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震救援現狀及逃生自救常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消防救援理念的革新,國內消防救援與國際接軌,逐步縮小了在消防救援領域上的差距。地震救援也成了消防救援的一個組成部分。

  2002年4月,我國正式成立了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根據國務院的要求,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推進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組建工作。國家地震救援隊在國際上雖然參加了多次誇領域救援***包括土耳其、泰國、印尼的地震救援***,但是它的發展還處於初期階段,在很多救援領域上都還不夠成熟、不夠完善。各省市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成立的時間也很短,任務繁重。就現階段來說,雖然全國相繼成立了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13個***國家隊2個、有3個救援隊分別成立在武警和省地震局,其餘8個救援隊成立在各省[市]消防總隊特勤大隊***。但不論是在訓練上,還是在實際救援、管理、出動原則上都還是一個盲區。特別是在一些誇省聯合救援演練上更是一片空白。

  在地震發生後救援的第一步是搜尋。我們救援人員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到倖存者,把傷害降低到最低限度。那麼我們必須藉助一些先進的儀器進行幫助。就目前來講,在救援方法上與國際相比,也是幾種單一的模式,現在國家地震救援隊引進了“蛇眼”探測儀,“蛇眼”就是一種搜尋儀器,它的學名叫“光學生命探測儀”,是利用光反射進行生命探測的。儀器的主體非常柔韌,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礫堆中自由扭動。儀器前面有細小的探頭,可深入極微小的縫隙探測,類似攝像儀器,將資訊傳送回來,救援隊員利用觀察器就可以把瓦礫深處的情況看得清清楚楚。

  常用的搜尋儀器還有另外兩種:熱紅外生命探測儀和聲波振動生命探測儀。熱紅外生命探測儀具有夜視功能,它的原理是通過感知溫度差異來判斷不同的目標,因此在黑暗中也可照常工作。聲波振動生命探測儀靠的是識別被困者發出的聲音。人類有兩個耳朵,這種儀器卻有3-6個耳朵,它的耳朵叫做“拾振器”,也叫振動感測器,它能根據各個耳朵聽到聲音先後的微小差異來判斷倖存者的具體位置。說話的聲音對它來說最容易識別,因為設計者充分研究了人的發聲頻率。如果倖存者已經不能說話,只要用手指輕輕敲擊,發出微小的聲響,也能夠被它聽到。關鍵是噪聲的影響不能太大。

  以上3種搜尋儀器都是國際上比較先進的,可它們還不是最“聰明”的搜尋能手,在此基礎上國家救援隊和部分省***市***救援隊還引進了一批特殊的“隊員”--搜尋犬。經過專業培訓後,它們成了百發百中的搜尋行家。犬對氣味的辨別能力比人高出百萬倍,聽力是人的18倍,視野廣闊,有在光線微弱條件下視物的能力,是國際上普遍認為搜救效果最好的“裝置”。用犬搜尋是現場搜尋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經驗表明:如果用人工搜尋需要30-60分鐘才能完成一個地方的搜尋,而用犬則只需5-10分鐘。在某一地點,如果連續用兩條搜尋犬都未發現倖存者,則100%可以認為該地區不會有幸存者。當然,犬搜尋也不是“萬能”的,在使用犬搜尋時,應當注意風向。有時搜尋犬隻能告訴你有幸存者,而無法告訴你準確位置,此時應結合電子裝置進行準確定位。另外,搜尋犬對氣味的要求較高,現場化學物質、屍體腐爛、夏天的消毒殺蟲劑等都會對搜尋犬的工作有干擾。

  我國的地震預報由於國家的重視和其明確的任務性,經過一代人的努力,已居於世界先進行列。但由於地震是一種十分複雜的自然現象,地震預報仍處於探索階段,帶有一定的經驗性和侷限性。因此,減輕地震災害必須走綜合防禦的道路。其中搞好防震減災宣傳,普及地震科學和防震抗震知識,提高全民防災意識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地震,一年約有500萬次。其中約有5萬次人們可以感覺到;能造成破壞的約有1000次;7級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幾次。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地震是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或因人為因素而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而形成的建築物破壞、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噴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壞和海嘯。因地震造成的次生災害有火災、水災、煤氣、有毒氣體洩漏,細菌、放射物擴散、瘟疫等對生命財產造成的災害。地震是一種危害極大的自然災害。我國是個多地震的國家,發生在我國境內的地震具有頻率高、強度大、震源淺及分佈廣等特點。因此,我國成為世界上地震傷亡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對此,社會公眾普遍懷有恐震心理,甚至談震色變。

  地震發生後,往往還有多次餘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儘量改善自己所處環境。此時,如果應急包在身旁,將會為你脫險起很大作用。在這種極不利的環境下,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溼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發生後,環境進一步惡化。

  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儘量儲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訊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儘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想法包紮,避免流血過多。

  維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訊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約,儘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地震發生後,外界救災隊伍不可能立即趕到救災現場,在這種情況下,為使更多被埋壓在廢墟下的人員,獲得寶貴的生命,災區群眾積極投入互救,是減輕人員傷亡最及時、最有效的辦法,也體現了 “救人第一”崇高美德。

  搶救時間及時,獲救的希望就越大。據有關資料顯示,震後20分鐘獲救的救活率達98%以上,震後一小時獲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後2小時還無法獲救的人員中,窒息死亡人數佔死亡人數的58%。他們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築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時救助,是完全可以獲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幾十萬人被埋壓在廢墟中,災區群眾通過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壓人員重新獲得生命。由災區群眾參與的互救行動,在整個抗震救災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震後救人,應根據震後環境和條件的實際情況,通過了解、搜尋,確定廢墟中有人員埋壓後,判斷其埋壓位置,向廢墟中喊話或敲擊等方法傳遞營救訊號。力求時間要快、目標準確、方法恰當。採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將被埋壓人員,安全地從廢墟中救出來。先將被埋壓人員的頭部,從廢墟中暴露出來,清除口鼻內的塵土,以保證其呼吸暢通,對於傷害嚴重,不能自行離開埋壓處的人員,應該設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圍的埋壓物,再將被埋壓人員抬出廢虛,切忌強拉硬拖。對飢渴、受傷、窒息較嚴重,埋壓時間又較長的人員,被救出後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強光刺激,對傷者,根據受傷輕重,採取包紮或送醫療點搶救治療。具體做法是:先救近處的,不論是家人、鄰居,還是陌生人,不要捨近求遠;先救容易救的人,這樣,可迅速壯大互救隊伍;先救青壯年和醫務人員,可使他們在救災中充分發揮作用。營救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埋壓人員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鐵棒、鋤頭、棍棒等***不要傷及埋壓人員;二是不要破壞了埋壓人員所處空間周圍的支撐條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壓人員再次遇險;三是應儘快與埋壓人員的封閉空間溝通,使新鮮空氣流人,挖扒中如塵土太大應噴水降塵,以免埋壓者窒息;四是埋壓時間較長,一時又難以救出,可設法向埋壓者輸送飲用水、食品和藥品,以維持其生命。在進行營救行動之前,要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哪裡該挖,哪裡不該挖,哪裡該用鋤頭,哪裡該用棍棒,都要有所考慮。在營救過程中要有科學的分析和行動,才能收到好的營救效果,盲目行動,往往會給營救物件造成新的傷害。在救援隊伍未到現場之前進行的互救工作一定要對傷員輕抬輕放,採取最有效的方法,防止對傷員造成二次傷害。

沉船時自救逃生指南
逃生急救要訣及交通事故頭部外傷急救法
相關知識
我國地震救援現狀及逃生自救常識
我國稅收成本現狀及降低措施論文
淺析我國稅收成本現狀及降低措施論文
我國筍菜研究現狀及發展對策
我國農機市場現狀及農村對農機需求的特點
關於我國光纖產業現狀及幾點看法論文
怎樣使用滅火器及逃生自救
世界背景下我國農藥行業現狀分析與投資展望
我國外匯儲備現狀分析_外匯儲備市場現狀分析
我國期貨市場現狀問題及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