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漢初三傑蕭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蕭何,秦末劉邦謀士。楚漢戰爭時,留守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採摭秦六法,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前196年協助高祖消滅異姓諸侯王。高祖死後,輔佐惠帝。與韓信,張良被稱為漢初三傑。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蕭何在後世中的影視形象圖片

  蕭何的個人簡介

  蕭何***前257年6.15—前193年7.8***,漢族,西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傑之一,沛***今屬江蘇沛縣***人。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諸將皆爭奪金銀財寶,他卻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並知民間疾苦,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項羽稱王后,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劉邦為漢王,以蕭何為丞相,蕭何極力推薦韓信為大,還定三秦。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侍太子,為法令約束,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漢代建立後,以他功最高封為“酇侯”,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戶。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增加《戶律》、《興律》、《廄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被拜為相國。而他未能象張良那樣及時地“假託神道明哲保身”,於是為了避免高祖的誅殺,他便以“自毀其名”的方法,以逃避被殺的危機。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諡號“文終侯”。

  蕭何的主要成就

  政治

  助劉邦奪得天下

  早期追隨劉邦的蕭何就不予餘力的支援和擁護劉邦,楚漢戰爭期間,劉項在滎陽一線相持二十八個月。這段時間,劉邦將整個關中都交給蕭何管理***上以此專屬任何關中事***,這一舉措賦予蕭何極大的權力,當然,蕭何也幹得極有成效。後漢朝建立後劉邦把蕭何推舉到丞相的職位,也可以說明蕭何在劉邦心中的地位。

  制定漢律

  蕭何原是沛縣“主吏掾”,熟悉秦帝國的法令制度。劉邦入關後曾頒佈過法令:“約法三章”,廢除了無理的秦朝苛法,而維持社會秩序的法令制度都一律保留。這都是在蕭何的意見下進行的,而後來根據秦律又制定了漢律,從出土“睡虎地秦簡”中可以清晰地瞭解到,秦法基本完整地被沿用於漢法之中。

  文化

  劉邦率大軍入秦都咸陽,諸將皆忙於分取府庫珍寶財物,他獨取秦國文獻、檔案、律令、圖籍藏之。漢以此而得知天下各地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這對建立西漢王朝有決定性作用。他為丞相,留守關中。轉送糧草,軍需無乏,建國以功第一。漢五年***公元前202***封為酇候。他極注重圖書事業的建設,漢初,他主持建造有“石渠閣”、“麒麟閣”、“天祿閣”三閣於未央宮內,“石渠閣”以儲入關所得秦朝書籍以及入咸陽以後所得的圖籍、檔案;“麒麟閣”貯存賢臣畫象等典籍;“天祿閣”專藏各地所獻祕本珍本和處賢才碩學之士。此三處為漢代官府主要藏書樓,由此奠定了漢代國家藏書的基礎。

  蕭何的歷史評價

  劉邦:“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鄂秋:“郡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失軍亡眾,跳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待陛下,此萬世功也。今雖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當第一,曹參次之。”

  劉盈:“故相國蕭何,高皇帝大功臣,所與為天下也。”

  司馬遷:“蕭相國何於秦時為刀筆吏,彔彔未有奇節。及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謹守管鑰,因民之疾奉秦法,順流與之更始。淮陰﹑黥布等皆以誅滅,而何之勳爛焉。位冠髃臣,聲施後世,與閎夭﹑散宜生等爭烈矣。”

  班固:“蕭何、曹參皆起秦刀筆吏,當時彔彔未有奇節。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謹守管龠,參與韓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順流與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內。淮陰、黥布等已滅,唯何、參擅功名,位冠群臣,聲施後世,為一代之宗臣,慶流苗裔,盛矣哉!”

  陸機:“堂堂蕭公,王跡是因。綢繆睿後,無競維人。外濟六師,內撫三秦。拔奇夷難,邁德振民。體國垂制,上穆下親。名蓋群后,是謂宗臣。”

  司馬貞:“蕭何為吏,文而無害。及佐興王,舉宗從沛。關中既守,轉輸是賴。漢軍屢疲,秦兵必會。約法可久,收圖可大。指獸發蹤,其功實最。政稱畫一,居乃非泰。繼絕寵勤,式旌礪帶。”

  陳亮:“漢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蕭何、韓信、張良蓋傑然於其間。天下既定,而不免於疑。於是張良以神仙自託;蕭何以謹畏自保;韓信以蓋世之功,進退無以自明。蕭何能知之於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叛,方且借信以為自保矣。”

  周恩來:“劉邦百戰百敗,卻屢敗屢起,靠的就是蕭何為他當宰相,經營關中作他的根據地,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項羽百戰百勝,卻經不起一敗;一敗塗地,一敗就亡,原因之一是沒有蕭何這樣的宰相。”

  蕭何的人物墓地

  咸陽北原

  《集解東觀漢記》雲:“蕭何墓在長陵東司馬門道北百步。”《正義括地誌》雲:“蕭何墓在雍州咸陽縣東北三十七裡。”

  兩處記載,都說明蕭何死後被葬在咸陽市的西北方向,就在北原的長陵,也就是在漢高祖劉邦的陵墓區內,在那裡矗立在麥田中的這個土冢,就是傳說中的蕭何墓,十分破敗,村裡的老人說,原來的蕭何墓至少比眼下的大兩三倍大,兩座土冢幾乎是連線在一起的,原來這周圍都是住的人,舊社會來逃難的人,外地要飯逃難的人,都在這兒打個洞救住下了。慢慢變成了眼下的樣子。

  蕭何墓的四周,並沒有發現像一般的名人墓冢應該有的一些保護措施,也沒有歷史文化的資料,只有這樣一個簡單的碑文,上面刻著在一九九二年的時候,這裡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還經常是盜墓賊來的地方。

  中牟縣

  據明朝正德年間的《中牟縣誌·墓冢》記載:“蕭何墓,在聖水堡。”聖水堡的舊址在今中牟縣雁鳴湖鄉小朱村附近。

  明朝洪武年間,中牟蕭氏的始祖蕭斌從山西洪洞縣遷徙到黃河以南的中牟定居,後來,又有一些蕭氏子孫從中牟遷徙到新鄭、尉氏等地,人丁非常興旺。在中牟定居的蕭氏後裔為紀念蕭何的不朽之功,就在當年的“鴻溝”附近建造蕭何墓,並世代精心守護。當時“鴻溝”的位置在中牟北面,水通圃田澤,上游連線滎陽楚河。明朝中期,蕭何墓依然完好無損,當時,湖南官吏劉威曾專程到中牟的蕭何墓前來拜謁,並寫下《謁蕭何墓》一詩:“半世悠悠刀筆場,偶持文墨事高皇。入關獨解收秦籍,略地先能絕楚糧。指示功勳高一代,定來法律勝三章。臨終更篤曹參代,萬古忠心日月光。”這首詩收錄在明朝正德七年的《中牟縣誌》。明朝天順和成化年間,黃河決口,蕭何墓被洪水沖毀,已經蕩然無存。

  蕭何的後世紀念

  蕭何文化廣場位於河北省衡水市,是滏陽河綜合整治工程的重要景觀節點,因漢朝開國功臣蕭何的民間傳說而得名。傳說,漢高祖劉邦為緬懷功臣蕭何,下令為蕭何鑄金頭隨葬。但後來蕭何的金頭被盜墓人盜走。盜墓人用船載著蕭何金頭輾轉沿滏陽河行至何家莊西河灣時,因灣大水急,船翻了,蕭何金頭沉入水底,雖打撈數日卻不見蹤跡。後來,有善良的打魚人把蕭何金頭打撈上來,就地埋在了西河灣畔,此後西河灣就被人們稱作“蕭何頭”。政府在這裡建設了蕭何文化廣場,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紀念蕭何、瞭解漢朝歷史文化和親水休閒娛樂的去處。

兩漢臨朝太后先河呂后
關於張良的故事
相關知識
漢朝漢初三傑蕭何
漢初三傑的結局分別是怎樣
有關漢字的初三優秀作文
漢高祖論三傑閱讀練習及答案
準初三生如何做好新學期的學習準備
北京朝陽初三期末化學試卷答案
初三該如何複習英語聽力
初三該如何學習初三壓力大緩解方法
初三要如何利用寒假進行學習規劃
初三要如何複習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