城考察數日。不僅學習到先進的教育管理經驗,同時感受到古老、濃厚的文化底蘊。期間,富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桐城歌”,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記並引發我的思索。

  查閱有關資料得知:在中國民間文學史上,“桐城歌”佔有一席之地。它由山歌、兒歌、民謠、小調等組成,內容豐富,影響深遠。明、清時期及當代歌謠選本皆有收錄。由於明、清時期桐城文化和“桐城派”的影響,特定的地域文化底蘊的侵潤,使之題材更廣泛,且節奏明快,音韻優美。

  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玉蓮在教育工作經驗介紹中,引用了這樣一句順口溜“窮不丟書,富不丟豬”。細細品味,我悟出,桐城之所以自古以來文風昌盛,人文薈萃,與桐城人“耕不忘讀”、“謀劃長遠”的理念,有著直接的關係。這是桐城人超凡的眼光,真正的精明。

  桐城歌謠中,有一首本土的《搖籃曲》:“小小搖籃象只船,媽媽輕搖伴兒眠……輕輕搖啊甜中眠,輕輕搖啊眠中甜;長大不淘氣,唸書頂狀元。”這是桐城人的早期啟蒙教育,從嬰兒開始就鼓勵“唸書頂狀元”,可見大人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有兒歌唱道:“月亮白,月亮亮,月亮照我洗衣裳;金盆洗,銀盆漿,打扮哥哥把學上。”道出了兒童們上學時的激動心情。“嬸子女兒真是乖,日裡挑花織緞子,晚上讀書把頭埋;一讀讀到三更鼓,不等天亮又起來。”說明女孩子也能讀書,打破了“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十分難能可貴。

  讀書,其實是一件“苦”差事。有一首歌謠唱道:“大公雞,尾巴翹,一大清早咯咯叫,寶寶起來上學校;太陽快要出山拗,若再綿綿睡懶覺,屁股就得晒起泡。”教育子女,讀書貴在“勤”和“早”。“梔子開花枝不直,少年不學到幾時?筍子出頭漸漸老,光陰宜早不宜遲,有錢難買少年時!”說明讀書要“惜時”,不可虛度年華。

  讀書成才,不只是學生的事,它離不開“先生”教師的教導和培養。桐城自古崇尚尊師,因此教風、學風正,人才輩出。“先生教書多辛苦,希望學生成條龍;一點一橫加一撇,一豎一捺不放權……我今榜上題名姓,沒有先生名不成。”此歌謠描寫教師的悉心教育,同時道出了成功學子的感恩之心。

  讀書需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小小麻將擺四方,又無馬來又無槍;萬頃良田被奪去,無數錢財被搶光……”告誡學生們,千萬不可沾染賭博惡習,否則將一無所有。

  值得一提的是,桐城歌謠中還有一些極好的“教材”,比如傳統的《對花歌》:“什麼子花開白花,結的籽兒能做耙?紅杆蕎麥開白花,黑籽磨粉做成耙。什麼子花開紅花,水裡生出胖娃娃?六月荷花開紅花,節節白耦是胖娃。什麼子花開黃花,大喜事兒傳萬家?八月桂花開黃花,稻子豐收傳萬家……”這是極好的“植物學”教材。《對謎歌》唱道:“什麼走路半人高,什麼走路弓著腰,什麼走路粉白臉,什麼走路一條槽?犁尾走路半人高,犁彎走路弓著腰,犁面走路粉白麵,犁底走路一條槽。”教會學生了解地方“農具”常識。

  從“我是個大顱頭,下雨不用愁;別人要打傘,我有的是個顱頭”這首“自嘲式”的兒歌中,我看出讀書成才與性格還有一定的關係。詼諧幽默、快樂開朗、心理健康的讀書郎,也許更接近於讀書人的性格。這樣的“陽光少年”,將前途無量,前程似錦。

  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先有“書香桐城”,再有後來的“文都桐城”。正是此理。

  :你好 桐城

  今年的春晚,趙薇放歌一曲《六尺巷》,於桐城市而言,可謂錦上添花,以前知道的、不知道“六尺巷”的人,現在都扎著堆兒往小城跑,給固守一隅的子民平添出一份嘚瑟與忙碌。就在這個週末,我陪同著外地的同學遊覽歸來,一抬頭,就看到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剛換了新招牌的那家文化用品商店。其時陽光刺眼得很,我感到了不適,但淡藍色招牌晃入眼簾的剎那,心胸立馬變得舒暢。步入店堂,同學竟淘得經久不遇的特別書畫用紙,一疊連聲地“想不到”,欣喜之情溢於言表,毫不猶豫買下一摞。

  我的浮躁得以緩和,同學於偶然裡得償夙願都是意外之喜,看來,文化的相通性無處不在。這家文化商店,儘管招牌是新做的,但名稱沒變,和我第一次看到時隻字不差。那是十多年前,我剛剛開始練筆,需要那種每頁300個方格的規範稿紙,找遍全城,僅此一家有售。後來情形有所改變,先是可以隨意買到,再到如今根本用不著了,但那種情結,恰如歲月烙印,日久彌彰,總在心潮起落的時候,我會不經意地走進這家店堂。

  與店員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享受著這種獨有的市井熟絡。儘管同學困惑,我也不去解釋,其實也無需解釋。他心裡裝著整個世界,很難有一個具體地標拴得住他,就像“六尺巷”,也只是他人生路上的一處風景。而在我,這個地理名片,恰恰是自己駐守小城三十餘載、為一草一木沉醉的情結所倚。“小地方自有小地方的好”,許多時候,是場面上的自我解嘲,但其實更是我內心最真實的感覺。

  現在,我陪同著同學,不,應該是同學陪同著我,漫步在這條曾經不止一次緊追慢趕的路上,偶然踩踏到鬆動的板磚,也沒有了記憶中的手忙腳亂。腳底下不時有“嘎、嘎”聲響傳出,這是板磚被腳力慫恿,與大地在做著拼命地擠壓。此時晴空朗朗,不用擔心有水漬從縫隙裡濺出。可我還是設想,這樣的擠壓,是不是應該有點什麼隨之溢位才更為合理呢?

  是的,人生需要成長,而成長就是不斷地打破原有秩序,並很快適應新秩序的過程麼?在這樣的迴圈往復中螺旋漸進,永葆著人生勇往直前的銳氣,這麼些年,看來是隨遇而安遮蔽掉了銳氣、阻隔著自己的成長了。有位大師說,什麼都沒經歷過,什麼都沒認真努力過,也沒有為了夢想不顧一切的奮鬥過,根本沒有資格妄談“淡泊人生,隨遇而安”,充其量不過是懶散和不求上進的遮羞布。反覆捫心,覺得似是而非,內心一度迷惘。

  直到有一天再爬城北的鳳凰山,站在山巔俯瞰,以老城區為中心,建築顏色漸次遞變,由深灰而淺白再至赭紅,龍眠河及其兩岸景觀帶宛若赤練,自西北往東南穿城而過,共同譜寫出小城的靈秀。縱橫有致的街道上,小如螞蟻的汽車優雅有序,平添城市魅力。原來,陽光普照下的桐城,山水相依,人文薈萃,竟也是如此的生機勃勃,詩意盎然,堪比一部鴻篇鉅著,百看不厭,常看常新,恰如見到新朋友的喜不自禁,急迫地要送出問候:你好,桐城!

  世界上的美無處不在,生活中的發現偶有欠缺,無論行走天下亦或固守一隅,胸懷熱愛,美滿,終將是生活的必然歸宿和槽臼。我沒有迷失和逃離,在小城的司空見慣中,有幸看到更多更好的景緻,這無疑是一種極大的幸福。很多時候,人生的幸運並不玄乎,那就是每到關鍵時刻,不忘記選擇登高望遠——腳步上,思想上,至少得其一,可矣。

  :桐城大石板水庫

  今年夏天的假期我覺得特別的漫長和單調,書架上照例是那些書,翻多了哪一本也看不進去。外面照樣是那樣的酷熱,太陽照例強烈而灼熱地照著地面上的一切。從大學畢業以來我總是在制定很有雄心的寫作計劃,每次計劃列好後,寫上幾個字後就寫不下去了。我總是想為中國寫一部史無前例的反映鴉片戰爭以來偉大史詩般的小說,從譚嗣同寫到孫中山,寫到毛澤東,寫到,可是我全部的知識僅來源於中學和大學的課本,生活閱歷仍為零。想象著英雄激烈的言論,生死離別的悲傷,感人愛情的哀怨,除了重複看過的電影中的幾個鏡頭外,想不出有任何新意的內容和故事。很少有人像我青年時代這樣做著大而空不著邊際的夢了。那浮誇的夢想象兒童吹出的彩色氣泡在空氣中存在幾秒中就破滅了,可我總是在不斷地吹。寫不出巨集偉著作使我在假期中心生鬱悶,對一切都感到百無聊賴了。

  天空是那樣的晴朗,現在正是江淮地區盛夏最熱的時間。雖是中午時分,四弟卻提議我們到十幾裡外的大石板水庫去遊覽。這真是一個少年人瘋狂的想法。大石板水庫我只是在小學四年級野營拉練曾路過,已記不起它是什麼模樣了。弟弟們倒是已跑了不少次。現在有的只是對那次童年時代艱苦的長途拉練模糊不清的印象。那是我童年時代一次精疲力竭的經歷,我仍記得當時自己走不動路時的情景。

  拿了兩把摺疊傘,我們從學校後門的小山上出發了。從這裡望去,山下有一片谷地,左邊有一個山巒,一條黃色的沙石馬路從山凹處延伸出來,越過蔥鬱的田野一直伸向遠方的黃甲山區,最後消失在遠山之中;右邊是長滿白楊樹的河堤和露出部分沙石的河灘,正前方是看得十分清晰的金舉廟水庫。天空藍極了,不時有一兩片白雲懸在空中,使你不由想起了李白《獨坐敬亭山》中的“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詩句來。你無法不敬佩李白,我們也看著這令人感動的盛夏的景色,不知該怎麼描寫,而大師僅用了的幾句白話,就為後人勾畫出千古不朽的意境來。

  我們走在黃色沙土築成的公路上,路邊幾乎沒有一顆樹,整條路完全裸露在灼目的陽光之下。路兩側是色彩濃烈得甚至讓人感到抑鬱的蔥綠稻田。

  這是盛夏陽光最強烈也是白天最熱的時間,公路上除了我們倆外空無一人,這是一段典型丘林地區的原野。水田中的稻苗正處在最旺盛的生長時期。掩蓋村莊的樹木和不遠處山上的樹林,色彩都是那樣蔥濃。中午萬籟俱寂,四周恬靜安謐,連小鳥也躲起來了,沒有一點聲息。天空瓦藍,像純淨透明的布簾。空氣透明,遠山顯得特別清晰,像被望遠鏡拉近到了眼前。天空不時地漂過一兩小片極白的雲朵,它們悠然地在青淺的藍色天空中飄過。天空下方則是綠得幾乎發黑的夏日的稻田樹林。難怪古人用陰陰綠色來描述夏日樹林山野。萬物都處在灼灼暑氣之中,沒有一絲清風吹拂過樹木和田野,但周圍景色是那樣清晰,讓人心靜。整個原野像是被人遺棄在強烈的陽光之中。

  公路到了山邊,在不高的小山腳下前行。此時公路兩旁已有了部分樹蔭,不時有小的村莊出現在公路邊,但你仍見不到一個人,使你感到彷彿整個世界都已睡了過去,你變成了路上一個白日的夢遊者。

  我們不時在路邊村莊水塘的石階上停下,將雙腳浸入水中,以減少身上的熱氣,同時享受著山村中的寧靜和水塘旁的清幽。

  是的,這大多數人難以忍受的烈日和酷熱使人們躲進了房子之時,卻為大自然的愛好者們創造了塵囂暫去恬靜的氣息和環境,它寧靜而不沉悶,充滿著人間氣息但卻十分靜謐……

  轉過一個山角,翻過一個有些悶熱的小堤壩,我們來到了一個小型水庫邊。令我有些失望的是,所謂的水庫水面實在太小,與其說是一個水庫不如說是一個水塘,不過水庫堤壩對面有一條小溪,據說上端還有瀑布。

  一個微型的峽谷出現在我們面前,峽谷底部是各種形狀表面平坦的黃色大石板,清澈透涼的溪水在石板間流淌著。陽光燦爛,西方天空一片光華令人難以正視,空氣極為新鮮。微微的山風吹來,峽谷西邊的灌木叢中綠色枝葉發出嘩嘩的聲響,使人頓覺全身涼爽,我不由想起了古希臘女詩人薩弗的詩句:“涼爽清流邊,煦風簌簌蘋果枝頭,綠葉片片微微顫抖,瀉下睡意催人睏倦……”

  我們脫去鞋子,赤腳走在底部有十分粗糙沙粒的清涼的溪水中,一種透徹清爽的快意傳遍了全身。我們孩子氣般地在溪水中奔跑著,將水濺到凸在水面上的大石板上。當腳底踏在溪水中石板上,石板粗糙表面令人十分愜意舒服,而在溪水錶面凸出的石板上,腳踏在上面會被燙得讓人蹦跳起來,這些石板表面即使被潑上水後,腳踏上去仍十分滾燙。

  我們沿著溪流在石板上蹦跑著,我們已忘記了這是炎熱的夏日。峽谷中十分清涼,山風不時吹動灌木叢發出嚶嚶聲。峽谷兩邊的山崖不高,但幾乎像兩幅垂直的牆。整個峽谷向西前進著,所以溪谷中總是陽光燦爛,十分舒展。天依然是那樣的藍,峽谷崖頂上的草叢在陽光照耀下枝葉婆娑,清翠鮮豔,有的還閃著光亮;不時一小片白雲在草叢上空探出頭來,它是那樣令人難以置信的潔白;有時溪谷轉變了一個方向,形成半谷陽光,半谷陰影。谷頂上方不時地傳來不知名的小鳥婉轉清脆的鳴叫聲,它像銀色的細雨般撒下,使空氣顯得十分空靈。在幽邃的山谷中走著,聆聽樹葉草叢在微風中的瑟瑟聲,你會有一種全身清涼和短暫的物我皆忘的輕鬆。

  不知走了多長時間,我們終於來到了峽谷的盡頭。一泓清流從幾丈高的斷崖上飄落下來,四弟說,下大雨的時候,他曾來過這裡,在這兒見到了很大水量的瀑布。水流下端,有一個較淺的水潭。仰天望去,瀑布邊上濺落的水珠在陽光中閃閃發亮,這泓清水源頭一片平坦,上面是一片光亮的天空。是啊,水是山中的精靈:山因水而生靈秀之氣,因水使人類產生對山的親近和認同感,因水而產生清澈的溪流,因水產生不帶塵土清爽的沙石,因水而生長蘭花之類散發著幽香的澗邊野草……

  呵,這故鄉盛夏之中清幽的峽谷。

  走在這樣的小山谷中,一種寂寞又回到了我的心中。是先有這樣山谷的美,還是因我到來它才美呢?這片土地曾出了成千上萬的讀書人,不少人亦來此地觀看過,但竟無一首名詩流傳下來,人人都覺得雲雀鳴叫好聽,但只有雪萊寫了《雲雀頌》後雲雀歌聲的美妙才真正地深入人心。,好山水似乎有賴於天才們的文字才能再現在千百萬人心中。如果李白來過此地,此地會不會成為千古吟誦之地?
 

關於似水流年的優美散文
最新描述樹葉的散文佳作
相關知識
有關桐城的優美散文作品
有關情人的優美散文作品
有關年華的優美散文作品
有關心靈的優美散文作品
有關雨巷的優美散文作品
有關開始的優美散文作品
有關陽光的優美散文作品
有關頹廢的優美散文作品
有關頹廢的優美散文作品
有關空靈的優美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