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條件調查日的簡介和體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創始於2003年,聯合國的專門機構指定每年二月的最後一天,做為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目的就是為了推動各國政府和社會進一步重視人們的居住環境和條件,並通過開展種種活動,為社會解決一些問題。現在,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關於世界!

  基本簡介

  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創始於2003年,聯合國的專門機構指定每年二月的最後一天,做為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目的就是為了推動各國政府和社會進一步重視人們的居住環境和條件,並通過開展種種活動,為社會解決一些問題。

  居住條件,人們很容易和住宅面積聯絡起來。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在90年代到2000年的戶均居住面積:瑞典是72平方米,英國為97.9平方米,法國是8***平方米,日本92平方米,美國177.5平方米,原蘇聯72.4平方米,那麼中國現在的城市戶均居住面積已經達到65平方米國。可是在二、三十年以前,我們的居住環境還是比較簡陋的。

  在80年代,中國的人均居住面積還只有3.6平方米,而現在的人均建築面積已經達到30.1平方米。鄉村的土坯房,已經被別墅式的磚瓦房取代;內蒙古的遊牧民族,也已經在定居的草場蓋起了幢幢小樓;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城市規劃帶來的拆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斷的變化。

  宜居指數

  城市宜居不但包括良好的經濟環境,

  也包括舒適的居住環境、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中國城市宜居指數2005年度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城市宜居指數為65.7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國內的城市普遍存在低收入群體的宜居滿足度較低、城市宜居的細節不足等特點。

  調查顯示,六成多的居民目前所居住的第一居所的戶均面積在80平方米以下,人均居住面積只有30.1平方米,這一資料與建設部確定的小康社會居住目標的城鎮人均35平方米還有一定的差距。進一步分析還發現,城市居民用於度假、休閒的第二休閒房產或者度假房產的比例還不到8%,在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上,各個城市都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宜居城市要考慮城市居住人群各個階層的多樣性與平衡,而這種多樣性正體現了城市是否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本次調查顯示,投資者對於城市宜居性的評價***70.3分***高於普通居民***65.7分***。

  進一步分析發現,不同收入的居民對於城市宜居性的評價也存在差異,家庭月收入越高的群體,對於城市宜居性的評價越高,收入越低的群體評價越低。 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城市的宜居性水平普遍不高,宜居指數最高的城市不到70分,甚至有個別城市宜居指數不及格,與公眾的要求還有距離。

  住房體制

  房體制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原來的公有房已經大部分被私人買下。大城市房屋自有率已達70%—80%,房屋已經是家庭財產的重要部分。

  人們住房面積增長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居住品質的提高。除了開始在裝修上大下文章之外,大家對居住小區的環境也越來越挑剔。在德國,這種對於居住品質的提高,大約在1987年。它的標誌是第一次出現用於住宅維修、改造的資金投入要大於新建住宅的資金投入。

  現在人們在選擇住房時,已經不再是一味的追求大面積,而是在80到100平方米的這個區間,是比較經濟、合理、適用的套型。近年來,人們關心的已經不僅僅是自己家裡的那幾十平方,社群環境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在購買房子時,消費者已經把居住的節能、無汙染、社群的綠化、周邊的設施做為購房的重要參考指數。另外,還有許多人開始選擇自己工作、居住、養老的城市。人們在選擇居住的地點時,已經不僅滿足與自家房內的大小和周邊的小環境,也開始對社群、城市大環境的各個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環境、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元因素均衡發展的城市才是最適合我們居住的地方。


關於世界兒童節的簡介
盧溝橋事變發生背景
相關知識
居民條件調查日的簡介和體制
關於社群居民健康調查工作報告
農村居民健康調查報告
世界向人體條件挑戰日的時代意義
設立世界向人體條件挑戰日的重要意義
查拳的簡介
除夕節日的簡介是什麼
獨立日的簡介
獨立日的簡介
拳擊的簡介和技術特點